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在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中作用的思考
2020-01-16韩放
韩 放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一、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新要求
“人心向背与力量对比”是统一战线建设的大问题,统一战线的代表人士教育培养更是关乎着统一战线事业未来发展的大问题。随着新形势的发展,统一战线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广泛。2018年底,中共中央以党内法规形式印发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为推进统一战线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社会主义学院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确定的发展方向、任务要求,不断发挥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的作用。
(一)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体现
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建设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和统战干部队伍,进一步做好统战工作、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抓手。2006年中央统战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工作目标等。在此背景下,2006年10月,中央统战部组织召开了新世纪新阶段第一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全国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刘延东同志在会上讲话指出,统一战线教育培训是巩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明确提出各级统战部门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做好统一战线的教育培训工作。201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2015年,中央统战部、中央组织部、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联合印发《关于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理论政策教学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要加强统一战线理论政策教学,把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纳入教学计划中,并作为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以进一步提高干部的统一战线理论政策修养和水平。2018年12月,中共中央颁发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就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做了具体要求,全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统一战线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和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新精神和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提供了方向引领。
(二)加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是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代表人士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独有优势和鲜明特色。随着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不断涌现,他们在成为多党合作事业重要主体的同时,也为多党合作事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老一代的代表人士相比,年轻一代成员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特点,即思想活跃、政治上追求进步,但政治把握能力不足;参政议政的愿望强烈,但参政议政能力相对不足;自我意识强、利益诉求多样,但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不足,等等。因此,只有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通过具有统战特色的专业教育培养,不断提高统一战线代表人士自身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加强政治共识,使他们心理上有归属感、获得感,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我国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巩固发展。
(三)加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这是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举措。大团结大联合是统战工作的宗旨,解决的就是人心问题。当下,各种思潮交流交融频繁,社会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随着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人们的利益诉求更加多样,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面临着种种挑战。做好凝聚人心工作的关键,就在于要深刻领会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把不同的党派、民族、宗教、阶层以及海内外等“五大领域”的人群凝聚起来,把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等12个方面的群体汇聚起来,就必须依靠统一战线这个法宝。来自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也对社院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为此,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更要为全体统战成员凝聚共识而努力。要进一步树立统战成员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成员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共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以此凝聚新的统战群体,在应对新的西方意识形态挑战、贯彻落实新的统战工作要求方面发挥独有的作用。
二、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新情况
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并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创办以来,几代社院人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开拓进取,使社院成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颁发,对社会主义学院进一步加强对新时代统一战线教育培训新情况、新特点的研究,对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挥主阵地作用是党和国家对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新要求
党和国家对统一战线人才的教育培养和社会主义学院工作高度重视,从2003年中央统战部颁发《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到2018年党中央以党内法规的形式颁发《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对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社院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强调社院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学院的功能作用。新时代,作为统一战线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及方针政策宣传的基地,社院要完成党中央赋予的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发挥出主阵地作用。
1.从战略高度深化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工作主阵地作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坚持政治培训为主,开展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理论培训。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重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作用,合理利用高等学校等培训资源及境外培训资源。《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各级社会主义学院的肯定和期望,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学院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2.明确统战培训体制机制,发挥好社会主义学院的主阵地作用。2010年中共中央印发的《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建立健全联合调训机制。把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纳入党委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统一部署。”明确统战教育培训由统战部和组织部联合调训。教学权归社会主义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全权负责教学和学员管理工作。
3.加强社会主义学院自身建设,夯实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基础。社院要从政治建设、队伍建设、后勤保障建设三个方面切实提高办学能力。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贯彻“社院姓社”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社会主义学院应当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充满活力的专职教师队伍,选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和优秀党外代表人士等担任兼职教师。三是提高后勤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后勤工作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后勤保障能力。
(二)围绕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范围更广的特点,完善教育培养机制
新时代的统一战线较之以往,其所具有的广泛性和包容性更加巨大,其成员分布的领域和层次也越来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社院的培训对象和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展。按照《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社院可以面向七种人士(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举办专题研讨班。按照第十六条的规定,省社院进修班学员的对象应为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党外人士;各民主党派省级组织常委、委员,工商联省级组织常委、执委。市地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以及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中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党外领导干部。《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明确了社院可以举办上述七类人士的专题研讨班,使社院培训学员的范围和培训对象不断扩大。
面对逐渐壮大的统战成员队伍,需要更好地开展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党外人才队伍。目前我省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在机制方面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全省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系统规划性较弱。虽然省委统战部每年都制定培训计划,但是培训学员的覆盖面有限,没有统筹开展分级分类的轮训,致使大多数党外代表人士没有机会到社院参加学习,有时还会出现重复调训的问题。二是党外代表人士在安排使用前的系统性培训不规范。党外代表人士因其双重身份的特殊性,培训的方向和内容都与中共的干部不同,尤其走上领导岗位前,更应该在社会主义学院接受统战理论教育、政治共识教育、文化认同教育、能力素质培养等规范系统的培训。
(三)依据统一战线代表人士差异性明显的特点,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确立了12类统战工作范围和对象,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归侨及侨眷;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这些人群既有体制内也有体制外的,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他们的培训需求差异性很大。因此,社院的共识教育培训要分类施教,要根据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统一战线其他领域代表人士和统战干部三个类别学员的不同需求,突出统战特色,因材施教,把统一战线各领域的工作新部署转化为社院培训工作的新实践,通过文化共识增进政治共识,面对深层次问题力求解疑释惑。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社院的中心工作,近年来,全国各级社院按照学员特点,积极开展案例式、情境式、模拟式、开放式、交流式、挂职式、论坛式、互动式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着力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实践路径
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是事关长远的战略性工作。新时代,随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也愈加显现,统一战线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也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统一战线代表人士的成长也得到相关部门的持续关注。因此,在新时代,在统战成员范围与对象不断扩大的当下,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也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培训举措,为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统战成员作出努力。
(一)落实落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加强社会主义学院建设,壮大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力量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赋予了社院新的时代使命,也使社院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部分社院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标志着社院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机遇期。二是随着统一战线培训需求不断扩大,办班单位和学员对培训内容、教学方式、组织管理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给社院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一定压力。三是社院教学管理人员不足、专职教师偏少的情况较为普遍。社院要适应新时代统战新格局,不断加强建设和发展。一是要积极拓展教培工作的对象和范围,努力拓展社会主义学院的教育培训特色,打造社院教培品牌。二是要创新工作机制,集中人力和物力抓好重点班次、重点对象、重点课程。三是要找准新的着力点,在应对意识形态斗争中有新举措。四是要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解决人员、编制等多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理顺教育培养工作机制,保证教培工作的计划性,确保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与使用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成长既靠个人努力,更靠组织培养。”只有把统一战线教育培养工作做扎实了,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不断涌现。目前,由于教育培养工作机制不理顺,导致培养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以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为例,截至2019年8月底,我省中青年党外代表人士有1732人,未能全部接受较长时间的系统专项培训,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要求的标准。再如黑龙江社院举办一个月的全省中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等中长期培训班应纳入省社院培训日程,以提升省社院教培工作的影响力。因此,制定《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安排培训内容,在着力提高我省中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五种能力”方面下功夫,能够为推进社院规范办学,在我省党外干部安排使用做好代表人士储备方面作出努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着力增强社院培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推进教学科研资政一体化
大统战格局下,由于统战对象普遍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见识广的特点,统战工作需要更加丰富多彩的平台和方式。同时,他们还具有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参与愿望十分强烈的共性特点,因此,社院教培工作要依据这些共性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促使政治培训入耳、入脑、入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主线,全面提升决策咨询水平,出高质量成果,同时把决策咨询与教学科研改革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出课题、科研出成果,加快决策咨询成果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转化,全面提升教学科研资政一体化。
为此,要根据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需求,做到以用为本,注重个性化需求;要在提高学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上下功夫,要在将理论运用到工作实践上释疑解惑上下功夫,切实做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按照“三个圈层”12类统战工作对象,整合多个教学模块100多个专题的教学库,制定了《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课程体系》,走在了全国社院的前列。形成了以“四大精神”为主题的现场教学课和统战特色系列课,为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和统战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准备。
为着力增强社院培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社会主义学院在课程设置中需要进行精心安排。例如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根据自身特点力争打造出内容全面覆盖、让参加培训的学员都能学得到的课程体系。一是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点课程,促进党外代表人士带头学思践悟,辐射带动其他党外人士。二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接地气”的朴实语言,让学员有兴趣听,能听得懂。授课过程中教师注意使用接地气的语言,力争做到既准确严谨,又通俗易懂,使统战理论课程鲜活生动、有声有色。与此同时,授课教师还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对政策进行联系实际的解读,引导学员在学习理论中了解、掌握新时代的新要求。三是在创新教学模式上,力争让参训学员“听得进”。课堂上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式、研讨式、互动式等方式。四是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带领学员到现场实地教学,使党的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在讲解中变得生动活泼,让学员得到更形象化的感受,使学员听得进、听了信。五是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引导参训学员通过有意识地关注有关内容微信公众号、官网等新媒体,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在网上接受准确生动的党的创新理论、新思想等内容的学习,通过培训,培养好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四)加强统战学科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统一战线专兼职教师队伍
提高培训效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前提。社会主义学院要对专职教师的结构比例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加强社会资源的开发,选聘符合政治素质过硬、理论专业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并按照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打造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要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学术论坛及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交流访问、实践锻炼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要加大调研力度,让教师从远离现实和基层的“书生气”转变到“接地气”。要探索用人新机制,树立公平公正导向,将更多的智慧力量引导到教学科研一线,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培训方式上,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联合党校”的特色,围绕学员多样化的培训需求,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到培训有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