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医药产业园应急管理模式研究

2020-01-16赵欣月南京生物医药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化工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楼宇产业园

赵欣月(南京生物医药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南京生物医药谷于2011年3月正式设立,位于南京北部,和主城隔江相望,是南京市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产业基地。规划区域面积14.92平方公里,包括8.1平方公里的研发区和6.82平方公里的产业区。企业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制品、生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行业的研发和生产。园区产业构成以研发创新为主,现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瞪羚企业,园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在促进技术研发、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人才集聚的同时,大量医药企业的凝聚也为园区的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医药集聚区域各单位应急联动,提升各单位应急处置能力,优化区域整体应急水平,已成为园区管理者高度重视与关注的热点[1-3]。

1 潜在事故及危险性分析

南京生物医药谷仍处于发展期。园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区,企业规模大,应急管理体系较为健全,但危险化学品使用量大,安全生产风险大[4-5]。研发区建有多栋孵化器、加速器,为研发企业、初创企业提供孵化场所。部分孵化器、加速器为高层建筑,一旦发生危险,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6-7]。因此,园区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中成药制造企业常使用易燃液体、易燃气体等危险化学品,部分企业使用加氢等高危工艺,稍有不慎,可能发生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和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

(2)研发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存量虽少,但种类繁多,依然采用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管理和应急能力相对薄弱;实验场所多为洁净区,结构复杂,且实验人员相对密集;高层研发楼宇疏散难度大,救援难度大,经济损失高,一旦发生事故,现场人员处置不当,容易引发连锁效应,造成事故等级上升[8]。

(3)研发区附近有居民区,发生突发事件后可能造成居民恐慌等不良影响。

2 园区应急管理模式研究

2.1 现代应急管理模式

传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注重事件发生后的即时响应、指挥和控制,具有较大的被动性和局限性。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更加全面、更具综合性的现代应急管理理论逐步形成,并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现代应急管理主张对突发事件实施综合性应急管理,强调对潜在的重大事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全过程管理,即由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组成,使应急管理工作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9]。

考虑到生物医药产业园研发与生产并重,兼具城市、企业和高层建筑应急管理特点。结合现代应急管理理论,强化预防和准备是生物医药产业园应急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强化预防主要体现在夯实园区安全基础;准备主要体现在分类处置,结合企业规模与特点进行区分,充分利用园区现有应急力量,优化隐性机制,“对症下药”的弥补企业缺陷,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2.2 新模式在园区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2.2.1 夯实园区安全基础

产业园安全基础主要由企业和产业平台两部分组成。一般产业园区的基础提升主要从风险管控的角度入手[10]。而对于生物医药谷而言,相较于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的生产企业,研发企业是生物医药产业园安全生产基础的薄弱环节。因此,对于科技创新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应从夯实园区安全基础入手,在入驻辅导、风险管控、安全监管到退出园区等全过程跟踪,“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辅导方面,结合工作实际对新入驻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基础。产业平台应结合高层楼宇消防监管重点和医药研发企业特点,尤其是建有洁净车间的企业,提出在实验室内增加消防广播、应急疏散荧光引流线等合理化建议,帮助企业在建设初期提升安全生产基础。

风险管控方面,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开展安全生产现状评价,创建风险分析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和“一企一档”,帮助企业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科学管控,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产业平台应发挥协调能力,在对园区企业开展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普查、申报或登记、评估分级、绘制平面分布图、实行动态管理和预警的基础上,建立以研发楼宇为立体模型的研发企业风险和事故隐患分布图,重点关注可能引发群死群伤的风险和事故隐患,督促企业和物业管理公司落实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可控。

监管方面,对于已入驻园区的企业,通过约谈主要负责人、安全监管执法等手段,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退出方面,加强企业退出机制,重点关注退出期间企业危险化学品流向,督促企业合法合规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降低园区安全生产风险。

2.2.2 建立和健全应急体制及运行机制

园区应急体系建设方面,产业平台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服务的部门多,涉及领域广,应设立牵头部门综合协调,明确各部门职责,做到各知其职,各司其职。

在应急预案编制方面,考虑到园区企业之间存在规模差距大、应急力量分布不均和研发楼宇风险复杂等特点,应明确分级原则、响应规定及其相应的等级标准;在总体应急预案基础上增加常见事故的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供区内研发企业和物业参考。

在管理模式方面,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生产企业的应急管理类似一般产业园应急管理模式,这里不再赘述。研发楼内人员驳杂,除多家研发企业职工外,还有物业管理公司、保安、保洁和外来办事人员等多种人员,应急处置和疏散能力参差不齐,要充分发挥物业管理人员熟悉楼宇基础应急救援设施、疏散通道的优势,研发企业熟悉事故风险和应急处置措施的优势,和产业平台监管部门协调和调度应急力量的优势,优化应急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升园区应急处置能力。

2.2.3 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生物医药谷生产、研发企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泄漏等。因此,要加强企业现场处置人员和园区临近消防队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有针对性地配备现场检测、爆炸抑制、泄漏封堵、化学洗消、风险评估等装备。要联合公安、消防、安监、环保、交通、卫生、城管等部门开展应急演练和科普宣传活动。鼓励企业通过自行培养医疗救护队伍、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等方式,在紧急情况下提升医疗救护能力,配合抢险救援行动。

产业平台应重点提升研发企业和物业职工的自救、互救能力,在“企业—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改变应急救援模式,以楼宇为单位,加强联动,形成事故企业自救,楼内企业互救,物业协助救援,产业平台统筹调配和社会力量救援的应急救援模式,以研发楼宇为单位组织综合应急演练,全面提升楼宇内各单位应急联动能力、疏散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3 园区应急管理模式的应用

为检验上述模式的运行效果,江北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在园区一研发楼宇内开展了实验室火灾综合应急演练,邀请江北新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环境监测站、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和园区企业近200人参加演练。

演练以实验室甲醇起火引发人员烧伤、中毒事故为背景,采用时间与空间压缩的方法开展演练。江北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和事故企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力量参加应急救援行动。经生命健康办与新区各部门协调联动,紧急开展了警戒疏散、医疗救护、消防抢险和环境监测等工作。在30多分钟的救援行动中,所有行动统一指挥,秩序井然,事故很快得到控制,最终排除险情,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4 结语

本文在研究了生物医药谷的特点、危险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应急管理模式,探讨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应急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提出了“强化预防和分类处置”的应急管理模式,从全流程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形成事故企业自救、楼内企业互救,物业协助救援、产业平台统筹调配和社会力量救援的应急救援模式。并通过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对上述模式进行检验,验证了该模式的可操作性,实现了园区应急管理体制、组织及运行机制的创新。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楼宇产业园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顶层架构设计
通信生产楼宇建设项目造价问题分析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商务楼宇治理中党建融入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广州S楼宇的观察与思考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