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监督联动机制研究

2020-01-16于华珍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联动机制纪检监察协同

于华珍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000)

高校在深化改革进程中,要从整体业务链出发,精准识别内部控制风险点,认真梳理校内风险类型,通过发挥监督职能职责,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联动机制,提高高校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监督效能,推动高校治理现代化。

一、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监督联动机制的构建价值

高校内部审计侧重发现问题,但缺少处理问题的职权。纪检监察侧重内部监察监督,但缺乏专业审计能力。因此,应发挥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专业优势,构建联动机制,及时发现线索、处理问题,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推动高校廉政建设。

(一)工作联动,改善高校监督工作质量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是高校监督体系的重要部分,两者有天然的“协作”优势。内部审计是依据国家审计、财务等相关领域制度,对校内财务收支、经济业务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通过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加强监督考核,及时“预警”校内腐败问题,确保教育资金合理、科学使用,服务高校教育向内涵化发展。纪检监察是根据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廉政准则》、校内决议等制度对纪检监察对象行使权力、政策执行状况进行监督。通过对校内工程建设、财务收支、科研经费使用等领域进行依法监督,确保监督对象的廉洁从业行为。

(二)流程联动,提升高校监督工作效率

通过整合校纪委、审计处、监察处等监督力量,构建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高效联动机制,实现审计领域全面覆盖,确保高校资源合理配置,提升高校监督效能。通过对校内重点工程建设、国有资产管理、科研经费等重大投资及决策开展常态化的专项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审计结果通报、交办纪检监察部门,提高纪检监察效率。纪检监察机构通过发挥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对校内审计问题的整改状况进行常态化巡查,将举报、案件查办等过程中发现的经济问题交由审计机构开展专项审计,以此为基础推动高校廉政建设[1]。

(三)目标联动,强化高校廉政建设及风险控制

通过发挥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的审计监督职能,有效预防腐败贪污、重大资金流失等问题,使内部审计与内部监督高效协同、优势互补。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是提升高校治理效能、完善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联动发展,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强化廉政建设,实现风险防范控制。通过纪检、监察、财会等多部门协作,对校内廉政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全面监控和合理处置。审计部门通过对校内基建、科研经费等领域进行审计监督,积极排查各类风险,提出预警建议,及时化解各类风险。

二、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监督联动机制构建困境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作为高校监督体系的重要力量,推动两者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强化审计问题整改意识,将有效降低治理风险,提升高校治理效能。但审计与纪检监察存在监督范围、工作职能等差异,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监督的高效联动,容易出现重复监督或者监督失效等问题。

(一)监督职能存在差异,产生无效监督、重复监督问题

在高校治理体系中,审计与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职能存在较大差异,分属不同党政领导管理。由于尚未理顺协作关系,缺少常态化协同平台,出现了监督失效或者重复监督的问题。一方面,监督职能差异,协同难度较大。尽管高校审计处、纪检委、监察处均属于监督部门,但审计处侧重于对高校经济领域收支、政策执行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监督,而纪检监察主要对党风廉政、职权行使状况进行监察监督。在具体管理上,通常由校行政领导分管审计机构,校党委、纪检领导分管纪检监察机构。想要实现两者监督联动,需要搭建新的协同平台“破解”管理条块“束缚”。另一方面,监督范围与监督对象存在差异,容易造成重复监督或无效监督。审计监督主要对校内财务收支和经济领域决策执行状况进行监督,审计监督不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而纪检监察是对校内一切监察对象的履责遵纪状况进行监督,行为有强制力和服从性。由于缺乏统筹和力量协同,出现了监督职权越位、重复监督等问题[2]。

(二)监督信息沟通效率低,影响信息及时共享、精准获取

想要实现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内容、流程的有效联动,需要构建畅通、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受工作性质、工作要求等因素影响,纪检监察机构与审计机构所执行的信息公开标准存在差异,影响了信息共享。审计工作强调信息公开、透明,重视及时发布审计结果。而纪检监察机构在排查线索、处理问题时,受案件保密原则和谨慎结论的纪检工作要求,很难向审计处全面开放数据信息,影响了审计信息内容共享。此外,使用的信息格式、内容不同,影响了信息的精准获取。纪检监察信息内容细致,侧重于图片、文字等描述,而审计信息侧重于数据信息的直观反映,并且使用专业术语,由于缺少“纪检+审计”复合型技能人才,影响了共享信息的精准获取、精准识别和科学应用。

(三)监督活动存在方法、标准差异,影响监督联动效果

受监督职能和强制力等因素影响,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存在侧重点、标准和方法等多种差异,增加了监督联动的难度,影响协同监督质量。审计监督侧重于对“事”的监督,多为事后反馈,监督标准多依赖数据。在现代高校治理体系中,内部审计呈现常态化、制度化发展。纪检监察监督侧重于对“人”的监督,涉及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反馈的全过程,监督标准依赖制度、纪律和法规等。因此,受标准、方法差异,影响了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的有效衔接[3]。

三、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监督联动机制构建路径

在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新时代教育内部审计双重要求下,要深度挖掘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的内在关联,推动审计、纪检监察、财会等领域全面协作,搭建监督联动平台,完善监督联动机制,凝聚最大监督合力,以推进高校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

(一)优化机构设置,搭建监督联动平台

联动平台是高校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整合监督资源的关键“载体”。针对高校审计、纪检监察分属不同管理板块,协同“凝聚力”不强等问题,要结合实际,构建多部门参与、全方位协同的监督联动平台。首先,实施“合署办公”,推动监督联动一体化发展。高校要结合人员配置、管理体系,培养有纪检、审计等复合技能的专项人才,在确保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部分领域“小独立”职责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机构“大协同”办公,尝试组建“校内党委审计委员会”,提高监督效能。其次,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监督联动常态化发展。针对不具备“合署办公”条件的学校,建立由纪检委牵头,监察、审计、财务等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针对部分突发案件或重大案件,相关部门立即抽调专门人员,组建监督专案组,有序推进监督联动。最后,发挥信息平台优势,推动监督联动智慧化发展。要依托大数据整合校内审计、财会和纪检监察资源,形成以智慧技术为支撑,以客观信息为依据,多部门协同发力的监督联动“数字化”平台。

(二)优化联动制度,消除监督联动壁垒

联动制度是高校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有效联动、高效协同的重要“保障”。通过规范监督流程,明确各方监督职责、权限,推进各监督力量实现“制度化”协同。首先,要理顺监督联动工作流程。高校要针对审计处、纪检监察机构情况,制定规范、长效化的协同流程。纪检监察部门要将监察、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反馈给内部审计部门,审计部门要按照纪检监察要求,及时精准反馈审计结果。审计部门要根据审计结论,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交线索,为纪检监察工作提供原始证据。通过使用“工作联系单”,完善线索移交、日常工作联系和要情通报等工作,有效解决衔接不足问题,改善联动监督效果。其次,要完善监督联动工作机制。高校要明确审计、纪检、监察和财务等各部门职责,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凝集监督合力,督促各部门加强自律和自我管理,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的监督联动机制。最后,要共享审计、纪检成果,共同制定审计计划、纪检监察方案。通过发挥技术优势,按照职级权限对成果信息进行共享,实现成果应用与信息安全的“双重”目标。要结合高校监督工作要求,及时补充监督制度,有效消除各部门监督联动的“壁垒”[4]。

(三)突出专业优势,提升监督联动效能

专业性是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监督联动的核心“优势”。通过发挥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工作优势,对高校重点领域、重大决策和重要项目进行全方位监督,确保高校监督工作有序开展。第一,“扬长避短”,灵活开展监督工作。针对部分敏感线索或问题,先由审计部门开展专项审计,掌握确切证据,锁定“证据链”,再交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诫勉谈话,针对触及校纪国法的行为,要移交有关部门,提高查处效率。第二,“取长补短”,科学借鉴监督方法。审计机构要全面覆盖高校管理各领域,对重大资金支出、科学费用报销等相关环节进行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要开展常态化巡查,开展任前谈话、廉政教育,学会用数据、科学思维来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实现智慧、精准监督。

四、结语

在全新的教育系统审计环境下,为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高校要全面整合监督力量,充分发挥监督职责,构建监督资源共享、高效协作的监督联动机制,营造全方位、全覆盖的“大监督”格局,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纪检监察协同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基于人才培养的藏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研究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医院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探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中石化佛山石油兼职纪检监察员配备工作的实效探讨
京津冀产业联动机制及其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