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药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20-01-16李继红尹海峰苏立宁魏会平朱登祥

关键词:生药生药学标本

李继红,尹海峰,苏立宁,魏会平,朱登祥

(河北北方学院 基础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处于药学系学生课程体系的核心地位[1]。作为一门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动物学、植物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研究生药的基源、培育、采制、鉴定评价、化学成分、药用价值、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新药创制等内容的极具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学科,生药学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内容庞杂且分散、教学模式单一以及实验操作重复与陈旧等问题,导致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兴趣不高。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改革当前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2]。

一、生药学教学现状

生药学是河北北方学院药学和药剂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内容庞杂分散

生药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药学专业课,内容庞杂且分散,理论内容抽象枯燥。学生需要在有限的学时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常用的上百味生药的品种来源、入药部位、鉴别方法及药理药效等内容,学习记忆难度较大。

(二)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生药学授课模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即老师“满堂灌”,学生“坐着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地讲解重点与难点内容,课堂气氛沉闷,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三)实验内容老旧

实验教学是生药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环,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传统生药学的实验课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如在课上发给学生饮片和显微标本,让学生通过光学显微镜对标本进行显微观察和理化性质鉴定,再分析记录实验现象并给出结论。千篇一律的重复性实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生药学教学改进措施

为解决生药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生药学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实践教学,尤其是课外实践,是对传统理论教学课堂的有力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充分延伸。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并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中,达到掌握理论知识与提高个人素质的目的。

1.注重户外实习

户外实习是生药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记忆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因此,在生药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走出去”。每年的6-9月是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习的重要阶段,该时间段的生药原植物性状较丰富,容易与其它近似植物进行特征区分。在户外实习过程中,通过带队老师沿途讲解,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原药材形态特征,切实提高学生的生药基源鉴定技能,即辨认生药科属,掌握每种药材原植物根、茎、叶、花和果实的特征。同时,通过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巩固学生对所采集生药的记忆,了解每种野生药材的临床应用,并对采集的生药进行一系列处理,最后制成生药材标本,获取大自然的第一手资料[3]。在整个过程中,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到了利用地方生药资源充实生药学标本库的目的。同时,在户外实习教学中还应注意考核方式,除了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之外,还应将学生对药材的了解程度等信息纳入综合考核制度中,全面考察教学效果[4]。

2.强化生药标本采集和标本制作

在生药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生药基源鉴定时经常会感到学习内容庞杂抽象且难以理解,而标本采集和制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采集生药标本与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强调科学的严谨性,循序渐进,同时也要从工具的准备、需要采集原植物的标准、标本压制及保存方法等方面详细讲解并演示,让学生从身边的生药原植物开始,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以及鼻等多种器官,主动进行观察与感知[5]。此外,也要对标本采集和制作过程中的细节提出要求,如要求学生及时更换吸水纸、认真观察特征以及标本压制之后要进行消毒等[6]。在生药标本识别、采集和制作中,不应片面追求认识生药原植物的数量,而应强调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反复强化训练。总体来看,学生往往会对这一过程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教师借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对课本所学理论知识灵活掌握[7]。

(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式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生药学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1.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教师应与时俱进地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8]。具体作法有:将验证性实验“生药的显微化学反应”调整为综合性实验“生物碱的薄层鉴别”[9];在保留原有的“少而精”的经典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药典规定的常用检查项目,如药材灰分和水分检测等;增加设计性实验,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师为学生选择主题,由学生亲自设计并完成;在有限的实验经费和课时条件下,通过实验录像让学生了解一些实用的实验技能,始终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2.调整实验教学模式

在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对实验教学模式作出相应调整。传统的实验教学仍以教师为主体,即由教师把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灌输给学生,需要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逐步完成实验操作,并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验证,最后按照特定格式完成实验报告。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只要被动地接受授课教师的指令,机械地重复实验步骤就可以完成实验。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应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如课前教师通知学生此次实验主题和所涉及的生药品种,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预习并自主撰写实验目的、方案及注意事项,理解实验原理,预想实验过程并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课上教师加强实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尤其应纠正学生错误的实验操作方法;课后教师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总结归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三)改进实验考核方式

如果说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转换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那么相应提高实验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则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必需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生药学总评成绩比例中,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占比60%以上,实验成绩一般占比20%。这种比例分配势必会导致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课学习中,从而忽视了实验课学习。因此,提高实验成绩占比十分重要与必要。应将实验成绩占比提高至40%~50%,同时细化实验成绩标准,将实验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纳入考核范围。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应在实验成绩评价体系中增加粉末鉴定和小论文书写等新形式。这样改进后的考核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生药学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药学人才,保证临床用药及制剂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生药生药学标本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补骨脂水提药渣灌胃给药4 周的大鼠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
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生药学研究进展
性状鉴别在生药学实验中开设的必要性
分子生药学栏目编者按
维吾尔药材欧矢车菊及其混淆品的生药鉴别研究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留学生生药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