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以来国内学界文化自信研究的成就、特点与问题

2020-01-16董伟武景晓旭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

董伟武 景晓旭

(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他也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何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就有哪些?文化自信发展特点有哪些?这些都值得深思。倘若不明晰这些问题,容易使文化自信成为空壳。新世纪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以文化自信为契机,推进文化自信本土化、理论化、科学化、大众化,丰富其内容,深化其理论渊源,强化中国文化自信,回应各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潮的质疑,掀起文化自信研究热潮。本文拟借助于中国知网数据进行分析,从国内学界文化自信研究的成就、特点、问题三方面进行分析,为文化自信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新世纪以来国内文化自信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世纪以来国内关于文化自信的研究大放异彩。总体而言,研究内容丰富,领域广,学科种类多,研究方法时代性、现代性强,视角新颖。

首先,文献总量多,内容丰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文化自信也渐次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形成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丰硕成果。截至2019年7月1日(以下同),在中国知网以“文化自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获得中文文献6603篇,其中期刊论文有4576篇(中文核心期刊873篇,CSSCI762篇,EI1篇),硕、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161篇,博士学位论文7篇),会议论文76篇,报纸文章1736篇,具体为2000年0篇,2001年1篇,2002年2篇,2003年0篇,2004年9篇,2005年10篇,2006年11篇,2007年5篇,2008年5篇,2009年5篇,2010年12篇,2011年149篇,2012年203篇,2013年137篇,2014年154篇,2015年169篇,2016年794篇,2017年1775篇,2018年2353篇,2019年1126篇。尽管数据不可避免地由于版权和采集问题有些出入,但总体而言,国内学界对于文化自信研究总数不断上升,文献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理论基础科学化,呈现不断增长的平稳态势。

其次,研究领域广,学科种类多。从横向来看,文化自信研究既涉及古代儒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内含近代五四精神、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更有文化自信的历史变迁的动态式研究。从纵向来看,既有涉及社会学、宗教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等的多学科研究,又有基于中国现实问题、大学生培育路径问题的研究,更有着眼于与世界文化发展关系的研究,同时结合时代特点渐渐深入研究网络文化自信。可见,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的研究呈现星火燎原之势,横向领域不断延伸,纵向研究逐渐深入,研究视阈宽广,交织出多学科、多领域研究网络,文化自信逐渐成为各学科研究的核心要义,客观上呈现出理论纵深和现实结合的动态镶嵌式研究问题域,主观上形成了科学性和实践性相融合的研究创新意识。

再次,研究视角更加开放和包容,研究方法呈现科学多样化。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文化自信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以开放和包容的胸襟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研究方法,将传统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为主体,传统研究方法与西方现代研究方法为两翼,不断助力文化研究腾飞。学者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文化自信历史变迁、逻辑维度、理论来源、价值意蕴、功能地位,有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联系的、发展的观点以及系统论分析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现实意义、培育路径,运用辩证法分析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文化自卑、文化自省、文化自强之间的关系与脉络,贯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二、新世纪以来国内文化自信研究呈现的特点

第一,文化自信的研究在2016年之后呈现快速增长,总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平稳发展期和快速增长期。一方面,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3]。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有能力、有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并且习近平总书记远见卓识地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由此,引发学术界研究热潮。此现象看似偶然,实则偶然中包含必然,表明我国对于文化自信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高度重视,以及对我国思想理论界建设工作的有力指引。

第二,将文化自信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熔铸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中,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中,重视文化自信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与党的理论创新密切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充分展现了学术界的“四个意识”。新世纪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但是西方思潮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浪接一浪,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我国学术界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四个自信”,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文化自信理论、内容与形式,根据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适时调整文化自信的探讨、研究、教育和宣传,坚决捍卫中国文化自信话语权,彰显大国风范。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意识,实践决定作用,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推动文化自信研究,彰显时代价值,聚焦时代问题,紧追时代主题。理论研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在现实社会中依据特定时代背景不断更新发展的。新世纪以来的文化自信研究,聚焦时代问题,紧追时代主题,破解发展困境,适应时代需要,彰显时代价值,推动文化自信理论认知水平日渐提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党和国家事业注入了活力。在中国知网以“文化自信”为关键词进行总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是2019年7月1日,排名前15位的主题词分别是“文化自信”(6039篇)、“中华民族”(1124篇)、“文化自觉”(700篇)、“中国民族”(494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20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15篇)、“中华人民共和国”(345篇)、“习近平总书记”(333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28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89篇)、“优秀传统文化”(271篇)、“大学生”(247篇)、“道路自信”(236篇)、“中华文化”(225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篇)。这15个主题词分别从文化自信的理论渊源、内涵性质、功能定位、现实意义、实现路径等方面基本覆盖了新世纪以来文化自信研究的时代主题、时代问题、时代价值,突出了文化自信研究的历史变迁、发展趋势、未来走向,表明了新世纪以来的文化自信研究坚持了问题导向意识、实践决定作用、理论武装头脑。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深化青年文化自信,强化青年历史使命和目标,彰显青年在弘扬和传承文化自信中的主体地位。文化自信要依托于现实中人的身体力行和社会的发展。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强化青年使命和文化角色以及归属感,使其树立文化自信。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自信的研究,既关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时代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问题,又聚焦文化传承问题、以人为本重点课题。强化青年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要求,是形成中华文化自信国际话语权的时代要求,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未来要求。青年群体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新世纪以来文化自信研究聚焦于青年这个重点主体。在中国知网以“文化自信”为关键词进行总的文献检索,“大学生”是排名第12的主体词,共有文献247篇。新世纪以来的以“文化自信”为关键词的并含“青年”“大学生”的文献分别有77篇、542篇,占文献总数(6662)的9.3%;在504篇学位论文中,主题为“青年”和“大学生”的学位论文为18篇、122篇,比重为27.8%。从国内关于文化自信的研究趋势可以看出,对于青年文化自信的研究比重增加,表明青年在传承文化自信中的主体地位,这与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趋于一致,更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第五,坚持理论导向意识,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者、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文化自信思想的挖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发展、丰富、深化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文化自信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这一切都要溯源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者以及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思想理论。新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坚持理论导向,展开对文化自信理论的追根溯源,这一溯源过程仍在进行,尚未完结,但已取得初步研究成果。学经典、用经典、挖掘经典文献中的理论基础是文化自信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检索到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自信思想文献有1篇硕士论文,列宁为2篇硕士学位论文,毛泽东为3篇硕士、4篇期刊学术论文、1篇会议论文,邓小平为1篇硕士论文和1篇期刊学术论文,习近平为硕博学术论文25篇、期刊学术论文79篇、会议论文1篇。总体看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者以及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文化自信思想研究的文献占总文献的比重为1.8%,这与学术界关于文化的概念、文化自信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有关,同时也与早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进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有关,更与特定时期人的认知水平息息相关。尽管在知网中通过篇名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者文化自信思想搜索到的文献较少,但在具体研究中学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导向,这也是坚持理论导向的重要体现。

第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以服务国家和民族为大局,不断丰富理论内容,深化理论探索,有力回击各种质疑和抨击。新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化自信的研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折射出自觉地理论创新思维和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是在全球文化视阈下,西方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冲击下,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西方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等背景下提出的。新世纪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自信研究面临的主要任务有:一是讲清楚坚持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回应历史虚无主义,二是理顺“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知网上以“文化自信”并含“必要性”“历史虚无主义”为关键词检索到的文献有10篇和11篇,约占文献总数的0.3%;以“四个自信”为篇名检索到的文献有496篇,约占文献总数的7.4%。研究文化自信必然会涉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基本内涵、理论逻辑和渊源、现实意义、培育路径、功能地位、时代价值、发展历程,“四个自信”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等,这是文化自信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进行攻坚克难,深化理论探索,丰富理论内容,这对学者们提出了运用批判式创新式的思维和意识要求。新世纪以来文化自信的研究成果表明,学术界坚持批判式创新式的思维和意识,不断深化理论探索,丰富理论内容,创新理论内涵,坚持历史的、现实的、实践的、自觉原则有力回应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质疑。

三、新世纪以来国内文化自信研究的纵深再探讨

不可否认,新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化自信的研究大放异彩,但也要看到新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化自信的研究由于历史的、具体的、内外在等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尚存在些许问题与不足。

第一,文化自信的系统性研究不足,文化自信与经济、社会历史、生态、人民主体生活关系研究有待拓展。文化自信研究在十八大以后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有关,另一方面与我国经济、政治、生态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和生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思想理论界对于文化自信的关注度增加。文化与经济、社会历史、生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们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缺一不可。从文化自信研究成果来看,思想理论界鲜少提及文化自信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多以研究文化自信本身的理论渊源、基本内涵、现实价值为主,间接割裂了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文化自信系统研究方面任重而道远。

第二,文化自信哲学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知网上所搜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知网现有文章大多研究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理论渊源、现实价值、实现路径等,鲜少研究文化自信的哲学基础。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能够为其他学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理论体系。文化自信的研究多挖掘哲学基础,以便禁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文化自信并不局限于某个固定的单一的学科,在研究的过程中跨学科借鉴,可借助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和本体论,社会学的实证分析,心理学的定量研究,经济学的范式研究等,形成文化自信跨学科、深层次、多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第三,文化自信实证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化自信的研究多为宣传类,这在特定时期能够满足党和政府的需要,但面对西方抨击、西方责难以及西方文化输入时难以形成有力的回应。目前我国国内关于文化自信的实证研究成果不足,缺乏有力的实证支撑,回应西方责难任重道远。新时代条件下调查和实证研究同样必不可少,文化自信不单单停留于文件中、宣传中,更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既为文化自信研究提供翔实、准确资料,又能明确难点、困境,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第四,思想理论界有待于进一步勘探和开拓网络文化自信新领域。新世纪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大数据和数字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寻常百姓家,将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机联系起来,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主体通过网络媒介的联系,生活在虚拟而真实的网络空间之中,人类生活状态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世外桃源之所,也不是“文化荒漠”带,需要党和政府浇灌自信之水,更需要学者辛勤栽培。网络空间以其即时性、方便性、快捷性、虚拟性,颇受人们追捧,但本质上并未与现实世界脱轨,体现出文化和价值的选择,同时也对现实世界以及生活方式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故而,需掌握网络空间文化主导权,净化网络空间,提升网络文化自信。从文化自信建构和发展历程来看,网络文化自信研究领域学者们涉足较少,相关文献成果以及政策性建议,引导和实施路径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第五,文化自信学理性研究的挖掘较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国古代经典名家、经典人物以及经典文本中文化自信思想、理论的研究较为欠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可见,文化自信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兴衰成败。在宏观层面,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中华儿女形而上的内在精神之“钙”;在中观层面,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是我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保障,关系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建设和发展;在微观层面,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4],关系到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是非曲直的研判和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兴衰成败,到关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保障,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是非曲直的研判和真善美的追求;从西方“普世价值”输入,到有效应对并提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既在生活中依稀可见,又如一条渐近线。“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5可见,只有彻底的理论才能掌握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文化自信既要依靠中国共产党,又要依赖于广大人民群众,这需要加大对文化自信学理性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文化自信理论渊源方面的研究,多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的讲话文本之中,对我国古代经典文本、经典名家、经典人物的文化自信思想、理论研究不足,缺乏整体的认知和判断,同时对于国外经典名著、文本涉足较少。对文化自信这一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研究,必须要有足够和坚强的学理支撑,必须深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我国古代经典名家、经典人物、经典文本中的文化自信思想和理论宝库,夯实理论基础,用坚不可摧的中国文化自信阻挡西方“普世价值”的洪水猛兽。当前学术界已涉足学理性以及经典文献挖掘方面的研究,但还不能有效满足现实诉求。

第六,文化自信话语权有待加强,国际话语权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远见卓识地将文化自信上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学术界也掀起研究热潮,文化自信研究成果斐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自2011年将文化产业纳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和内驱力。但相比于经济和军事硬实力而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表现未尽如人意。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依托于本国发达的经济和军事基础,假借着“自由”“民主”外衣,打着“人权”的口号,凭借着自己略显优势的文化话语权,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介、影视等手段向我国输入其价值观,冲击着我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使我国少数群众涌现了对本国文化采取坚持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社会群体中出现了“精神迷茫”“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精神异化”等文化不自信现象。在此背景下,维护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需要本民族的文化话语。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国际话语权有所提高,但面对西方操控优势的话语权,应着力提高本民族国际话语地位补足精神之钙,有底气抵御西方文化输出和攻击,同时为经济和军事以及政治的发展提供软环境,并着实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相信随着文化自信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学者们认知水平的提高,我国将形成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权和体系,既说明理论问题,同时又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国际文化话语地位。

文化自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和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研以促行,学以致用,人们会逐渐感受到文化自信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价值选择和个体行为之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化话语的时代强音将会越来越响亮。新世纪以来文化自信研究的开拓与探索,已充分说明了文化自信不是独立存在,它深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当中,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立足于哲学基础,既说明理论问题,又解决西方“文化攻击”的现实问题。

猜你喜欢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