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公众影响力研究
——以合肥市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2020-01-16郭延龙
秦 庆 郭延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对新媒体工具使用频率和熟练程度也越来越高,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微信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以其信息发布即时、传播内容多样、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等优势,成功吸引了大批内容传播主体注册使用。但是由于信息主体多元、发布门槛低,导致网络上的各种信息爆炸式涌现,大量的信息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强大的思想冲击,高校团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时显得尤为重要[1]。如何让高校共青团组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更有效地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是当前摆在高校共青团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校共青团公众影响力研究意义与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应当高度重视网上工作,全体共青团员都要发挥积极作用,争当‘中国好网民’。”[2]这是党中央对于共青团网上工作的重要指示,表明要实现团委和新时代的深度结合,团委借助新媒体和青年形成新型互动关系,让团委线上线下工作一体化有效开展。高校团委充分利用微信这一技术手段和媒介工具凝聚青年共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发挥思想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的“五育人”作用。思政教育和微信相结合呈现出三种趋势:
(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高校团委通过线下的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及线上的宣讲服务、政策解读、舆论引导等形式开展工作,需要寓教于乐、显性与隐性思想教育并施。高校团委在学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舆论舆情引导工作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也要重视隐性教育工作的开展,以高校大学生切身关注的问题为主要聚焦点,积极使用学生习惯且能够接受的新媒体平台做好宣讲服务,在形式和内容上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阅读偏好,降低受众群体的抵触情绪,将育人工作于潜移默化中开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覆盖广泛性和内容垂直性并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7月报告显示,我国7亿多网民,超过70%是青少年,29岁以下青少年几乎全部使用网络,青年群体成了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人群。共青团工作若要实现对青年群体的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就必须积极开拓网络空间,打造新的网络宣传阵地。微信公众平台是为用户提供信息的新媒体平台类型,截至2019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汇聚超2000万公共账号,高校团委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与外界互动,逐渐成为网络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三)表达多元化与交互即时性
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团委承担着生产与传播青春正能量的重要责任。传统的报纸、期刊、宣传海报等媒介形式,传播形式较为单一,对青年人没有太强的吸引力,而高校团委微信可以凭借微信传播内容即时性、传播形式多元化、传播信息量大且周期短的特点,发挥对青年思想工作的引领作用。另外,高校团委微信改变了以往单向度的思政教育工作,青年学生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对高校团委的思政工作进行反馈与评价,并且很多高校团委微信设置了交流论坛等形式的二级菜单,从而使得高校团委与受众群体形成双向交互的网络思政教育格局,受众群体的话语空间和表达形式得到极大释放。
二、合肥市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影响力调查方法与现状
(一)调查方法
合肥市拥有1所985高校、2所211高校、10余所省属重点大学以及一些地方公办普通本科和民办大学。本文从合肥市高校中选择开通了团委微信的院校进行数据统计和内容分析,了解高校团委微信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截至2019年8月,合肥市所在地高校中有13所开通了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运用清博大数据抓取了2019年1月至6月的样本数据[3],选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共13所高校的团委微信公众号,针对栏目模块、发文数量、阅读总量、点赞率以及WCI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高校团委微信的建设状况、传播内容及话语体系进行实证研究。
高校团委微信运营维护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团委思想影响力的高低,微信运营维护的好坏程度量化指标涉及微信栏目模块设置、微信文章推送数量和频率、文章话语体系;微信运营维护的评价量化指标通常包括微信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点击率以及WCI指数。微信WCI指数具体含有六项指标,即总阅读数、平均阅读数、最高阅读数、总点赞数、平均点赞数和最高点赞数。通过WCI指数对微信运维情况进行评价也是当今通用的测评手段。本文通过对调研对象进行WCI指数挖掘和分析,对合肥市高校团委微信影响力作出合理的整体测评。
(二)微信公众号命名特点
微信名称是高校团委微信的名片,一个具有良好辨识度的微信名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吸引粉丝、提高微信影响力的效果。通过对合肥市13所高校团委的微信进行分析统计,总结概括出两种命名方式:第一种是以高校全称或高校简称加上团委后缀,不加其他修饰词。例如,合肥工业大学团委、安徽农业大学团委等。这种命名方式简洁扼要,传递的信息清晰明确,名称辨识度高,便于受众群体及时关注账号主体和发布的内容。但这种方式对于青年来说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与青年之间的情感距离。第二种是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进行命名。例如,青春科大、南艳青年、合师青年。这种命名方式的普遍特征是具有“青”字,突出表现了高校团委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把团委和青年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团委和青年的情感互联。
(三)推文发文数量
高校团委微信运营的基本形式是发布文章,通过文章内容在目标对象群体中实现扩散式传播,从而达到信息覆盖和思想引领。通过对合肥市13所高校的团委微信公众号2019年1月至6月每个月的发文数量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发文数量与月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1月份、6月份为学期期末,此时校内的正常学生工作已接近尾声,但是学生生活通知、考试通知和离校通知较多,因此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发文数量大致接近于平均水平。第二,各大高校的文章发布最高月份集中在3月份、4月份和5月份,这段时间高校团委处于稳定运转时期,各类学生工作和信息通知较为集中,因此整体发文数量较高,而且还会因为工作安排导致某个月内信息通知的集中出现,是产生文章数量较高的月份。第三,各大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发文数量最少的时间段普遍出现在2月份,寒假和春节使得学生工作处于半停滞的空窗期,很多高校这一时期的推送多为节日祝贺和安全通知,因此文章数量最少,与其他月份发文数量差异较为显著。
(四)推文阅读量与点赞率
微信阅读量与阅读点赞率是衡量微信文章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共计6个月微信文章阅读量和点赞率统计,可以较为客观地对各大高校团委微信的运营维护情况做概括性描述。
二战后独立的东南亚民族国家中兴起的民族主义意识也对海外华人跨界企业家的价值和地位发出挑战和质疑。海外华人跨界企业家创业发展的起起伏伏与华人企业家自身的移民身份、少数民族地位、在华人社团中的领导角色和与所在地权力精英的关系息息相关。华人移民企业家的地位取决于他们在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构建能力、创业实践成就和在当地的社会政治文化参与程度。华人少数民族企业家的形成与他们在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居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紧密地连在一起。当他们回到中国之时又卷入了中国改革发展的进程当中。
第一,从阅读量角度分析高校团委微信影响力。在各个高校之间做比较可以看出,合肥工业大学每月微信阅读量普遍高于其他高校,其总体阅读量位居第一。安徽医科大学和合肥学院两所高校每月阅读量大致相当,安医大6个月的总体阅读量略高于合肥学院。其他高校的每月微信阅读量和总体阅读量均偏低。在单个高校的各个月份之间作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各大高校普遍4月份的微信阅读量最高,且呈爆发式增长,远高于6个月的平均阅读量;微信阅读量最少的月份集中出现于2月份,但阅读量和平均阅读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第二,从点赞率角度分析高校团委微信影响力。在各大高校之间做比较可以看出,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学院、安徽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这4所高校的点赞率远远领先于其他高校,而且这4所高校的共同特征是某一月份的点赞率大幅度提高,从而带动了整体的点赞率。可见微信公众号具备生产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具备广泛影响力和较高好评度的文本内容的潜力。
(五)微信WCI指数分析
WCI指数是由原始数据通过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标量数值。微信WCI数据计算共有总阅读数、平均阅读数、最高阅读数、总点赞数、平均点赞数和最高点赞数6个指标,通过这6个指标对账号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到各指标在反映传播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赋予6个指标不同的权重:一级指标,阅读指数和点赞指数的权重分别为80%和20%;二级指标,总阅读数、平均阅读数、最高阅读数、总点赞数、平均点赞数、最高点赞数的权重分别为40%、45%、15%、40%、45%和15%[4]。因此,WCI指数和微信公众号主体的影响力呈正相关关系。
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最大,WCI均值为552.62;安徽医科大学(WCI均值408.04)、合肥学院(WCI均值383.72)等10所院校的团委公众号影响力大致处于中游水平,彼此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安徽新华学院(WCI均值112.33)、安徽大学江淮学院(WCI均值56.97)这两所院校的团委公众号的影响力水平有待提高。另外,大部分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在4月份影响力突然提高,结合上述发文量、阅读量和点赞率分析,4月份是合肥高校团委学生工作的集中开展时期,也是团委宣传工作最密集的时期。
(六)栏目结构分析
微信公众号下方的栏目设置是高校团委微信工作内容的结构化展现形式,反映了团委当下微信工作的重点内容和主要目标。各大高校团委微信的栏目设置风格偏向扁平化,即通过一级菜单和二级菜单完成内容引导,整体风格较为简洁,适应新媒体环境下青年学生的阅读、浏览习惯。通过对13所院校的栏目设置进行整体梳理和内容检索可以看出,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这3所学校的团委微信功能较为齐全,整体结构策划较好,在13所高校团委微信中较为突出。其中,合工大团委微信分为3个模块:青春梦想、青春校园、青春回忆。部分高校团委微信栏目设置不清晰、结构不简洁、整体内容匮乏且结构不合理,未能即时发布团学动态和校园学生工作动态,未能很好地起到青年思想引领作用。
三、制约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影响力扩散的因素
(一)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号与青年属性的关系较弱
高校团委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是联系和沟通青年学生的重要组织,高校团委工作应当以青年学生受众为主体,突出青年属性。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高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5]。
从合肥市高校团委微信整体来看,其整体青年属性不强,青年归属感缺失,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部分高校采用传统校名+团委的命名方式,整体命名结构对青年来说略显严肃。第二,在高校团委微信栏目结构设置上,虽然各大高校普遍对一级菜单的设置注重体现青年属性,开设了青年之家、青年之声等相关菜单,但是二级菜单的设置更多偏向于具体的学校服务建设,例如,有的学校会设置失物招领、二手市场等,与团委思政工作建设相关性不高。第三,在内容建设上,很多团委微信单纯转发一些微信上的爆款文章,或是将其他高校团委的微信爆款文章进行模板化学习,整体文章内容同质化明显,内容没有对其所在高校的团委微信工作进行个性化展示和特色化表达,因此很难在高校青年学生中引起共鸣,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二)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活跃度不高
从文章发布数量来看,各大高校团委均为认证的微信订阅号,每天可以发送一条推送,推送内容可以包含一条主标题文章和多条副标题文章。合肥市高校团委微信的月发文量平均为20条左右,但其中有些高校月发文量不足10篇。发文数量也难以形成稳定的推送频率,波动式发文模式更是令青年学生难以养成长久订阅的阅读习惯,因此导致高校团委文章关注度低、活跃度差、影响力小。
从文章内容来看,由于缺乏原创性文章,加上高校团委微信推送的文章内容多为转发和模仿式创造,文章同质化和娱乐化严重,没有很好地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很难吸引青年学生的长久关注,这样的恶性循环也逐渐导致团委微信工作者积极性不高,高校团委微信难以产生大的影响力和覆盖效果。
(三)高校团委微信公众平台与青年受众群体互动性偏弱
高校团委微信的运营核心是在表达内容上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其工作重点是与青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优质的内容服务是为了吸引高校青年的眼球,从而留住目标群体。但是只有通过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真正使高校青年变成团委的忠实“粉丝”,才能让思政教育所传达的理念深入人心。微信订阅号与用户的互动形式一般表现为:在一级菜单或二级菜单设置互动栏目,文章内容下与用户留言互动,定期发布调查推送了解用户阅读需求,发布有奖竞猜或有奖征集式内容,针对用户常用功能设置自动回复等形式。但这些常用形式在合肥市13所高校团委微信中表现出来的很少,往往只是个别高校重视与青年的互动,这种非常态化运营模式不能充分且及时地表达高校青年诉求,不利于建立高校团委与青年间的沟通联络机制。
四、建议与对策
本文将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5W模式引入高校团委微信的影响力提升研究中,针对高校团委微信工作,从主体、内容、渠道、受众、效果五个方面提出系统的高校团委微信运营手段和完整的行为路径。
(一)主体:优化微信运营团队,系统整合高校资源
良好的微信传播效果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运营团队。高校团委应当充分调动分管微信工作的教师和参与的学生的积极性,打造“高校专职指导教师+特长学生”的团队组合模式,高校教师负责整体规划,学生由多个不同专业组成,抛弃过去以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为主的传统微信内容生产模式,加入计算机、大数据、新媒体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骨干,充分实现内容生产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另外,高校团委微信运营团队也要积极与其他校园组织和社团合作,打通高校学生组织的各个壁垒,实现优质内容的即时高效交流传播。
(二)内容:打造个性化叙事体系,讲好高校思政故事
高校团委微信的主要工作责任是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打造要重视主流化和个性化的并重,这样才能讲好高校故事。高校团委应当充分挖掘校园里的人物、故事和景色,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内容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以青年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特色化和个性化表达,表达内容紧贴校园生活和社会热点,表达方式避免过于官方化和主流化,这样才有利于形成独特的校园青年思政文化氛围,从而更有效地讲好高校故事。
(三)渠道:多元化表达传播内容,提升内容感染力
微信订阅号所推送的文章具备强大的渠道兼容性,高校团委不仅可以借助微信推送文字性内容,还可以发布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同样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展示形式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高校团委应当结合内容特点,搭配不同的表达手段,通过多种表达渠道将信息传递出去,这样可以使表达内容展现出最佳的表达效果,提高内容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受众:增强互动频次,建立反馈机制
高校团委要与青年学生建立长久性沟通交流关系,实现良性互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运营团队内部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骨干流动引入机制,每年的开学季要对特定岗位实现轮岗式更新换血,让更多高校青年可以参与到团委微信内容的打造和运营中;另一方面,高校团委要注重建立长效反馈机制,例如,定期发布网上调研问卷了解受众诉求,对话框设置自动回复信息,结合校园热点或社会焦点打造有奖互动,及时回复受众留言等形式,真正做到聆听青年心声,真诚为青年服务。
(五)效果:引导青年思想,建设正能量网络空间
高校学生是高校团委微信最大的关注群体,也是高校团委微信思政工作的目标群体。高校团委要借助微信与高校学生之间建立一种黏性互动关系,在思想层面对高校青年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与舆论引导,充分发挥高校团委在青年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营造和谐、健康、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空间。
五、结语
增强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提高高校团委的思政教育水平是高校团委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微信作为新媒体中具有广泛传播性和影响力的工具,需要在考察自身实际运营情况和微信影响力扩散程度的基础上,坚持总结和改进现有工作内容,探索工作新路径,打造好团队,制造好内容,运用好手段,建立好受众关系,实现良好效果。把高校团委的思政教育工作和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微信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领青年思想,形成正能量的网络舆论空间,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必将有所作为,也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