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II1类错畸形牙弓宽度分析

2020-01-16张士珑卢海燕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安氏上颌牙槽骨

刘 晔 沈 悦 张士珑 乔 星 卢海燕

安氏Ⅱ1类错是临床常见的错类型,在没有后牙反和锁情况下,诊断和治疗通常更多关注其矢状向差异,横向差异可能被矢状向差异和牙齿错位的严重程度所掩盖。牙弓宽度被认为是上下颌保持功能和稳定咬合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牙弓宽度的协调在维持长期稳定的牙周状况和功能咬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目前,多数学者对安氏Ⅱ1类错牙弓宽度与安氏Ⅰ类错相比是否存在差异及异常的部位观点不一[2~5]。本研究拟参考不同垂直骨面型并结合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来分析安氏Ⅱ1类错畸形牙弓宽度,以期为正畸诊断评估和矫治设计提供参考。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正畸门诊病例:安氏Ⅰ类均角患者20例(对照组)安氏Ⅱ1类患者120 例(实验组),恒牙,13~17 岁,男女各半。取研究模型,拍摄头颅侧位片。其中实验组分为:上颌发育过度组(一组)60例:ANB>5°,SNA>85°;下颌发育不足组(二组)60 例:ANB>5°,SNB<78°。其中一组和二组又根据垂直骨面型分别分为:高角组:SN-MP>39°;均角组:29°<SN-MP<39°;低角组:SN-MP<29°。每组20 例。纳入标准:①无正畸、外伤史;②牙列完整(第三磨牙除外);③无牙面缺损;④无中重度拥挤;⑤无后牙反;⑥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对照组还需满足:1°<ANB<5°;29°<SN-MP<39°。

2.测量项目

(1)牙弓宽度:U/L3W:上/ 下颌左右尖牙牙尖间距离;U/L4W:上/下颌左右第一前磨牙中央窝间距离;U/L6W:上/下颌左右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离。

(2)牙槽弓宽度:U/L3AW:上/下颌左右尖牙牙槽骨最突点间距离;U/L4AW:上/下颌左右第一前磨牙牙槽骨最突点间距离;U/L6AW:上/下颌左右第一磨牙牙槽骨最突点间距离。

(3)基骨弓宽度:U/L3BW:上/下颌左右尖牙颊侧粘膜移行皱襞处牙槽骨最凹点间距离;U/L 4 BW:上/下颌左右第一前磨牙颊侧粘膜移行皱襞处牙槽骨最凹点间距离;U/L6BW:上/下颌左右第一磨牙颊侧粘膜移行皱襞处牙槽骨最凹点间距离。

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以上方差齐及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或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秩和检验,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者进行两两比较;并对数据与下颌平面角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1.均角一组、均角二组、对照组宽度测量比较:U6AW、U6BW 均角一组、均角二组小于对照组(P=0.034,0.045),U6W 均角二组小于对照组(P=0.012)。其他指标在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高角一组、高角二组、对照组宽度测量比较:U6W、U6AW、U6BW 高角一组、高角二组小于对照组(P=0.007,0.026,0.002)。

3.低角一组、低角二组和对照组宽度测量比较:所有指标在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4.上颌发育过度组:U6AW 高角组小于低角组(P<0.05),U6W 高角组小于低角组和均角组(P<0.05)(表1)。U6BW、U6W 与SN-MP 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390、-0.598。

5.下颌发育不足组:U6W 高角组小于低角组和均角组(P<0.05),U6AW、U6BW 高角组小于低角组(P<0.05)(表2)。U6AW、U6BW、U6W 与SN-MP 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416、-0.383、-0.476。

表1 安氏Ⅱ1 类上颌发育过度组宽度测量比较(mm)

表2 安氏Ⅱ1 类下颌发育不足组宽度测量比较(mm)

讨论

上、下颌骨的三维生长是按一定顺序完成的,其中宽度的生长最先完成。林珠[6]等认为左右尖牙区上颌骨宽度到12 岁时基本完成,左右磨牙区上颌骨宽度约在10~12 岁时完成。所以在对牙弓宽度进行研究时选取的研究对象一般大于13 周岁,此时牙弓宽度较为稳定[7],本实验选取了13~17 岁安氏Ⅱ1类和I 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本排除了生长发育对宽度的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男女对半,以排除性别差异[8],临床上对于安氏Ⅱ1类错的研究,石膏模型测量是常用的测量手段[9],与数字、影印模型相比在牙齿大小、牙弓长度、宽度测量上的准确性相似,都可以作为常规的模型测量方法[10]。考虑到II类错牙弓的横向差异可能是对颌骨前后位移的补偿[2],所以本研究选择样本时在矢状向同时考虑了牙齿关系和上下颌骨关系,样本在满足安氏Ⅱ1类和骨性Ⅱ类的同时又根据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分为上颌发育过度组和下颌发育不足组。

关于安氏Ⅱ1类错牙弓宽是否存在异常以及异常的部位,观点不一:Shu 等[2]认为安氏Ⅱ1类错的后牙弓宽度与I 类错之间没有差异,横向差异是由牙齿的舌侧倾斜导致的。Sayin 等[3]发现安氏Ⅱ1类错的上颌磨牙间宽度和前磨牙间宽度均较窄,这种横向差异源于上颌后牙列,而非上颌牙槽基骨。Uysal[4]则认为安氏Ⅱ1类错中前磨牙间宽度较窄,但上颌磨牙间宽度较宽。Patel[5]又认为安氏Ⅱ1类错上颌磨牙间牙弓宽度和牙槽骨宽度均小于安氏Ⅰ类错。本研究发现安氏Ⅱ1类均角和高角错与安氏Ⅰ类相比,上颌发育过度组与下颌发育不足组都表现出上牙弓后段的宽度不足,下牙弓宽度无差异,与曹正飞等[11]Meta 分析的结论一致。分析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样本量大小和样本选择的影响。本研究同时也发现在安氏Ⅱ1类错中,上颌发育过度组与下颌发育不足组在上下颌牙弓宽度上的异常都集中在上牙弓后段,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大,所以在临床上对安氏Ⅱ1类患者进行牙弓宽度分析时可以不必区分是上颌发育过度还是下颌发育不足。

牙弓形态受遗传因素、垂直生长型、功能、肌肉等多种因素影响。Hwang 等[12]认为不同垂直骨面型的I 类错中磨牙间宽度并没有显著性差异。Wagner 等[13]则认为I 类错中颌骨的宽度与垂直骨面型有关,高角组的上下颌基骨宽度小于低角组。本研究与后者的观点相似,认为安氏Ⅱ1类错,高角组上颌后段牙弓和牙槽骨宽度小于低角组,其他部位差异不明显。有研究表明咀嚼肌与颅面生长型有关,低角患者咀嚼肌功能亢进[14],颌骨受到的机械负荷增加,骨缝生长和骨沉积活跃,从而导致牙槽弓和基骨弓的横向生长增加[15]。相反高角患者常表现出更窄的牙弓、更高的腭弓和更小的咬合力[16]。

对于垂直骨面型与牙弓宽度的相关性研究,Grippaudo 等[17]认为骨性Ⅱ类错中垂直生长型与上牙弓的宽度没有很强的相关性。国内吴佩蓉等[18]则认为:安氏Ⅱ1类错上牙弓前中段宽度随着下颌平面角的增大而减小,存在相关性。本研究发现在安氏Ⅱ1类错中上牙弓后段宽度与垂直骨面型相关,而不是前中段,随着下颌平面角由小到大,上牙弓后段宽度逐渐减小。这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对安氏Ⅱ1类错进行诊断分析和设计矫治方案时不能忽略垂直向因素的影响。

猜你喜欢

安氏上颌牙槽骨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青年人正常前牙牙根与牙槽骨位置的CBCT研究
基于CBCT的昆明地区人群上颌磨牙MB2根管特征
翼上颌区种植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测量及分析研究
上颌窦口大小与上颌窦副口对上颌窦气化影响的CBCT分析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不同垂直面型骨性Ⅲ类患者切牙牙槽骨骨量的研究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大块头安氏中兽
安氏Ⅲ类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头影测量指标的可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