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汇衔接在高一英语完形填空理解与解题的运用

2020-01-15刘伟伟

教师·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完形填空

刘伟伟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了词汇间的衔接和相互照应,从完形填空语篇理解的微观层面处理入手,用一则实例从形式和意义上进行分析,以词汇重复和正反义关系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作业后的疑难为突破口,以期帮助高一学生解决完形填空理解和解题的困难,同时将词汇衔接的方法运用于此类题目中。

关键词:词汇衔接;完形填空;理解与解题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0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3-0059-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英语学习活动观,即英语学习是基于一定的语篇来提高语言能力的。在语言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语言知识的运用也是在具体的语篇中实现的,而且除了理解语篇,还需识别其表意所采用的手段:有关主题和具体语境的表达意义在宏观上采用篇章构成知识;在微观上则需要看段落内部的句句衔接和连贯、段落首句、主题句、过渡句中词语间的相互照应等。

完形填空是一类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测试题:解答该类题不仅需要完备的语言知识和词汇储备,而且对语篇的准确理解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有效、正确的解题策略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开语篇神秘的面纱。教师在讲解完形填空时,可以帮助学生解码语篇,注重词汇间的衔接,掌握解题方法,进而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一、高一完形填空理解与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英语学习低效

有些学生初中阶段英语成绩一直非常优秀,结果在进入高一时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成绩一点点下降。尤其是完形填空生词太多,看不懂,解题特别慢;大致能看懂但是错很多,20个题,基本上错10个以上;花了不少时间背单词和做成套的练习,效果也不好。这些学生已经对完形填空产生畏难思想,这种恐惧心理难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教师重讲轻导导致课堂乏味

1.重讲解语言,轻引导思维

有些一线教师总认为学生掌握了词汇,自然就能读懂文章。但他们忽视了语篇中宏观和微观的逻辑思维训练,即教师没有真正研究学生的错误背后的深层原因,毫无重点地说了很多,感觉是撒了很大一张网下去,其实没有捞上来多少东西。

2.重讲解答案,轻引导互动

大多数教师会先把答案告诉学生,接下来按顺序翻译全文或选项,再好点的会加上解题的技巧。课堂对话形式仅限于师生模式,即一问一答或一英一汉,主动的学生会跟着一起应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只能做看客,有些甚至毫无兴趣,游离于课堂。

3.重理论套路,轻实际操作

“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教师喜欢灌输这些套路性的话语,但学生操作起来效果却不理想,学生拿着教师评讲完的语篇可以套上教师的方法,但到了自己独立去做一篇新的语篇时,老毛病就都来了,学生无法掌握真正的技巧。

二、高一完形填空题的考查重点

高一的完形填空其实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功能:既要体现高中语篇的衔接性和可读性,又要体现衔接教材的教育性和人文性。因此,对词汇难度和深度的考查相对不是重点,而是在语篇材料的地道、主题的鲜明以及情节脉络的清晰上下文章。

完形填空难度适中,符合高一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整体以具体的语篇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具体考查词汇,以动词、名词和形容(副)词等实词为主,以连词和介词等虚词为辅。

三、剖析“词汇衔接”理论

(一)词汇衔接的本性

早期的语言学家将衔接(cohesion)大致定义为依靠某些单词或句子的语法特征将句子与前文和后文联系起来的方式。篇章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由衔接要素构成的句子,才有了一定的组织性和创造性。当然,这都需要读者去环顾周围的句子来实现对文章的理解。

Halliday和Hasan(1976)的理论拥有广泛的读者,是因为他们认为语篇(text, 他们称之为texture)的组织大部分是由语篇中各项目之间的关系组成的:一些是语义上的;一些是语法上的,而这些都被称为衔接带。而在衔接带的五种类别中,词汇衔接是这些衔接关系中最主要的。而且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了这点,一个词项的每次出现都会附带自己的篇章痕迹,也就是说该词项一定会存在一定的搭配环境;这个搭配环境是在篇章的形成过程中被建立起来的,而在此连续性的篇章形成过程中,各个词项被赋予了特定的语境含义。因此,篇章给词汇间关系的创造和相互解释提供了上下文,正如词汇间关系帮助形成篇章的神韵一样。

Halliday和Hasan在对各种文体(如儿童文学小说、口语表达、自传、采访、诗歌等)的衔接关系的统计中,词汇衔接占了50%以上的比重。他们对这些文体进行分析后了解到:一个词项会和(文本中)超过一个的其他词项形成关系。而且前文的词项会给最后出现的词项解释提供文本。所以词汇衔接是衔接中唯一一种会形成多样关系的种类;也就是说词汇衔接是文学作品中和谐统一的重要方式。在语篇中,围绕一个话题,相关的词就会同时出现,这种词的同现关系与整个语篇关系密切。相关词以其他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语篇中的句子就通过这种复现关系实现了相互衔接 ,意义统一而完整 。

(二)词汇衔接的分类

根据Hasan(1984)的分类,词汇衔接大体上可以分为5类:重复(repetition);同义关系(synonymy);反义关系(antonymy);下义关系(hyponymy);部分-整体关系(meronymy)。

重复,第一个层面上可以理解为原词再现,这一點在广义上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也就是说,一个词项除了语法形式上的稍微变动外,在文中再无大的变化的原词复现。第二个层面上可以理解为一个词项的另一种语法功能再现,也就是说,两个词要形成复杂重复关系:首先,他们的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要一致;其次,他们可以在上下文语境的解释中相互包括。复杂的重复可以体现在这个例子中:leave,leaving,left。

同义关系出现在上下文中,当一个词项在没有出现可辨别的意义改变时,并且在特性上也没有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对另外一个词项进行替换。Hasan(1984)定义的同义关系也可以理解为简单的释义(simple paraphrase)。比如leave和depart的关系。这种同义关系的两个词项词性相同,意义一致。另一种同义关系是在三个词项出现的情形下,其中一个词项是另一个词的复杂重复,比如participate和participants;同时第一个词项和另外一个词项构成同义关系,比如participate和partake。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个词项和第三个词项之间就也形成了同义关系,在语言学上,也可以称为“link triangle”.

反义关系,属于复杂释义(complex paraphrase)的范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去判断:第一种是两个词项有相同的词素,比如happy和unhappy,fair和unfair等;第二种情况是词素不同,比如good和bad,advantage和disadvantage等。

下义关系和部分-整体关系属于同义关系的特定变体。如果一组词包括下义词,即一个词项下属的不同种类,或者包括部分-整体关系,即一个词项所包括的部分,那么这组词中出现的任何成对的成分之间都是衔接性的关系。比如 flower里包括rose/jasmine/chrysanthemum等花,flower就是上义词,花的各种类别就是flower的下义词。say在英语表达中是最普通的方式,那么和它下义关系的词有murmur,yell ,scream, whisper,hesitate等。再比如trunk,branch,leaf,root,bark等是tree的部分词,这些词之间都是有衔接关系的。

四、案例分析

(一)课例背景分析

本课例是笔者呈现的高一学生研究课,授课内容是学生练习册中的完形填空题,分为课前习作、教师批改和课上讲评,授课时长为两个课时。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次授课班级是普通高中的高一平行班,学生英语平均基础居于学校中等偏上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已经灌输过记叙文文体的特点,再加上之前有过英语小组的分工讨论活动,学生初步具有学习策略的意识。但学生整体的缺点是词汇量不够,这从文章中的生词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解题缺乏思路和规律的整理。从数据上来看,笔者将本次完形的各项得分进行梳理,学生的得分率较低,不超过50%;同时,学生对该类型的题目掌握得不够好,反映的问题都很集中,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展开了关于记叙文文体的完形填空的专项讲解。

(三)答题难点分析

因为本篇文章是高一上学期的一次作业,学生处于初高中的衔接阶段,绝对生词的引入还是占少数,所以语言知识不是本次讲评的重点;反而是试题中涉及语篇和句子逻辑、词汇的衔接方面对学生的挑战较大,是本次讲评的重点。

(四)语篇解读分析

笔者主要从语篇的主题和内容(也就是what的分析);语篇的深层含义,包括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价值取向等方面(也就是why的分析);语篇的文体特征、结构特点或是否使用修辞等方面(也就是how的分析)进行探究。

1.本文的主题和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架飞机遭遇风暴时,机上很多成年人都很害怕,但有一个小女孩却表现得非常淡定,因为她相信作为飞行员的父亲一定能带她安全回家。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话题是“Love is the pilot. It will help us out of trouble”。

Para1-Para2: storm coming; passengers scared

Para3: the girl calm

Para4: the girl telling reasons

Para5: something to be remembered

2.本文所承载的深层含义

本文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取向是:在生活中,疾病和困难就像飞机飞行中遇到的暴风雨,困扰着我们;而爱可以帮助我们穿越一切艰难困苦。作者试图通过这个小故事告诉人们尤其是成年人要像文中的小女孩一样,临危不惧,心怀爱心和希望。

3.本文的文体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是以作者的第一视角来描述飞行中风暴来临时的状况。叙述方法是顺叙;情节发展符合起、承、转、合的模式;结尾点明主题;字数为313个,句子数量为27个。

(五)在讲评中落实词汇衔接

1.重复的运用

在文中,重复出现的词项分别有storm,passengers,plane,darken,throw,girl, scared,worry,smile,my father,take us home safely,pilot,trouble,take it easy。其中plane、scared是选项中出现的,但是他们的上下文明确地指向所对应的plane和scared。At once it became __3__ in the plane.—The __5__ was like a boat on waves in the storm.  第5题向前指向第一次出现的plane,All the passengers were __8__.—__15__ all the adults were scared to death. 第8題向后指向第二次出现的scared. They can—_19_ our planes into hard times. —it was thrown as if it were to ... 第19题选throw, 和前句中的thrown都属于同一词项,属于相关形态的重复。

而且从重复的词汇中,可以大致看出本篇记叙文的情节线索:起(beginning)—(a)plane (was caught in ) a storm;承(development)—passengers (saw) the plane (was ) darkened and thrown (in the) storm, (they were scared);转(climax)—a girl (without) worry, (but) smiled (and said),“my father will take us home safely. ”合(ending)—the pilot (was) the girls father and (the lesson was when in) trouble, take it easy. 把握了这条主线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有了保证,同时,对这条语篇明线的解读有助于学生对粗线条题目的解答。

2.正反义关系的运用

本篇文章中,作者借用自己经历的飞机风暴事件,感慨人生,认为要时刻心怀爱心和希望。为了让自己的情感更有说服力,作者使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在风暴来临时,成年乘客的慌乱、不安、绝望和小女孩的沉着、乐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所以这条文章的情感线索也是学生理解的重点。文章中出现了一系列表达人情绪的词汇,比如,表达乘客“紧张害怕”。Many passengers became   2   , talking about it—All the passengers were    8    .—The   9   seemed hopeless.—   15   all the adults were scared to death. 第2題选nervous,符合乘客的“紧张和无望”; 第8题选scared,与后面的“成人”反应形成衔接;第9题的“未来”是hopeless;第15题选“when”,表达危急时刻。“nervous,scared,hopeless”几个同义关系的词项相互替换,形成情感线的逻辑衔接。相反,与成年乘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女孩的“平静放松”,surprisingly, the storm—mean__11__to her. She was__12__—then she would __13__again, but she never showed a(n) __14__of worry or fear.—wasnt afraid —smiled—“Dont worry—”这一系列的心理及动作描写,第11题,“暴风雨”对小女孩“没什么影响”,因此选“nothing”;她表现得很“平静”,第12题选“calm”;平静的心态才可以继续“读书”,第13题选“read”;脸上的“表情”丝毫看不出“担心和害怕”,第14题选“expression”,而且还“微笑”安慰作者“别担心”。“mean nothing to, calm,never an expression of worry or fear,not afraid”几个词项间进行简单的解释,形成小女孩情感线的词汇衔接。

同时,作者将此次飞行和生活联系起来,把“疾病和困难”与“飞行中的暴风雨”相提并论,组成意义灰暗的词汇,和“成年人”的“害怕”形成呼应。Many kinds of storms may __18__us:disease,difficulties—They can easily darken our skies and __19__our planes into head times. 第18题选“trouble”,生活中的暴风雨“困扰着”我们;第19题选“throw”,疾病和困难常常使我们进入很艰难的时期。而与意义灰暗形成反义的词汇则体现了化险为夷,和“小女孩”的“无畏”形成呼应。—could __10__it through the storm—take us home safely—the plane was out of __16__,—my father—safely,—help us out of trouble. So take it easy. 第10题,成人在疑惑是否可以“幸免于难,渡过难关”,填的是个固定搭配“make it”.而小女孩安慰他一定可以“安全到家”,结果确实是“脱离了危险”,第16题选“danger” ,和后面的“trouble”是同义关系,形成了明线和暗线的逻辑衔接。

由以上分析可见,在语篇中,尤其是完形填空,衔接遍及语篇始终;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时,词汇衔接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和解题困难。在这样的教学需求下,学生学习词汇仍然是关键:有了扎实的词汇量做基础,学生才能初步辨识词汇衔接的手段,同义词或反义词的运用才可以马上得以运用,并成为学生理解和解题的有效推手。同时,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也要避免单独拆分词汇或语法讲解,行之有效的方式是使词汇和句子的讲解上升一个层面,要结合语篇讲解和分析,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意识地应用词汇衔接理论,将词汇的讲解放在这样一个语义连贯的语篇里,目的是使学生有意识地将注意力转移到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上来,从而加强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理解,最终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汪富金.基于文本解读的高中英语完形填空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5(3):53-57.

[2]李凤芝.高中英语完形填空训练的策略与技巧[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108.

猜你喜欢

完形填空
新课标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备考复习策略
2011—2016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Ⅰ完形填空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建议
初中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技巧探析
初中英语完形填空常见错误探析
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命题与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完形填空测试实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