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策略

2020-01-15杨婷婷

教师·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语用教学小学语文策略

杨婷婷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作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从分析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创设表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读写结合等可行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8-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1-0043-02

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对词汇、词性的教学,忽略了对语言文字应用的训练,没有很好地引导和示范,导致学生的语用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将语言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结合起来,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具体的指导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围绕听说读写开展一系列活动,而语文课中最要下功夫的是阅读,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生活的重要能力之一。现在的语文课也十分注重阅读教学,但对阅读方法的传授和训练仍然做得不够。比如说默读、快读、跳读、精读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让学生去执行,而缺乏具体的指导,没有方法的提示,有些基础差的学生“一头雾水”,不知道具体应该做些什么事。

(二)缺少语用的有效训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还不够。比如说在教学修辞手法时,教师往往训练的是学生如何分辨不同的修辞手法,对训练学生如何模仿不同的修辞手法造句、如何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做得还不够。有些教师往往在一节课的结尾,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留作家庭作业,缺乏实际性的指导,效果不佳。

(三)滥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

随着教师日益依赖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它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有些教师一整节课下来,没有板书,需要什么照片或者资料,只需要在多媒体屏幕上面点一下就可以展示出来。比如说在教学诗词时,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等,全都是从网上下载拼凑的,教师讲到哪里,在屏幕上点击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诗词的美,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有些教师很喜欢在语文课上播放音乐、视频,用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用观看视频来代替文本阅读。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文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干扰了学生对文字的感受和想象。

二、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策略

(一)创设表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用思维能力

教师在语用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情境,为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从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的状态进入敢说、想说、会说的状态,从苍白的语言表达转变为丰富的语言表达。例如,在《爬山虎的脚》一课中,语文特级教师叶存铃在引导学生感知 “叶子”的特点时,先引导学生自读第一个句子,用一个字概括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用“△”标出“嫩”;再请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绿叶的三句话,从中找出表达叶子特点的词,也用“△”标出“新鲜、舒服、均匀、漾”。当学生理解精彩字词,学习热情高涨时,叶老师趁热打铁,进行引读:“就因为新鲜,所以我们看得舒服。”(生读)“是呀,几场小雨过后,爬山虎就长得更快了———”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学生感悟用词之妙,反复诵读,体会爬山虎叶子的美,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让学生选择“嫩、新鲜、舒服、均匀、漾”这几个字词中的一个进行运用,为学生创设了表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造出来的句子自然生动通畅。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语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花钟》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再细读第一自然段。“既然叫花钟,应该像其他钟表一样,那这个花钟真的名副其实吗?”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找出各个时间段开花的鲜花。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时钟,然后利用卡片让学生把各种花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时间点上。在贴的同时,注意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以自己的感受来朗读。例如,请一位学生上来一边贴,一边口头表达。之后指导学生(看图或卡片)朗读这一句:牵牛花多像紫色的(小喇叭)呀。下一环节对比朗读: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也开了……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花的不同句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将语文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有发现,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探疑、解疑。让学生有展示。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把不好的地方暴露出来,也是给教师了解学生的机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活动。语文活动的起点是语言文字运用,终点也应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一切都要围绕这个点开展教学活动。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的活动并非真的语文活动,看似热热闹闹,落脚点却不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真正的语文活动是通过语言表现或者通过语言描写出来的。

(三)注重读写结合,强化学生的语用实践

读写结合,模仿练笔迁移。读写结合是治学的重要方法,也被视作语文教学的原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与写作的融合,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一篇课文后,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不断地从作者的创作思路“原型”中得到启发,这为学生写作准备了心理上的条件。小学生写作一般从模仿开始,借鉴范文的过程,正好是对范文再学习、再认识的过程,模仿会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借鉴运用的过程中有意识记。例如,《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在学完这首诗歌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和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这种表达方法,设计“我也来当小诗人”的环节,让学生也来写写诗,这样也是从课文到语文、从书本到生活的延伸。通过这个环节,既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掌握不同的表达方法,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强化学生的语用实践。

巧用留白,促进思维发展。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处采用了留白的手法,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握留白手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拓展想象和情感思维,进行语用的迁移性练习。例如,《凡卡》结尾处写道:“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留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进行自由的想象和发挥。同时,教师要把握文本中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对空白处进行延伸,用自己的想象进行拓展性理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拓展想象思维。

综上所述,语用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语用教学的认知,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真正将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融于日常教学之中,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吴春来.发现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语用教学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让语用教学在课堂中闪烁光芒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