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距离的公众台风灾害风险感知比较分析
——以湛江市和珠海市为例

2020-01-15尚志海梁晓慧李春红郭照华古凯业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湛江市珠海市湛江

尚志海,梁晓慧,李春红,郭照华,古凯业,莫 骞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0 引言

1949—2015年,登陆中国台风(风速≥17.2m/s)平均为7.2 个/年,其中登陆广东的台风最多,1981—2010年平均为2.7 个/年[1]。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广东台风灾害风险可能进一步增大。公众是防灾减灾行为的重要参与者和行动者,若政府关注公众对台风灾害的风险感知,做到有效的风险沟通,可以大大减少灾害损失。

1969年 Starr 发 表“Social benefit versus technological risk”一文[2],被认为是风险认知研究的开始。之后,多位学者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探讨了风险认知,其中心理测量范式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3]。国内风险认知研究始于非典时期,但是自然灾害风险认知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4],王晓峰[5]探讨了基于有限理性的游客暴雨灾害风险感知,苏荺等[6]、李明等[7]分析了水旱灾害风险认知,贾宁[8]、杨维等[9]、苏桂武等[10]、文彦君等[11]更关注地震灾害风险感知研究,但是台风灾害风险认知研究很少[12],且没有重视公众心理与外部事物的联系分析,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理论分析台风灾害风险感知。

本文将心理距离理论与台风灾害风险感知相结合,探讨心理距离远近对公众台风灾害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并选择广东省湛江市和珠海市开展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完善台风灾害风险感知研究。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省台风灾害发生频率高且损失大,但是广东省内台风灾害风险也存在区域差异,粤西地区台风危险性最高,湛江市是灾害风险最严重的城市;而珠江三角洲台风危险性最低,珠海等城市比湛江市台风风险低得多[13-14]。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湛江市和珠海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公众台风灾害风险感知比较分析。

湛江市位于粤西地区,是广东省内受台风灾害影响最大的城市;珠海市地处珠江口西部,其受台风灾害的影响比湛江市小得多。据统计,1945—2015年71年间,登陆湛江市的台风有66个,每年平均0.93 个;登陆珠海市的台风有17个,每年平均0.24 个。虽然两地台风灾害频率有很大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近几年都有强台风登陆,因此两地居民对台风灾害都不陌生。2015年10月4日,台风“彩虹”登陆湛江市,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5 级,阵风达17 级,成为自1949年以来10月份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2017年8月23日,台风“天鸽”在珠海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 级,阵风16-17 级,打破当地风速纪录,是继1964年台风“露比”之后对港珠澳影响最大的台风。

除了台风灾害危险性存在差异外,湛江市和珠海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有着很大差异。例如,2018年湛江市国内生产总值达3008.39亿元,珠海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914.74 亿元,两地差异不大;但是由于珠海人口为167 万人,湛江人口达792 万,因此湛江人均GDP 远远低于珠海。人均GDP 是衡量灾害承灾体的重要指标,可以表示台风对灾区人民生活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均GDP 越大,城市及其居民对灾害的抵抗力越强。

总结两地台风灾害风险的差异,湛江市台风灾害危险性比珠海市大,承灾体的抵抗力比珠海市弱。

1.2 心理距离理论

心理距离指的是个体以自我为参照点,对所描述的事件或行为在时空上的远或近,以及发生可能性的感知[15]。心理距离是主观距离,其理论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是相关联的,若心理距离越近,则关联程度越强;心理距离越远,公众对灾害风险的可接受性越强。尚志海在国内外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概率距离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人际距离、信息距离、情绪距离3 个维度,共同组成心理距离体系(表1)[16]。

表1 灾害风险接受性评价指标及赋值方法Tab.1 The index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disaster risk acceptability

在心理距离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公式(1)计算公众灾害风险接受性(AR),通过其大小反映两地居民的台风灾害风险感知差异。公式中有两类参数,一是公众的心理距离,包含时间距离t、空间距离s、概率距离p、人际距离r、信息距离d 和情绪距离e;二是台风灾害风险情景,包含危险性H、暴露性E。实际计算中这些指标的赋值方法见表1。

1.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按照湛江市4 个区(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和珠海市3 个区(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的人口比例,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开展居民台风灾害风险感知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分别涉及到心理距离的六个维度,包括信息距离的台风了解途径,概率距离的台风发生频率,时间距离的台风发生时间,空间距离的台风登陆地点,人际距离的人员关系,情绪距离的情绪表现等。2018年6月~8月在湛江市和珠海市共发放550 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5 份。问卷回收整理后,运用SPSS 软件进行心理距离六个维度的数据分析,通过比较两地居民台风灾害风险可接受性来反映其风险感知异同。

2 结果分析

2.1 概率距离

概率距离指个体感知到的灾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台风发生的概率分布在“确定发生”的距离原点(对应概率为1)到“绝不可能”的无穷远点(对应概率为0)[16]。在概率维度上越远的台风灾害越不被重视,人们只关心确定发生的台风[17],即使在灾害易发区也不例外。如图1所示,有85.5%湛江居民认为其所在地几乎每年都有台风灾害发生,而持这种观点的珠海居民有70.5%。在概率距离的平均值上,湛江居民与台风的心理距离更近。概率距离越近,公众感知到的风险越大。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实际上湛江市几乎每年都有台风登陆且受到灾害影响,而珠海市隔几年才有台风登陆,由此可见部分珠海市民在概率距离上有夸大的嫌疑。

图1 公众感知的台风灾害登陆频率Fig.1 The landing frequency of typhoon disasters perceived by the public

2.2 时间距离

时间距离是个体感知到客体发生的时间与现在之间的距离[18]。远时间距离的心理表征使得人们评价时更模糊和抽象,不易于做出行为决策;近时间距离反之[17]。也就是说,距离现在越遥远的台风灾害风险越不被人们重视,不易引起人们采取防灾减灾行为。由图2 可知,在对居民影响最大或印象最深刻的台风选择中,有接近60%的湛江居民选择了2015年台风“彩虹”。与之相比,超过90%的珠海居民选择2017年台风“天鸽”。Kahneman 认为,个体在对某一事件进行判断时,容易被一些新近发生、生动感性的信息所影响[19],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何珠海居民感知的2017年台风“天鸽”的时间距离更近。

比较而言,湛江居民选择的时间比较分散,在2015—2016年以外的年份选择中皆有不少于5%的占比,而珠海居民的选择集中在2017年。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对湛江市影响大的台风几乎每年都有,例如2018年“艾云尼”、2017年“卡努”、2016年“莎莉嘉”、2015年“彩虹”、2014年的“威马逊”和“海鸥”、2013年“尤特”、2012年“启德”、2011年“纳沙”和2010年“灿都”;而近10年来对珠海影响大的台风只有2012年的“韦森特”、2017年“天鸽”。另一方面则是时间模糊了人们对灾害的印象。在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时发现,湛江市受访者中有些人因为记不清台风“彩虹”的年份而选了其它选项。但排除这些误差后,两地居民的调查结果都说明:人们往往对刚刚发生的灾害印象更深刻[16]。总结发现,湛江居民对台风灾害感知的平均时间距离比珠海居民要远,时间距离越远,居民感知到的风险越小。

图2 上一次对其影响较大或者印象深刻的台风发生时间Fig.2 The occurrence time of the last influential or impressive typhoon

2.3 空间距离

在主观上,人们认为空间位置上相对遥远地区的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小,即使发生了也不会影响到本地,因此就会对灾害的风险判断弱化[16]。如图3 所示,在对上一次影响较大或印象深刻的台风登陆地点与居住地的距离选择中,76.1%的珠海居民选择100km 以内,而湛江居民在这一选项的比例只有52%,两地还有部分人并不清楚登陆点到自己住所的距离。因此平均来说,湛江居民心理上感知的台风灾害空间距离比珠海远。

图3 上一次对其影响较大或印象深刻的台风登陆地与居住地距离Fig.3 The real distance between the place of residence and the landing site of the last influential or impressive typhoon

湛江市占地面积11693 km2,下辖地区不仅包括了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开发区等5 个区,还有吴川、雷州、廉江等3 个县级市和遂溪、徐闻2 个县。珠海市占地面积1701 km2,下辖地区包括香洲区、横琴新区、斗门区、金湾区4 个区。由此可见湛江市地域明显比珠海市广阔,除了本文调查的4 个区外,湛江市下辖的吴川、徐闻和雷州等地也常有台风登陆,因此湛江居民对登陆地距离的选择也较分散。而珠海市台风登陆地点较集中、距离居民住所较近,其对登陆地的选择较集中。客观空间距离一定程度上正向影响个体的主观空间距离,主观空间距离弱化个体的风险感知水平。这种由地理距离产生的主观风险感知的弱化体现了空间维度上的风险折扣[17]。因此从空间距离的角度上看,湛江居民对台风灾害感知的空间距离较珠海远,空间距离越远,感知到的风险越小。

2.4 情绪距离

人们面对灾害的情绪距离原点是“绝望”,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会增加人们对台风灾害的风险感知[16]。消极情绪的产生与灾害经历有关,但是也有学者发现存在心理台风眼效应[20]:越接近重灾区的人们,心理越平静。本文的调查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如图4 所示,在亲身经历台风灾害时的情绪表现中,台风多发地湛江市的居民有41. 1%的人情绪为平静,而台风少发地珠海市的居民只有21. 6%的人情绪为平静;另外在四种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上,珠海居民的比例皆高于湛江居民。这也说明情绪距离是独立于概率距离和时空距离之外的心理距离。在情绪距离上,湛江居民趋于平静,珠海居民趋于消极。湛江居民感知台风的情绪距离比珠海居民远,情绪距离越远,主观感知的风险越小。

图4 在亲身经历台风灾害时的情绪表现Fig.4 The emotional performance during personal experience of typhoon disasters

2.5 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的原点是本人[21],本人利益受台风灾害影响损失得越多则人际距离越近,其对台风灾害风险的重视程度也越高。经历过严重台风灾害的公众,会在生活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获取台风信息,从而加深对灾害风险的了解。在被调查人群中,湛江居民有52.2%的比例遭遇过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珠海居民有54.5%,相差不大;从图5 可见,对两地居民造成较大影响的危害表现(多选题)主要是停水停电,其中珠海居民选择家庭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比例皆比湛江高5%以上。家庭财产和人身安全是最能引起人们焦虑的因素。因此湛江居民对台风灾害感知的人际距离比珠海居民的远,感知到的风险越小。

图5 台风灾害对其造成较大影响的危害表现Fig.5 The disruptive forms of typhoon disasters

人们往往对小概率大死亡率事件的风险估计过高,而对大概率小死亡率的风险估计又过低[22]。湛江居民长期处于台风灾害的影响中,所以人们对台风灾害风险估计较低;珠海居民虽然受到台风侵袭的机会少,但“天鸽”造成的一次性较大规模伤亡事件容易让人们对台风灾害产生过高的估计,感觉其利益受台风灾害影响程度较高。另外,多次从事高风险行为而没有遭遇消极结果往往会降低与这种行为相关的风险认知[23],可以间接解释为何湛江居民对台风灾害感知的人际距离比珠海居民的远。

除了自身的生命健康和经济利益,人们也会在意朋友和家人所遭遇的灾害事件,尤其是家人,其关注度和紧张度会随着人际关系的亲疏而不同,血缘关系是典型的人际关系[16]。在“如果台风灾害发生在其他地区,当有哪些人员受灾时,您会更为关注”一题中,两地居民皆有45%左右的占比选择配偶、父母、子女、(外)祖父母等直系亲属,也都有45%的占比选择了都会关注,其他人际关系相对疏远的几个选项(如:兄弟姐妹及密友、其他旁系亲属、普通朋友)的占比皆不到5%。这表明:人际关系越亲近,人们对灾害事件的关注度和紧张度越高。

2.6 信息距离

有效的风险沟通不仅取决于风险事件本身的性质,也取决于公众如何获得风险信息以及如何解释这些信息[3]。风险沟通利于公众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避免出现个体风险感知偏差进一步放大为社会感知偏差的现象[24]。因此,公众与灾害的信息距离主要受信息表达及传播渠道的影响[16]。明确的风险信息表达和畅通的风险信息渠道可以缩小公众与台风灾害风险的信息距离,提高公众台风灾害风险感知水平。

如图6 所示,在台风登陆前了解台风的途径的问题中(多选题),湛江市和珠海市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电视、广播以及短信、微信,两地居民选择互联网信息的占比也都超过了35%,而通过报纸杂志获取台风信息的群众不到10%。两地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并没有较大差异。相对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利用更有利于人们获取及时的信息。这表明,两地居民获取了较及时的信息以及具有较通畅的信息渠道,两者信息距离相近,其感知到的风险也相近。媒体传播的风险信息有时是复杂的、易混淆的、不连续或不完整的,而媒体在风险沟通中的传播功能是无法被替代的,它既可能促进风险沟通的功效,也可能成为扰乱公众认知或心理状态的诱因[25],因此政府及风险管理部门需对此引起重视。

图6 在台风登陆前了解台风的途径Fig.6 The ways to know typhoon before its landing

2.7 台风灾害风险可接受性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可接受风险评价公式(1)来比较湛江市和珠海市两地居民的台风灾害风险可接受性水平。其中心理距离来源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平均值,其赋值方法见表1[16]。另外,湛江市台风灾害风险情景指标以台风“彩虹”为依据,珠海市则以台风“天鸽”为依据。根据台风级别划分,“彩虹”和“天鸽”皆属于强台风,故取值0.9;在死亡人数指标中,“彩虹”造成19 人死亡、“天鸽”造成24 人死亡,皆在[10,100)范围内,故取值0.5。最终计算得出湛江居民台风灾害的可接受性为0.488、珠海居民为0.270。

公众可接受性的数值越小,表明公众对灾害风险越不能接受,感知到的风险也越大。湛江居民灾害可接受性较珠海居民大,其心理距离更远,其主观感知到的台风灾害风险相对较小。湛江市居民由于常年遭遇台风的袭击,逐渐积累应对台风灾害的经验和措施,加上政府和风险管理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从而提高了对台风灾害的可控程度以及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使灾区伤亡人数、受灾程度有效减少,促进了湛江社会在台风灾害下的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平衡,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湛江居民台风灾害风险可接受性。

2.8 台风灾害风险感知偏差

公众对台风灾害风险的感知偏差是个体在感知台风灾害时发生的某种偏离,公众可能只根据自身经验和一些非确切信息,采用非专业性的方法来判断风险。因此,公众灾害风险感知往往带有非理性的色彩[22]。本文通过湛江市和珠海市居民对台风灾害风险情景的判断来对比两地公众的风险感知偏差。

在“上一次影响较大或印象深刻的台风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一题中(图7),两地居民皆有超过一半的比例选择不熟悉。另外,湛江有18.9%的居民选择3 人以下死亡,5.5%选择10~29 人死亡。结合图2 中58.5%的湛江居民选择台风“彩虹”,而“彩虹”实际导致广东省和广西省死亡人数共19 人、湛江市1 人,分别对应10 ~29 人和3 人以下的选项。在不排除居民在选择了“彩虹”(“天鸽”)又错选其他选项的情况下(下同),可推断湛江居民至少有53%的比例对台风“彩虹”死亡人数的感知存在偏差;珠海有25.6%的居民选择3 人以下,1.1%的居民选择10 ~29 人。结合图2 中91.5%的珠海居民选择台风“天鸽”,以及“天鸽”造成广东省死亡24 人、珠海2 人的灾害实情,可推断高达90%以上的珠海居民对台风“天鸽”死亡人数的感知存在偏差。因此湛江居民对台风灾害死亡风险的感知偏差比珠海居民小,而且两地居民普遍存在较大的感知偏差,但其对本地发生的、与本人利益相关的台风灾害关注度更高、相应的风险感知偏差也更小。

图7 上一次影响较大或印象深刻台风的死亡人数Fig.7 The death toll in the last influential or impressive typhoon

在对广东省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级市选择中(图8),湛江和珠海分别有74.2%和38.1%的居民选择了湛江市,而珠海有47.2%的居民选择了珠海市。基于1945—2015年广东沿海城市台风登陆的数量统计,按登陆次数由多到少的城市依次是:湛江、珠海、汕头、深圳、广州。因此湛江大多数居民对广东省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级市的判断与实际相符,其风险感知偏差比珠海居民小。

综上所述,湛江居民对台风灾害风险的感知偏差较珠海居民小,其对台风灾害风险情景的认知和判断更符合客观情况。

图8 居民认为广东省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级市Fig.8 The worst-hit city in Guangdong considered by the residents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湛江市4 个区和珠海市3 个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对比了两个城市居民台风灾害风险感知在心理距离6 个维度上的差异,并计算得出两地居民的台风灾害风险可接受性大小,从而分析两地居民的台风灾害风险感知水平差异。具体结论如下:

(1)在概率距离维度上,湛江居民的心理距离比珠海居民近,而在时间距离维度、空间距离维度上则比珠海远。与湛江居民相比,珠海居民由于以往经历台风少,更有一种“活在当下”的态度。这表明概率距离、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越远的灾害事件越不被人们重视,大多数人只关心确定的、现在的、此地发生的事件。

(2)在情绪距离维度上,湛江居民在面临台风时其情绪显得更加平静,而珠海居民则趋于焦虑和复杂,这主要与两地居民经历台风的频率有关。在人际距离维度上,珠海居民由于在近年的台风“天鸽”袭击中遭受了较大损失,印象深刻,所以其人际距离比湛江居民更近。在信息距离维度上,湛江、珠海两地居民普遍接受及时性较强的信息、有较通畅的渠道。

(3)除了概率距离外,湛江居民与台风灾害的时间距离、空间距离、情绪距离、人际距离皆比珠海居民远,在信息距离上两地居民差异不大。

(4)湛江居民整体上台风灾害可接受程度比珠海居民高,这与两地公众对台风灾害的心理距离的差异有关,心理距离越远,灾害风险可接受性越高。

(5)湛江市和珠海市两地居民对台风灾害风险情景的认知和判断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倾向,综合来看湛江居民对台风灾害风险的感知偏差较珠海居民小。

关于心理距离在自然灾害风险感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未来还需更深层次的探索。例如:心理距离各维度的具体化和心理距离的定量化研究;心理各维度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灾害风险感知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面积广大,台风灾害分布不均,未来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研究案例,从而使心理距离及灾害风险感知在理论和实践中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湛江市珠海市湛江
漫步湛江
湛江市文联等三家单位扶贫送温暖
湛江市文联领导慰问德高望重艺术家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黄昏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医务人员流失问题的实证探讨——以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为例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作品选
写湛江、画湛江大型书画基层采风创作巡展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