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社区防灾韧性评价指标研究

2020-01-15张海波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韧性

石 媛,衷 菲,张海波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0 引言

城市是一个复杂且相互依赖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形成以来就受到来自外界和自身脆弱性的各种冲击,如何营造安全、适宜、可持续的城市环境是当下建设的重点内容。社区作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最具有操作意义的空间单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及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始终把全面提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作为夯实国家防灾减灾实力的基础性工作。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能够争取应急管理工作的主动权,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1 社区防灾韧性理论探讨

1.1 社区防灾韧性特征

1.1.1 时间维度特征

在时间维度上特征包括以下三方面:灾前准备力、灾时反应力和灾后恢复力[1]。“灾前准备力”指社区在灾前依靠自身防灾空间和设施组织日常防灾能力、制定预案能力及效率;“灾时反应力”是组织在灾时依靠自身防灾设施及应急启动策略,弹性降低损失;“灾后恢复力”是社区在灾后组织及关注自身组织机构及保障机制,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到常态,最大限度减弱不利影响。

1.1.2 空间维度特征

在空间维度上特征体现在以下4 个方面:社会韧性、经济韧性、制度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2]。社会韧性是社区民生发展水平体现出的抵御灾害的潜在能力;经济韧性是社区经济发展水平所呈现出的社区经济活力与灾害后恢复能力;制度韧性是社区针对日常准备、灾害缓解以及后续发展工作的制定的相关制度在面临灾害时发挥作用的能力;基础设施韧性是社区的基础设施本身完备性和布局合理性所体现的抵御灾害的能力。

1.2 社区防灾韧性作用机制模型

社区防灾韧性体现在灾前准备、灾时反应和灾后恢复的全程中[3]。在灾前准备阶段,社区利用其固有的组织韧性、社会韧性、经济韧性、社区资本韧性以及基础设施韧性抵御和预防灾害,较高品质的固有韧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为灾害的发生率;在灾时反应阶段,根据社区及时作出的灾时响应措施减弱灾害产生的影响,减弱程度取决于措施的有效程度;在灾后恢复阶段,灾害后果通过韧性社区产生的吸收能量程度进行消化,恢复效果由是否超过社区最大承载量决定。

图1 社区防灾韧性作用机制模型Fig.1 The model of disaster-prevention resilience mechanism of community

2 国内外社区防灾韧性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研究国外已建成的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发现,国外学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发展出不同的韧性指标[4],通过社区资本、社会韧性、经济韧性、生态韧性、防灾设施韧性、住房设施韧性等方面提出涉及社会、经济、自然、空间管理等一系列的评价指标[5-6]。

表1 国外学者所提出的韧性社区指标一览Tab.1 Lists of resilience community indexes proposed by Foreign scholars

续表1

国外评价指标是依据当地现状、政策等综合选取制定的,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代表性。由于国内社区在空间结构、居民居住习惯、社区管理模式等方面与国外存在大量差异,直接照搬国外现有评价指标可行性不强。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城市社区特色来设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韧性评价指标[7]。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社区韧性评价指标构建已有一些研究。包括论社区抗逆力的构成要素和指标体系[13]、应急管理视角下社区柔韧性评价指标体系[14]、消防安全视角下社区适灾韧性指标、抗震防灾视角下城市韧性社区评价体系[15]、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社区雨涝灾害韧性测度研究[16]等。

从上述指标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社区韧性指标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总结了经济、社会等层面影响社区防灾的多种因素,但是相关的分析不够系统,也没有过多关注不同因素的作用程度。

3 社区防灾韧性指标选取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社区防灾韧性指标的选取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这4 项原则。科学性要求指标选取应真实准确地符合社区防灾韧性建设的实际要求;系统性要求指标应较全面地体现出整个社区的防灾韧性特征;可操作性要求选取的评价指标定量或定性测量和统计分析;适用性要求学者需在参考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区特征,归纳提炼出反映社区各方面防灾韧性的重点指标。

3.2 选取依据

结合中国社区防灾减灾的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可以将影响城市社区防灾韧性评价指标大致归纳为生态环境、救灾组织措施、社区人口结构、社区幸福指数、社区贫困程度、经济状况、社会资本、建筑结构和基础设施等方面[12]。由于生态环境主要与研究对象所处的地理区位、气候环境、生态情况等有关,很难因社区自有资源发生改变,这与社区防灾韧性所强调的利用自身资源进行防灾减灾的主旨不符。因此在防灾韧性评价指标选取的时候,不考虑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13]。最终将社区防灾韧性评价指标归结为组织、社会、经济、制度和基础设施五大维度,为下一步进行指标细化奠定基础。

3.3 选取内容

依据防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原则、选取依据以及社区防灾韧性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特征,对城市防灾韧性影响因子进行划定,将评价总体目标逐层分为准则层(一级指标)、参量层(二级指标)和指标层(三级指标)。其中选取社区组织韧性、社区社会韧性、社区经济韧性、社区制度韧性和社区基础设施韧性5 个一级指标,13 个二级指标,34 个三级指标,共同构成城市社区防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该指标构成要素在适用对象上可以面向所有自然灾害的类型,整个评价体系层次清晰,便于韧性评价。

表2 中国学者提出的社区韧性指标Tab.2 Lists of resilience community indexes proposed by Chinese scholars

3.4 选取优势

表3 所示评价指标是经过3 个过程提炼而来的:一是参考防灾减灾实践案例和国内外韧性相关文献所获得的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由笔者通过主观分析筛选和归纳而独立完成;二是自然基金项目组进行多轮内部探讨,在第一步获取得到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筛选、补充、修正和更新;三是通过咨询行业内一定数量的相关专家意见,在经过项目组内部讨论进一步对评价指标进行更新。选取过程科学合理,建立起的评价指标内容系统性强,其内容是对已有的指标体系的改进、补充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表3 城市社区防灾韧性评价指标Tab.3 Evaluation indexes of disaster-prevention resilience of urban community

4 社区防灾韧性指标说明

4.1 社区防灾组织韧性指标

社区防灾组织韧性指标下一级分为评估力、反应力、学习力和组织力。灾害评估是防灾减灾的关键,因此评估力是灾害准备阶段的重要因素,聚焦于组织日常的防灾活动、制定预案的能力及效率,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估计划有助于为政府决策部门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14],从而进一步落实到社区居民生活中;反应力是了解组织在灾害发生时和灾害发生后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实际投入情况,包括4 个子项:保险机制、常备人数、志愿者组织、反应预算[15];学习力侧重灾害知识的获取与经验的积累,有过去灾害发生次数的统计和社区居民参与国际减灾活动次数等测量途径;组织力关注的是组织间的行动、团队性与交流效率,强调组织的有效性[16]。

4.2 社区防灾社会韧性指标

社区防灾社会韧性指标下一级分为社会能力和社区幸福。社会能力的韧性强度是决定社区社会韧性的重要要素,它是社区居民在防灾减灾过程中自身具备的学习意识和自救意识的体现[17],可划分为老年人口、健全人口和学习能力,其中老龄人口由于行动不便,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年轻人相比弱,在防灾减灾中自救能力薄弱,因此需要着重考虑,此项指标的韧性强度与老龄人口比例呈负相关;社区幸福感是社区居民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它取决于充足的物质基础,划分为医疗服务、教育培训、儿童保育和电信服务[18]。

4.3 社区防灾经济韧性指标

社区防灾经济韧性指标下一级分为经济稳定性和经济多元化。社区经济稳定性指社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能力[19],包括自住房拥有情况、就业率、收入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社会保险覆盖率,体现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就业水平和富裕程度;经济多元化指社区范围内经济业态的多元化程度。多元化程度越高,活力就越强,从而有助于提升灾后恢复效[20],多种类的社区业态类型有助于受灾社区短时间内恢复活力。

图2 社区空间结构类型Fig.2 Types of community spatial structure

表4 社区空间结构类型及防灾特征统计表Tab.4 Statistics of spatial structure types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ies

4.4 社区防灾社会资本指标

社区防灾社会资本指标下一级分为文化资本、意识资本和空间资本。文化资本指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可以进行积累和再生产,实质是价值体系的不断拓展[21],与社区居民生活融合,具备一定的公共价值属性,提高居民身份感、文化拥有感,尽可能使公共利益最大化[22];意识资本是指社区居民的场所认同感、归属感和防灾意识;空间资本及空间结构防灾性,合理的社区空间结构有助于增强社区空间的防灾能力[23]。

4.5 社区防灾设施韧性指标

社区防灾设施韧性指标下一级分为防灾设施韧性和住房设施韧性。社区基础设施是社区防灾减灾推行的基本保障,社区防灾安全设施韧性指标包括消防站、消防栓、消防通讯及消防通道、社区防灾避难场所等的设置,它们应该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给水及消防栓系统技术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等规范要求;社区住房设施是社区的主体组成部分,可划分为社区房屋质量和社区建筑防火质量。社区房屋质量韧性指标的评价可基于社区房屋质量评估,建设年代越近、水平越高的房屋对应的韧性强度越大。

5 结论

本文重点探讨了城市社区防灾韧性评价指标进行,提出了社区防灾韧性的概念、作用机制、评估框架和具体评价指标,为定量化评估社区防灾韧性打下坚实基础。在今后研究中,将各项韧性指标权重赋值,进行综合分析和打分评价,得出社区防灾韧性评价结果并提出科学有效的优化策略。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