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松龄运用经方治疗烟雾病合并缺血性卒中验案两则*

2020-01-15王伟民丁瑞丛王改凤刘志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决明子化瘀发作

王伟民,丁瑞丛,王改凤,刘志华Δ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郑州 450002;2. 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中动脉、前动脉起始部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病[1]。MMD在东南亚国家高发,目前对MMD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2],颅内外血管重建术被认为是MMD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因手术方式差异、疗效报道不一且存在较大争议,而且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3-4]。以往认为本病局限于颈内动脉系统,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脑后动脉、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甚至冠状动脉、肺动脉、肾动脉均可有类似的血管增生,因而认为MM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5-6]。这种多部位的动脉病理改变对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提出了挑战。中医药治疗具有多方面性和多靶点性的特点,符合MMD多部位血管发病的病理特点,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王松龄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在中医药治疗MMD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症状,减少疾病复发。笔者跟师过程中亲睹其疗效,现选取其应用抵当汤加味方治疗气阴不足、痰热瘀阻脑脉证型的MMD验案两则介绍如下。

1 典型病毒

案1:刘某,女,56岁,郑州市人,自由职业者,2001年1月8日初诊:以“间断性左侧肢体轻瘫20 d”为主诉,由外院转入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头颅CT示右脑基底节区梗塞,头颅CTA及MRA均示右侧颈内动脉C1段信号中断,左侧颈内动脉的C1段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中断,右侧大脑前动脉的A2段及其远端信号减弱。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全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住院医师给予抗血小板、降纤、抗凝、扩容、神经保护以及针灸康复等法治疗1周,治疗其间患者仍每日3~6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于1月16日遂邀请王松龄到病区会诊解难。症见间断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体倦乏力,形体偏瘦,大便干结,舌暗红有瘀斑,苔薄黄稍干,左关脉弦细数,右关脉细滑数,双尺脉偏细弱。中医诊断中风病,辨证属气阴两虚、痰热瘀阻证,西医诊断脑梗死合并TIA(烟雾病)。给予抵当汤加减:大黄6 g,水蛭4 g,决明子10 g,胆南星6 g,太子参30 g,何首乌12 g,全蝎6 g,天麻10 g,鸡血藤3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001年1月23日复诊:TIA已逐渐停止,左侧肢体无力有所改善,每日排稀便1次。患者大便稀,上方去大黄、决明子,加龟甲胶15 g、白芍20 g、炒山药30 g滋阴养血,7剂继服。2001年1月30日复诊:左侧肢体无力情况已完全恢复,体倦乏力改善,二便正常。为巩固疗效预防脑卒中再发,继续服用汤剂3个月,继以西洋参易太子参补气养阴,加地龙、血竭、桃仁、浙贝母等增强涤痰活血之效。另取30剂制浓缩水丸,每次服9 g,每日3次,连服此丸剂4年,因无复发而自动停药。该患于2010年来院复诊:查头颅MRI与MRA示未发现新梗塞灶,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正常,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及其远端正常,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正常,左侧大脑前动脉的A2段及其远端正常,原右侧中动脉与前动脉供血区域内有穿支动脉形成。2013年再次复诊:查头颅MRA示原狭窄的血管区已有穿支血管深入,表明右侧大脑半球供血状况改善。2019年1月初电话随访,2018年以来健康如常人。

案2:向某,男,58岁,信阳淮滨人,农民,2015年12月1日初诊:以“发作性双上肢活动不利伴言语不能16天”为代主诉。有高血压病病史2年,无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2015年11月15日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发作性言语不能伴双上肢无力,每次持续5~20 min后缓解,每日发作数次。在当地医院诊疗未能控制发作,遂来河南省中医院王松龄门诊就诊。查头颅DWI与MRA无新发梗塞灶,双侧大脑前、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双侧颈内动脉C3段、双侧大脑后动脉P1-2段局限性狭窄。中医诊断中风先兆,西医诊断TIA、烟雾病。查体神志清,发作时言语不能,双侧肢体肌力IV级。时有烧心反酸感,平素大便干涩,纳寐尚可,舌质暗红,舌体胖而少津,舌苔黄厚,左脉弦细略数,右脉细滑略数。辨证属气阴两虚、痰热瘀阻证,给予抵当汤合星蒌承气汤加减。处方:胆南星8 g,栝楼10 g,大黄6 g,水蛭3 g,决明子15 g,白芥子6 g,桃仁10 g,枳实15 g,生白术30 g,浙贝母15 g,全蝎6 g,西洋参10 g,何首乌10 g,天麻10 g,30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每日1剂。2016年1月2日二诊:患者诉服药1周时,病情明显改善,每日发作1~2次,发作时肢体运动障碍减轻,二便尚可,脉弦细,舌暗红,苔黄厚。效不更方,继用上方30剂。2016年2月2日三诊:患者病情好转,原症状消失,二便调。查舌体稍胖,苔薄黄稍干,上方加地龙10 g、三七6 g增强化瘀通脉之功,30剂水煎服,每日1剂。为加强治疗在汤方基础上配制浓缩水丸。处方:西洋参180 g,何首乌180 g,大黄60 g,水蛭60 g,决明子90 g,天麻120 g,全蝎90 g,地龙80 g,血竭30 g,胆南星60 g,浙贝母150 g,枳实120 g,生白术240 g,白芥子60 g,桃仁80 g,龟板胶180 g,制浓缩水丸,每日3次,每次9 g,配合汤药服用。2016年3月4日四诊:患者病情稳定,原症状未再发。查舌质淡暗,舌苔薄腻,脉弦细。遂参三诊方取30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汤药服完后停止,水丸继服4~6年。2017年4月5日五诊:家属代述,患者连续服丸药1年多来不曾发病,平时言语与常人无异,可从事日常劳作。建议患者继续用药,定期复诊,确认血管代偿后再行停药。2018年12月2日六诊:复查头颅MRI、MRA示未见新发梗塞病灶,原脑底异常血管网血管狭窄区发现穿支小动脉代偿现象。患者TIA停止发作已3年余,可从事日常劳作。为防止复发,嘱其继续服用丸剂3年。

2 讨论

MMD为西医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中风”“中风先兆”“痫病”“薄厥”等范畴。本病病位在脑,涉及肾脾肝等脏腑,究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兼以痰浊瘀血阻塞脉络所致[7-8]。王松龄认为本病有遗传因素存在,与中医先天肾精不足相关,其免疫异常可能与后天脾胃虚弱关联,临床多见脾肾气阴亏虚,痰浊与瘀血相结化热,阻塞脑脉发为卒中[9]。

王松龄擅长以经方为主,视病情合用时方治疗MMD,他接患者时必先明确中西诊断,再精准辨证给药。抵当汤源于《伤寒论》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该方由水蛭、大黄、桃仁、虻虫组成,具有清热泄浊、活血逐瘀之功,为张仲景治疗瘀热之代表方。王松龄认为MMD为慢性疾病,瘀血积久多成瘀热之证,抵当汤为化瘀泄热的代表方剂,可作为MMD治疗的基础方剂方中大黄泄其瘀热,水蛭、桃仁活血通脉,虻虫价昂不易得,可代之以化瘀缓和又有通络息风作用的全蝎,在此基础上加入益气滋养脾肾之阴的西洋参、何首乌、龟板胶,泄浊清热化痰的决明子、胆南星、浙贝母,息风通络的地龙、天麻、血竭等药物。全方刚柔相济,共奏益气养阴、清化痰瘀、息风通络之功,适用于气阴不足、痰热瘀阻的MMD卒中。对于卒中急重症阶段以服用汤剂为主,若病情好转稳定时,可在服用汤剂3~6个月后单独服用中药丸剂3~6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以上两则案例,前者气阴亏虚、痰浊瘀血化热阻塞脑脉,故用抵当汤加西洋参、胆南星、决明子、大黄、全蝎、天麻等益气养阴、清热涤痰、化瘀通脉。后者在气阴双亏、痰热瘀塞脑脉基础上兼有阳明腑实证,故给予抵当汤、枳术汤合星蒌承气汤加减益气养阴、清热化痰、化瘀通腑。王松龄认为化瘀可以生脉,MMD常见血管变细而逐渐丧失,用化瘀生脉之法,通过影像初步观察可减少MMD血管凋零,并有促进血管新生作用,此2例患者不仅症状得到控制,影像学亦证明其颅内血管情况得到改善[10]。脾胃为生痰之源,又为五脏升降之枢,王松龄尝言“治痰不治脾非其治也”,对于有痰饮病邪者,尤需重视对脾胃的治疗。枳术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原文谓:“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此方仅有枳实、白术2味药物组成,但其调脾胃升降之功甚巨,白术为脾家正药,可运脾升清,枳实行气有降胃通腑之功,一升一降,升降之间中焦之枢为开,继则带动心肝肺肾四维,使机体功能运行有序,从根本上防止痰瘀的生成。此2例患者在化瘀通脉的基础上均重视对脾胃功能的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方加减变化,遵循详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总之,王松龄认为气阴不足、痰热瘀阻脑脉为MMD卒中的重要病机之一,抵当汤加减益气养阴、化瘀涤痰为MMD的有效方剂和治法,同时注意顾护中焦,遵循详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根据具体病情灵活加减应用。在当前MMD尚无确切有效治疗药物、手术长期效果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医药诊疗经验值得挖掘和借鉴。

猜你喜欢

决明子化瘀发作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主要成分的配伍研究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观察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应用决明子改善偏热体质
决明子的养生吃法
决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