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哈密两处古绿松石矿遗址初步考察*

2020-01-15李延祥谭宇辰贾淇张登毅于建军段朝玮先怡衡

考古与文物 2019年6期
关键词:陶片山岭绿松石

李延祥 谭宇辰 贾淇 张登毅 于建军 段朝玮 先怡衡

(1.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2.北京联合大学历史文博系;3.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4.西北大学科技考古中心)

西北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重要的绿松石使用区,齐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都出土有大量绿松石制品。2007 ~2009 年,北京科技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西走廊考察早期冶金遗址期间,曾在敦煌阳关前西土沟等遗址采集到数量较多的绿松石残片。在中原地区早期绿松石采矿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地处中西交通要道的西北地区史前绿松石产源问题探索的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现代地矿文献记载新疆哈密地区出产绿松石,且有古代开采的迹象。1990 年出版的《新疆的宝藏》记载:哈密天湖一带有绿松石矿,矿区曾发现古采坑7处,深10 多米的老硐一处,在老硐中见有浅蓝色、蓝绿色、棕黄色的绿松石碎块[1]。该书还指出托克逊县等地也有绿松石矿,但语焉不详。2001 年,栾秉璈对哈密黑山岭绿松石矿进行了考察,记录了古采坑10多处,其中一坑深达10米左右。矿区散布陶片、塌方的石砌屋墙、疑似石器的石片等遗迹遗物,推测该矿的最早采矿当在新石器时代[2]。

根据这些线索,作者等对哈密地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考察工作。2015年经新疆第九地质大队总工程师邓刚核实哈密地区确有两处绿松石矿,但因时间久远无人指点无功而返。2016 年5 月,经曾在两矿区采过绿松石的人士指引,先后找到了黑山岭、天湖东两处绿松石矿区,开展了本文的初步调查(图一),现简报如下。

一、黑山岭遗址

从哈密行至黑山岭遗址共用时6 小时。黑山岭遗址中心位置实 测GPS 坐 标 为,北 纬41°01′58.72"、东 经92°51′59.40",位于哈密市南偏西,直线距离约200 千米(图二)。

黑山岭遗址所在矿区近年来又被重新开采,对古代遗存的破坏比较大。文献所载之古矿坑等遗迹已难辨认,但仍能找寻到古代遗迹、遗物堆积。

在矿区入口处的小山包上及附近尾矿堆积中可以看到大量采矿石器,其量数以百计(图三)。所见采矿石器多残损,即经使用致使一端或两端破损而废弃者,大部分采矿石器有明显的用于捆绑木柄的亚腰。另外还采集到石磨盘残块1 件(图四)。

发现古代开采碎屑堆积层(图五),一段剖面由于现代采矿者开掘通道而暴露出来。堆积层长约20、厚约1.5 米,其中夹杂有大量碎石、干草、树枝、兽骨、陶片及绿松石残块(图六),其附近也可以采集到细碎绿松石残块和陶片等(图七)。

黑山岭遗址所在矿区在作者考察期间已停止开采,据向导介绍系因矿脉较小、开采得不偿失而废弃。

二、天湖东遗址

从哈密市往天湖东遗址交通较黑山岭遗址容易,该遗址位于天湖火车站东南约10 千米的兰新线铁路东北侧,为了不与附近正在开采的天湖铁矿相混淆,本文称之为天湖东遗址,其中心位置实测GPS 坐标为北纬41°36′10.65"、东经94°36′07.64"。

天湖东遗址位于一条东西走向的细长山脊上,长度约1000米,在作者考察时仍处于现代开采之中(图八),因而古代遗迹已经遭到破坏。

在现代采矿挖掘后的断壁上暴露有古采硐2 个,其中一个可进入者距地表约10 米(图九),其中采集到兽骨、木炭等样品。遗址东端和西端共发现有积石墓10 余座,皆以地面堆积石块为标志(图一一)。遗址中心最高处有一石屋残迹,尚保留有四边围墙,呈长方形,长约3、宽2米(图一〇)。围墙中还有砌入墙体的采矿石器。

可以采集到最多的遗物是采矿石器。在山脊南北两侧山坡下部及现代采矿废石堆积中常见,其量数以千计(图一二)。遗址仅采集到两小片夹砂红陶片,皆素面无纹。据现代采矿人告知,在遗址南坡曾见有房屋基础和大量陶片,但已被现代采矿废石堆覆盖。

天湖东遗址上采集到大量绿松石残块和大块绿松石标本(图一三)。

黑山岭、天湖东两处遗址采集的采矿石器、陶片、大部绿松石标本目前皆保存在哈密市博物馆。

三、科学检测与年代及文化属性判定

(一)拉曼光谱检测

对两处遗址获得的绿松石样品各15 个进行了拉曼光谱检测,结果证实所采集样品全部为绿松石(表一;图一四)。

绿松石的结构中有两个处于非等效位置的磷酸根基团,两个非等效位置的水基团和四个非等效位置的烃基基团,由于磷酸根基团和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振动特点。故OH,H2O及PO4基团振动模式和频率决定了绿松石的拉曼振动光谱特征。

由表一及图一四可知,所取样品的拉曼峰 平 均 值 位 于3476cm-1、1036cm-1、811cm-1、638cm-1、416cm-1、229cm-1等处,样品强峰位于1036cm-1附近。经过与标准图谱对比,样品的拉曼谱图与绿松石矿(Turquoise,分子式CuAl6(PO4)4(OH)8·5H2O)的标准谱图一致,可以确定两遗址所采集的30 件样品均为绿松石。

表一 新疆哈密地区黑山岭与天湖东两处矿点绿松石样品拉曼光谱特征峰数据(cm-1)

表二 黑山岭与天湖东两遗址碳十四年代测定与校正结果

新疆哈密地区采集所有绿松石样品的拉曼光谱特征基本一致,只是在个别的谱峰位置有些微小的偏差,可能是实验环境中的光线干扰造成的误差,但最终实验数据都在绿松石的标准拉曼光谱谱峰范围之内。

(二)年代测定

对黑山岭遗址暴露的文化层中和天湖遗址古矿洞中提取的木炭、兽骨共7 个标本在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使用AMS 法进行年代测定,使用牛津OxCal4.3 校正进行14C 测年,结果见表二。两处遗址的开采时限大致相同,最在BC1306 ~BC396 年间。

(三)文化属性

黑山岭遗址中发现的陶片多数为素面,制作较为粗糙,几乎全是夹砂陶器,口沿可以看出多是直口或敞口,器耳有带状耳和条状耳,器底显示为平底器,少数陶片有刻划纹。

综合来看,黑山岭遗址含有较多与骟马文化相似的陶片(图一五,2 ~4、7),部分陶片具有焉布拉克文化特征[3](图一五,1),个别陶片还带有半山、马厂文化的因素(图一五,5)。考虑到距离黑山岭遗址约80 千米的甘肃敦煌阳关边上的西土沟遗址多次采集到绿松石残块且具有西城驿文化陶片的事实[4],可以判定黑山岭遗址的绿松石在商周到春秋时期为分属不同考古学文化多个人群的开采,可能延续使用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其实际运行年代可能突破前述14C 年代测定结果。

天湖东遗址未采集到可辨明文化属性的陶片,但墓葬等遗迹应该会对其文化属性判断提供新的证据。

本文的考察尚属初步,因时间有限未能开展两遗址,尤其是黑山岭遗址的全范围考察。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开展对这两处遗址的全面调查和考古发掘。

哈密的这两处绿松石采矿遗址是目前西北地区能够确认的绿松石矿点,可能是西北地区早期绿松石原料的重要产地。作者等将继续开展对这两处遗址绿松石产源特征研究,以及周边同时期遗址中出土绿松石遗物的鉴定,探明这两处绿松石采矿遗址产品的分布与流通。

[1]张良臣,刘德权,唐延龄.新疆的宝藏[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0:224-225.

[2]栾秉璈.新疆哈密—黑山岭绿松石古矿山考察记[J].中国宝玉石,2001(4).

[3]张平,艾尔肯·米吉提,田早信,等.新疆哈密焉布拉克古墓地[J].考古学报,1989(3).

[4]李延祥,陈国科,潜伟,等.敦煌西土沟遗址冶金遗物研究[J].敦煌研究,2018(2).

猜你喜欢

陶片山岭绿松石
稷山郭家枣园遗址东周时期圆陶片用途浅析*
晚秋
费县山岭地果园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公路山岭隧道施工期衬砌及结构系统可靠性研究
美国产的绿松石品质是最好的吗?
浅谈绿松石
拾到一块陶片的快乐
蒲公英
绿松石收藏 红海还是蓝海?
大峪子隧道工程施工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