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偶像养成类综艺的制作逻辑
2020-01-14张舒
张舒
摘要:偶像养成类综艺是以舞台为表演形式,以打造偶像团体为目的,遵循训练、比拼、互动、晋级、淘汰、出道等竞选模式和练习生制度,对参赛者进行一个阶段的封闭密集训练,最终培养出唱跳俱佳的全能偶像团体出道,记录并呈现全过程的节目类型。偶像养成类综艺以市场为基础、“粉丝导向”为核心、利用多元化互动渠道打破竞选逻辑定式,进行节目制作,最终呈现养成结果。本文通过对《创造101》、《青春有你2》以及《最优的我们》市场需求、互动构建以及养成呈现的分析,浅析我国偶像养成类综艺的制作逻辑。
关键词:养成类综艺;制作逻辑;粉丝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6-0047-02
一、概念界定
“偶像”这一概念是在东亚文化圈中诞生出的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它的原意是指人们所崇拜的并将其作为信仰的对象。后期受日韩娱乐文化的影响被赋予了新含义,即通过公司培养出唱跳俱佳的明星,有固定的粉丝群,长期与粉丝互动,以服务粉丝为原则进行活动。偶像养成类综艺粉丝陪伴偶像并见证其成长过程使粉丝内心得到充分的满足和自豪,随时间积累这种情感的长久保持逐渐变成了“养成”的过程。这类节目不同于生活真人秀、才艺表演类等综艺,其本身强调的是粉丝培养、偶像打造和商业变现的过程性,遵循选拔、训练、公演、晋级、淘汰、出道等竞选模式与练习生规则。偶像养成类综艺制作的底层逻辑和运行模式遵循市场运作规律,培养出道的偶像是团体不是个人,具有完整性,所以才会出现“养成”的全新概念。
二、制作逻辑
(一)市场需求
做偶像养成类综艺的底层逻辑是依托市场,制作人要精准梳理出市场需求性、创作必然性,有了扎实合理的制作动机后,才能引起观众共鸣,实现情感双向互动。偶像养成类综艺的受众群体较为年轻化,国内偶像团体市场存在缺口,这使节目有了制作动机。在偶像与粉丝共存的生态环境中,制作人利用粉丝市场,以导师的头部流量阵容深入探究粉丝经济。从前期聚粉到中期吸粉再到后期固粉,以市场为基础,以“粉丝导向”为逻辑,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偶像团体。
《青春有你2》一开播凭借“哇哦”与“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让其成功出圈占领市场,由发起人带领,导师指导,青春制作人助力选出九人成团的互动方式来打开年轻用户市场。在底层逻辑构建上,打破女团传统意义圈层,结合当下市场环境,将节目定位在大众圈,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使节目更加多元化。《创造101》出道的火箭少女101自成团之后延续着节目与平台的允诺,从演唱会的举办到参加团综使其一直保持着曝光量。而《最优的我们》并没有造出集体的水花,成团后后续运营不佳、竞争严重以及缺少市场承接导致偶像团体发展不尽如人意。国内市场不完善和造星产业链不完备,刚落下帷幕的《青春有你2》成团后也将面临女团混战,真正成熟的偶像养成模式似乎仍未到来,能否有良好的市场接洽需要拭目以待。
“偶像养成”的关键是要生产偶像,而不是呈现明星。《创造101》作为第一梯队的偶像养成类综艺大获全胜后,同类节目《最优的我们》却爆冷。从制作上看,其节目定位虽是成长类综艺节目,但本质上仍是“偶像养成”。节目制作人忽略了“偶像养成”关键点,仍采用评委打分传统选秀模式加偶像养成类模式合并的混杂逻辑,使节目没有记忆点,更没有“养成”过程的体现,是不符合“偶像养成”制作逻辑的。《最优的我们》播出后,节目没有了下一季,选手也没有产生话题,后续更缺乏男女团共同养成模式与培养的市场,他们面临出道即失业的局面,偶像养成之路也就此终结。“偶像养成”理论上需要的是细水长流而不是快准狠,要解决偶像养成产业链的问题,除了需要优秀的人才供应、优质的节目制作水准外,更需要的是后期的资源加持以及市场接纳。
(二)互动构建
养成类综艺是将自主互动特点淋漓尽致体现的一大生命体,粉丝在偶像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制作人在养成偶像的同时,也在养成粉丝。养成类综艺根据赛事规则,需要粉丝对自己喜爱的偶像持续助力,通过购买代言产品来提升偶像背后的商业价值。从节目开始就参与偶像成长,与偶像产生共情,这种粉丝与偶像高度互动行为产生的用户粘性是十分大的。
节目组不定时发布选手相关周边内容都有可能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一波话题狂欢,增强与粉丝的互动感。《创造101》通过网络平台输送直拍、花絮,结合微博、微视、小红书、官网投票等方式让其保持超高的国民度。《青春有你2》充分调动“全民互动”情绪,除了弹幕互动丰富信息量,观众互动的权限也被放大到极致。节目联合爱奇艺随刻,形成节目中为选手在线选歌、节目外微博互动助力、在“婧彩倒带”专题活动中采用“电话语音”在全网进行粉丝“翻牌”参与短视频再创活动等多层次互动,互动体验从圈内到圈外,掀起平台社区互动热潮。而《最优的我们》以电视媒介作为播出平台,缺乏与粉丝的高效互动。偶像养成类综艺从播出到成团,粉丝的投票不仅影响节目走向,更直接决定最终出道人选。粉丝的实际支持和大量互动助力偶像实现出道梦,偶像养成类综艺可以说是一群怀揣着出道梦想的训练生与粉丝间的互动狂欢。偶像养成类综艺具有播出过程互动性和传播目的共享性,《青春有你2》和《创造101》中粉丝享受追求和偶像互动的过程,互动和共享逻辑也是养成类综艺的制作动机。从这个角度看,这种多平台传播共享和高效互动可能才是养成类节目正确的逻辑。
(三)养成呈现
“养成”非一日能成,偶像养成类综艺最终呈现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从时间属性上来说,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对电视综艺而言,它需要短时间内制造爆点吸引观众,拉拢赞助商,完成收视率、点击量向经济效益的转化。所以电视媒介不可能给予一档节目足够的时间去真正“养成”一批偶像,《最优的我们》没有搞清“养成”逻辑,选择在电视平台播出时就已处于劣势。
从节目整体呈现上来说,既然是“偶像养成”,就应该有养成过程的体现。《创造101》在节目呈现上改变了逻辑关系,选11人成团导师们只是起辅助作用,选手比例大于导师,以情绪共鸣为底层逻辑,实现了“逆风翻盘,向阳而生”。《最优的我们》更多采用的还是对舞台表演的呈现,缺少成员真实的生活再现,因此观众感受不到人物性格,对每个练习生没有独特印象,粉丝与偶像的共同养成便无从谈起。
在节目呈现中,选手的整体质量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练习生的定位要有所差异,话题度也很关键。《创造101》和《青春有你2》在社会话题和行业关注度上都有爆点,杨超越的走红,节目展现出她的真实个性是她的吸精点。《青春有你2》中不符合大众女团审美的上官喜爱,以林小宅为例的网红选手、虞书欣为例的演员选手,孔雪儿为例出道过的“回锅肉”选手在节目伊始就伴随着各种争议,但在欣赏她们的个性和实力的同时,依靠不定义女团,只创造无限可能的逻辑输出社会价值,使受眾从粉丝群体扩大到更多的女性,这是节目组在规则设置和话题炒作上功力的体现。而《最优的我们》选手没有标签化,虽然青春梦想是节目初衷,但观众的猎奇心理大多已被满足,若没有冲突制造,选手资质平平,节目制作逻辑没有改变便很容易失去受众的关注。当养成类节目对选手质量进行很好的把控后,观众会认为能进行初评级的选手大多是高质量有特点的,从而使节目在观众心中成为一个可持续的优质品牌。
三、结语
逻辑是运行的规律,模式是呈现的方式。一档综艺节目,其内部逻辑、实现逻辑以及节目呈现等底层逻辑是否通顺关乎着节目的成败。对于偶像养成类综艺而言,市场逻辑最为基本,多平台传播共享以及高效互动带来的情绪共鸣是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制作逻辑。有市场承接有需求,节目便有了制作动机,从而才能打破竞选逻辑定式,创新逻辑动机为核心梳理出合理的人物关系进行节目细节编排,表达出有别于市场已有的“练习生-选秀节目-出道”的传统偶像选拔培养模式的全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