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2020-01-14孙文琪
孙文琪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熟读课文是小学生加深对文章理解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朗读中可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关键词:朗读能力,策略,兴趣
提高朗读能力对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文章,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词语易于积累。通过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朱教仁教授也曾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以下是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就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我的个人体会。
一、学生朗读现状
(一)现在的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时间明显不足
小学语文教学的大纲就是缺少对朗读教学的时间给出详细的标准,但是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在我教学以来所听过的语文课堂上,大部分的老师并不会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进行朗读训练,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在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的课后复习的任务或者是课前预习的任务,课堂当中朗读时间严重不足[1]。教师没有正确指导学生,没有让孩子养成这种朗读的意识。
(二)在教师范读的时候,自身的感情没有把握好也会影响孩子的朗读
比如我自己,初教语文时,不太会进行泛读,缺乏感情,对孩子的要求只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是当我听到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进行泛读的时候,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原来有感情的朗读一篇课文是会有如此的感染力,读到让听课的老师都为之动容,那学生自然而然会喜欢听,并且会进行模仿。部分教师注重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单将此作为朗读工具,直接阻碍了朗读内容的多样化。除此之外,在朗读的时候,教师想要教学工作展开得更加顺利,只挑选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2]。这样一来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却忽略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三)阅读速度的影响
语文课上,让孩子们齐读课文时,要么每一句末尾拖得老长,如同唱歌;要么语速过快,如同打仗;要么语速过慢,死气沉沉;要么毫无感情,甚至朗读得不整齐,与文章的语境完全不符。
二、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切的学习都学要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朗读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孩子对朗读作用的认识
学生的大声朗读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充分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朗读不仅能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更能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演讲能力。在教学时可以向孩子们讲一讲自己熟悉的朗读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范读与课文录音穿插进行教学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在教学时单单告诉他们“这个地方要语速稍快”“这个地方要读出妈妈语重心长的意味”等等这样的话语,不如自己为学生读一读。如在教学《朱德的扁担》时,由于学生离那个年代太过久远,体会不到当时走山路的艰难,在读之前进行了大量的铺垫,让学生想象画面:从早上六点不吃不喝的一直走到中午十二点,并且走的是崎岖不平的山路,然后教师在进行范读,学生自然而然的去感受山路之远,在适当进行点评,激发学生兴趣。
听课文录音。现在的课文录音很多都配有相关的音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融入感情基础,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如教学《妈妈睡了》一课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录音中用温柔的语调把睡梦中的妈妈表现得温柔美丽,学生一下子被课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有的同学听完录音就会自然的进行模仿,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欲望。
2.教师范读
一直以来,大部分学生都把教师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朗读教学中,有时候教师在朗读指导中进行了千言万语,还不如教师以身示范,为学生进行范读,如教学《月光曲》时,由于学生的音乐素养有限,感受月光曲的情境还有一定的难度,由月亮从微波粼粼的海面上升起,越升越高,教师的范读帮助学生在朗读中指引了方向,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及时鼓励
教师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切记不要在点评的时候经常使用“读得不错,继续保持”“读得不错”,此类简单的评语直接打击了学生的热情。在教学中,我常采用贴小花的方式,看谁读得好,读得好的就得相应的小花,这个激励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都想表现自己,得到更多地鼓励。
4.保证朗读时间,监督学生多朗读
一堂課时间为40分钟,而在这40分钟内教师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去朗读。教师理应将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自身的观念,意识到朗读教学带给学生的积极作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3]。例如,在教授《拍手歌》的过程中,进行授课之后,教师花费几分钟的时间来让学生反复读,有同桌之间合作读,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授课时,经常采用的办法有:自由读,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比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只要我们措施得当,方法有效,切合实际,反复实践,就能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党建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8(18):40-41.
[2]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8-79.
[3]施雅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