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景观营建中公众参与式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0-01-14董建文

中国园林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一致性可行性指标体系

苏 丽 董建文 郑 宇

乡村景观营建中,部分乡村出现了过度城市化、污染、衰败等问题,这与传统“自发营建、自发生长的乡村”大相径庭。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为美丽乡村的营建指明了方向。当前,公众参与乡村景观营建在国外发展较快,效果较显著的有英国社区建筑运动、美国西雅图邻里更新计划、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造汀运动[1-3]等;公众参与乡村景观营建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存在参与地域小(仅在大城市周边乡村发展)、参与程度低(处于无参与或象征性参与阶段)、参与制度不健全、参与方法不完善等问题[4]。在这样的形势下,构建乡村景观营建中公众参与式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促进自上而下的政策、资金与自下而上的民智、民意相结合,激发乡村新活力的有力探索。

目前乡村景观营建中公众参与式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的研究中,不少专家使用了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法)进行公众参与式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但将2种方法应于乡村景观营建中公众参与式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尚未发现。本研究尝试基于乡村景观营建相关利益群体的需求分析,以福建省长汀县张地村为例,进行乡村景观营建中公众参与式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探索和指标体系有效性的检验。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访谈法

通过问卷、访谈,获取与乡村景观营建相关人群对村庄发展的需求和期望等信息。

1.2 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了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首先筛选出合理的指标,继而对指标赋权,得出最终的指标体系。

1.3 案例分析法

在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以福建省长汀县张地村为例,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运用和检验。

2 乡村景观营建相关利益主体需求研究

规划中的需求研究,也就是各种需求向“规范需求”转换进而作用于规划制定的过程。理想的需求研究过程,不仅包括对研究对象的全面再现(需求调查),还包括研究主体的理解和阐释(需求分析),最后形成能指导策略选择的规范性原则(需求评估)[5]。在规划调研过程中,利益相关群体的选择应坚持多样性原则,至少包括以下4类:活跃群体、资源群体、专业群体、弱势群体[5]。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乡村景观营建相关人群的需求情况见表1。

3 公众参与乡村景观营建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3.1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通过公众参与乡村景观营建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旨在为乡村景观营建中公众参与规划方案的选择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3.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1 科学性原则

指标选取应本着科学原则,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乡村景观营建水平[16]。

3.2.2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考虑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应易于搜集整理、计算应用、评价分析和操作运用[16]。

3.2.3 整体性与独立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全面地概括所评价的对象,同时指标之间应相互独立,避免指标之间的遗漏、重叠。

3.3 层次设置及指标的选取

根据AHP理论,将指标体系设置为系统层、目标层、指标层3层。根据景观营建相关主体的需求研究,结合谢花林等[17],刘滨谊、王云才[18]所构建的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备选指标库。综合32位专家(相关专业教师和博硕士3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讲师8人、博士8人)的意见,选择“美景度”“实用性”“可行性”作为方案评价的三大目标,并细化为29个评价指标(表2)。

表1 乡村景观营建相关人群的需求分析

3.4 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了层次分析法[23],即首先将整个指标体系分解为多个层次,继而对每一层次内部的指标分别进行评价,得出每一层内部的指标之间的权重关系,最后运用数学方法,最终得出指标体系内每一个指标的权重。权重的打分运用了专家法。评价指标问卷的填写者是32位专家(同上)。收集专家问卷后,构建评价矩阵。评价矩阵是一种比较指标体系内同一层次的任意2个指标对总目标的重要性的比值的数学计算方法(表3)。矩阵的填写规则是:用整数1~9分别表示横列指标较纵列指标的重要程度,其中,“1”表示两者同样重要,随着数值的增大,横列较纵列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增;用分数1~1/9表示纵列较横列的重要程度,随着分数的减小,纵列较横列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增(表4)。

继而,将数据输入Yaahp软件进行处理,得到整个指标体系的权重。具体步骤是:首先,根据专家分析每2个指标对目标的影响的比值,得到判断矩阵A,运用层次分析软件Yaahp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对应的特征向量,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求得各指标对目标影响的权值,再通过权值的大小确定指标的排序,从而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和单层次排序。

其次,利用层次单排序的结果,计算本层次所有指标重要性的权值,进而得到层次的总排序[23]。

3.5 一致性检验

首先进行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引入判定指标CI,这里用去除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之外的所有特征根的负平均值表示,即CI=(λmax-n)/(n-1)。若CI=0,则判断矩阵满足完全一致性,是最为理想的状态。为了判定矩阵的一致性是否理想,本文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并将CI与RI进比较,其比值CR=CI/RI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若CI≠0,但CR<0.1时表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若CR≥0.1表示判断矩阵一致性较差,需要把判断矩阵表反馈到专家手里,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标度值,然后重新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还需对指标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方法如下:

在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时,若CR<0.1,则表示其具有较为理想的一致性。

运用层次分析软件Yaahp计算得出的层次单排序与指标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结果CR均小于0.1,说明本研究结果满足一致性要求。

4 结果分析

图1显示,系统层的3个系统值对“公众参与乡村景观营建方案的评价”影响大小依次为:实用性(0.637 0)>可行性(0.258 3)>美景度(0.104 7)。由于公众缺乏规划设计专业知识,多凭借对景观的画面效果的感性认识随意打分。专家对“实用性”和“可行性”赋予更高的权重,正是引导公众对规划方案进行理性思考,关注景观对人的活动的支持。

4.1 美景度

美景度内部指标对总目标“乡村景观营建中公众参与式设计方案评价”的权重为:文化美(0.052 4)、自然美(0.052 4)。公众已经普遍地认识到乡村独特的“自然美”,而对“文化美”认知度不高,加上乡村文化载体较为陈旧,公众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意识较低。对“文化美”“自然美”赋予同样的权重,能约束规划设计者在乡村规划中优化自然风景的同时注重对村庄文脉的保护,促进乡土文化的发展。

在“文化美(0.052 4)”中,4个指标的权重依次是:生产美(0.020 6)>生活美(0.015 0)>风俗美(0.011 7)>风貌美(0.005 0)。乡村景观的营建对村庄风貌影响较弱,因而赋予“风貌美”的权重最低。在公众的印象中耕作景观已经成为乡村美的典型代表,因而生产美(0.020 6)权重最高。

在“自然美(0.052 4)”中,水体美(0.039 1)占据了超过1/2的权重,地形美(0.007 0)与生物美(0.006 3)权重相近。可见在乡村景观营建中应着重考虑水体景观的优化保护。

4.2 实用性

实用性各个指标对总目标“乡村景观营建中公众参与式设计方案评价”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宜居性(0.251 1)>宜农性(0.182 6)>宜游性(0.142 3)>宜工性(0.060 9)。虽然各类乡村发展定位不同,但居住、农业耕作仍是乡村的主要功能,而旅游功能的重要性仅次于宜农性,说明乡村的产业正在发生转移,部分景观优美的乡村旅游业收入超过农业收入。宜工性的权重最低,说明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而宜工性仍占据一定的权重,说明公众对乡村转型的不同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

表2 公众参与乡村景观营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表

宜居性(0.251 1)的内部指标权重为:就业(0.122 4)>发展(0.069 4)>交往空间(0.029 7)=居住(0.029 7)。“就业”解决生存资料问题,因而权重最高;“发展”指标仅次于“就业”,是村民寻求个人生活质量提升、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而“交往空间”和“居住”指标的权重相对较低,是由于在乡村发展中自发形成了一定的交往空间和居住空间,这2类空间的改善对规划设计依赖程度较低。

宜农性(0.182 6)内部指标的权重排序为:土地资源(0.152 2)>水利设施(0.030 4)。保护耕地是一项重要国策,耕地是留守村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因而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宜农性的重要指标。

宜游性(0.142 3)内部指标的权重排序为:旅游景点的可达性(0.090 7)>旅游活动的丰富度(0.036 8)>旅游线路的合理性(0.014 9)。可见,“可达性”是“宜游性”的重要指标,而对于位置偏远但景观优美的村庄,仍可以通过乡村美景度提升和旅游活动的丰富,弥补村庄偏远的不足。

宜工性(0.164 7)内部指标的权重为:工业选址满意度(0.030 4)=工业类型满意度(0.030 4)。

4.3 可行性

可行性各个指标对总目标“乡村景观营建中公众参与式设计方案评价”的影响大小为:生态可行性(0.106 7)>文化可行性(0.093 1)>技术可行性(0.031 0)>造价合理性(0.027 5)。其中,“生态可行性”“文化可行性”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基础,对总目标的影响最大。“造价合理性”是“可行性”内部占比最低的指标,但其重要性不容小觑。“造价合理性”是方案执行落实的保障,由于乡村景观融资困难,从材料、人工、机械等方面控制工程造价,切合乡村经济情况。

5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

张地村从2014年1月开始景观的参与性营建,截至2018年8月已历时四五年。期间历经了场地信息收集、规划设计方案、景观施工、景观使用阶段,是对指标体系的良好运用和检验。

图1 公众参与乡村景观营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析图(作者绘)

学者Crawford提出7项评价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有效性重要指标,分别为:目标、参与者类型、参与者特征、信息公开渠道、第三方服务态度、公众意见采纳程度与资金支持及来源[24]。根据该指标,本研究在张地村进行了应用检验,以证明公众参与有效性。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现场调查、发放问卷、访谈、记录、拍照等方法收集场地信息,用以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将场地划分成多个景观节点,对每个景观节点分别提出2种设计方案,加上景观节点现状共3种策略可供公众选择。将各个节点公众投票最多的策略组合成一套完整的方案,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方案进行评估,以验证组合方案的合理性。现行运用的方案在方案评价阶段获得了83.75分的分值,按照80分优秀的标准属于较优秀的方案,实际景观营建效果较为良好,吸引部分村民返乡创业,有了一定数量的游客前来游玩,陆续有来自科研院所、企业的资金投入到张地村,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结果证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运用效果良好。

表3 评价矩阵示意图

表4 矩阵填写数值的含义

美景度达成情况为:优化了风水林植物配置,提升了乡村风貌美;将庭院美化为自然绿化型、园林小品型、经济果林型、盆栽花卉观赏型,提升了生活美;营建葡萄采摘园、花圃、水车等,丰富了乡村生产美;运用了古驿道施工手法进行地面铺装,对水岸廊桥做旧处理,丰富了风俗美。

实用性情况为:宜居性得到提升,拓宽了道路,优化了户外公共空间,促进了当地村民修缮房屋的热情,吸引了一部分村民返乡,旅游业发展起来,为教育、医疗发展打下基础。宜农性得到保持,耕地和林地得到保护。宜工性暂未发展。宜游性大大提升,道路的修缮、旅游活动的丰富、游览景点的合理布置、服务设施的完善提升了乡村的宜游性。

可行性情况为:当地居民参与了工程施工,采用了毛竹、石料等当地材料,运用了当地传统的施工手法,合理安排施工进程,在植物配置中关注其生态习性及文化寓意,保证了造价、技术、生态、文化的可行性。

6 结语

方案规划和公示阶段是乡村景观营建的关键阶段,是规划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重要环节。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公众参与乡村景观规划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性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美景度”“实用性”“可行性”3个一级指标,分别从方案的外观、功能、可实现的角度进行分析。指标体系建立在目前乡村景观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的乡村发展不具备超前性,这要求指标随着乡村景观实践不断发展。目前,随着乡村振兴的新需求,指标体系仍需要大量的实践检验和完善,以丰富的实践动态地调整评价指标体系。另外,随着研究的深入,需要对不同发展类型的乡村分别构建景观营建中公众参与环节的评价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一致性可行性指标体系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几点探讨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阅读疗法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探索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