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兴安岭林区冬季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20-01-14黑龙江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

中国林业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兴安岭冰雪旅游

黑龙江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

1 大兴安岭冬季旅游现状

1.1 优势和机遇

1.1.1 旅游资源丰富

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年平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52.3℃,有“高寒禁区”之称,是挑战酷寒的理想之地。丰富的冰雪资源。雪质粘稠,不易融化,年积雪日达180天左右,是体验冰雪的最佳选择。特殊的区位优势。地处中国最北,素有“神州北极”之美誉,拥有中国最北垄断资源,中国最北村庄北极村,是我国唯一可观赏到北极光和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漠河北极村在中国冰雪旅游景区美誉度上居全国前三行列[1]。美丽的林海雪原。森林覆盖率84.89%,有林地面积709 万hm2,为开展冰雪体验等活动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1.1.2 政策机遇难得

2015 年1 月,习近平主席就北京2022 年成功申办冬奥会,提出了“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2016 年11 月,国家下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提出,通过普及冰雪运动,加快促进冰雪产业发展,2025 年产业总规模达到1 万亿元[2]。黑龙江省作为旅游大省,高度重视冬季旅游资源开发,2017 年出台了加快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中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发展目标,在“一区四带”产业布局中,大兴安岭被纳入四带之一极寒冰雪旅游带[3]。

1.2 短板和不足

1.2.1 对冬季旅游资源认识不足

对于冰雪资源及其旅游价值缺少清晰认识。没有从稀缺资源和旅游价值角度考虑,造成了因为人流少,所以不投入、不研究冬季产品开发和产品供给的现状。

1.2.2 冬季旅游产品开发不够

现有产品主要以观光为主,缺乏参与性、体验式的互动产品,对于游客来说缺少新鲜感和惊喜度。

1.2.3 与同类型地区比竞争力不强

大兴安岭冰雪旅游发展虽有基础,但旅游产品开发慢,由于以亚布力滑雪场为代表的黑龙江省内滑雪场起步早、技术成熟、知名度高等因素,对大兴安岭滑雪旅游产生很大影响。

1.2.4 旅游发展资本金不足

由于地处偏远,导致旅游招商存在难度。木材全面停伐后,地县两级资金压力很大,无能力对旅游业进行大投入,严重制约着旅游景区景点和基础配套设施开发建设。

2 大兴安岭冬季旅游、冰雪经济发展基本路径

2.1 强化旅游顶层设计

借助大兴安岭林区被纳入《黑龙江省关于加快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中重点建设的“哈尔滨—漠河极寒冰雪旅游带”有利契机,充分发挥旅游主管部门宏观指导作用,按照把“冷资源”做成“热产业”总体思路,依托林区冬季“极寒、极雪、极地、极光、极景”等独特资源,深入挖掘各景点的地域文化和自身特色,按照“资源相同景观不同、冰雪相同玩点不同”的主题,进行单体打造和形象设计,开发各具特色的冰雪产品,形成错位发展、有差异化、配置合理的冰雪旅游发展格局。

2.2 大力发展冰雪旅游

2.2.1 开发冰雪旅游线路

打造加格达奇—呼中、呼中—漠河精品旅游线路。把握省委省政府开发哈尔滨—漠河极寒冰雪旅游带机遇,强化与哈尔滨、呼伦贝尔以及周边市场有效对接合作,通过开发一体化旅游线路和在当地开展宣传营销等形式,将冰雪大世界、雪博会、亚布力、雪乡、大庆、齐齐哈尔、黑河、海拉尔等地游客做分流式、延展式引导,努力打破行政界线,联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联合开发旅游产品。

2.2.2 打造特色冰雪旅游区

建设极地主题公园、特色民俗村落,开展“圣诞嘉年华”系列活动,开发休闲运动冰雪旅游产品,打造神州北极极致冰雪挑战区。依托最冷小镇呼中,以“亲近林海、亲吻雪原”为主题,以“冷”资源为特色,建设冰雪特色餐厅和冰雪特色主题宾馆,开发森林穿越、极寒挑战等冰雪主题产品,打造最冷小镇森林穿越探险区。

2.2.3 开发冰雪旅游产品

以北极村、加林局两个冰雪乐园为依托,精心设计最冷界江冬泳、圣诞世界探秘、极寒钢管舞等独具挑战性、体验性的旅游产品,与哈尔滨等地实现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积极开发冰雪演艺产品,塑造冰雪演艺品牌,丰富旅游区休闲业态,促进全天候旅游经济体系构建。积极开发冰雪营地产品,以“住冰(雪)屋”为吸引力,打造以冰雪建筑为核心的冰雪营地体系,设计多元参与体验项目,提升吸引力。积极开发极地冬泳、雪地摩托穿越、雪地马拉松、户外探险游、等娱乐型产品,继续举办漠河钢管舞高寒挑战赛等特色极寒挑战活动,培育冬季旅游核心竞争力。

2.3 大力发展冰雪体育

2.3.1 积极探索可行路径

采取“三步走”措施。前期创新旅游营销渠道和方式,利用权威媒体平台,以体育为撬动城市的支点,重塑城市品牌;中期引入成熟品牌赛事和活动,快速形成品牌影响力,营造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浓厚氛围;后期大力推动体育园区建设,发展体育培训、休闲娱乐、体育电商等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闭环。

2.3.2 着力开展冰雪教育

建设青少年冰雪实践基地,适当开展体育冬令营活动,切实提高冰雪运动青少年参与率。支持冰雪退役运动员等高端体育人才加入冰雪教育[4],组织中小学生体育教师分批次参加冰雪运动培训,选拔优秀教师成为冰雪运动校园辅导员,提高冰雪教育水平,推动冰雪教育发展,为冰雪产业发展积蓄力量。

2.3.3 精心举办赛事活动

按照“做足差异化、叫响极地牌”思路,对现有每年定期举办的冰雪汽车拉力赛、冬至文化节等冰雪旅游节庆进行提档升级,不断充实活动内容,丰富文化内涵,延长活动周期,使活动更具参与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继续办好江上汽车漂移、国际冬泳节、大兴安岭开江节,全方位展示大兴安岭冰雪旅游产品形象。依托映山红滑雪场,主动承接国内冰雪体育赛事和集训,提高大兴安岭知名度。

2.4 加快培育冰雪文化

2.4.1 积极挖掘冰雪文化底蕴

策划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游客参与度高且影响面广的旅游演艺节目,大力扶持和培育文艺演出队伍,在主要景区点等游客集中活动场所实行常态化演出,集聚人气,拉动消费。突出地域民俗文化,建设“室外原生态、室内现代化”的生态民俗村,不断扩大冰雪文化影响力。充分利用冬至、腊八、春节、元宵节等冬季传统节日,精心开发最冷冬至、最冷腊八和雪地春节、雪地元宵节等节庆产品。深入挖掘雪文化,大力开发冰雪爬犁、冰雪游艺、民间冰灯、冰上垂钓等冰雪文化传统产品。探索设立狩猎场,打造“冬捕狩猎”冬令文化系列产品。

2.4.2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挖掘冰雪文化内涵,赋自然以生命,寓景观以文化,盘活已有、植入可有、创造未有,靠冰雪文化提升冰雪产业层次。收集、整理、挖掘全区各景区景点的特色文化内容,编撰民间故事传说,开发文化演艺产品,设置文化创意产品窗口,确保实现景区景点有文化符号、有故事传说、有文化服务产品。加大大兴安岭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力度,建立反映林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主题园区。探索建立反映少数民族生活风情和历史文化精神的部落,模拟东北抗日联军的营地,营造森工人、知青人迎风冒雪,战天斗地、建设家园的场景,用冰雪塑造兴安历史英雄、劳动模范和改革开放代表造型塑像,运用具有林区历史文化特征的冰雪元素开发冰雪文化衍生品,丰富、扩大大兴安岭冰雪旅游文化的品牌效应。

2.4.3 创新现代冰雪传媒方式

以市场为驱动,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资源,形成富有活力的传媒体系。鼓励地县电视台摄制高水平的冰雪旅游广告片、宣传片、纪录片,在重要渠道播出。以冰雪为主题,开展摄影大赛、冰雪雕大赛,积极开发冰雪文艺演出、冰上舞蹈、等演艺产品。邀请省内外知名人士、知名作家者深入各主要景区进行文学艺术、影视艺术采风创作活动,通过不断注入文化为发展带来灵魂。

2.5 促进多业融合发展

2.5.1 促进冰雪经济与休闲娱乐业融合发展

完善休闲娱乐配套设施,依托大兴安岭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和文化风貌,创新休闲娱乐方式,提供新鲜的娱乐内容,宣传时尚的消费理念,增加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效益,实现旅游产业的合理配置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使大兴安岭旅游从观光游览向高层次、高效益的休闲度假娱乐转型。重点打造参与型冰雪旅游项目,设立冰雕、雪雕自由发挥专门场所,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服务,促进传统娱乐产品向现代娱乐产品体系转型。

2.5.2 促进冰雪经济与商贸服务业融合发展

坚持向二次消费、综合消费、充分消费要效益,创意研发附加值高、工艺精湛、携带便利、特色鲜明的产品体系。突出本土特色,开发“北极礼物”,打造大兴安岭旅游商品纪念品,重点开发生态食品、林木产品、民族工艺品、文化纪念等“土、特、奇”产品。建设旅游商品店、文化商品街和农家作坊等覆盖不同受众的旅游商品销售体系,建设冰雪主题酒店、冰雪摄影基地、雪堡、冰餐馆等冰雪设施,让游客到冰雪酒店和雪堡住宿,到冰雪餐厅用餐,到冰雪商店购物。提升旅游纪念品私人定制服务,打造个性化、独特化、精致化的旅游纪念品,坚持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使大兴安岭冬季旅游纪念品走向全国。

2.5.3 促进冰雪经济与旅游餐饮业融合发展

依托东北农家院、特色农家炕、地道农家菜,大力发展农家菜、生态餐饮、山珍菜、野味菜、冷水鱼、森林猪、森林鸡等特色餐饮,带动农、林、水产业发展。挖掘整合推广地方名企名店,开发经营特色餐饮与食疗养生菜谱,让各地游客看得好、玩得好、吃得好。在重点城镇和景区,以鄂伦春、俄罗斯和本土饮食为主,开发“山八珍、河八珍、菌八珍、野八珍”等特色本土饮食系列,建立多元化和本土化餐饮品牌。

3 大兴安岭发展冬季旅游保障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科学化的领导机制

3.1.1 制定发展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原则,结合黑龙江省《关于加快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立足大兴安岭林区冰雪旅游资源现状,科学制定冬季旅游发展规划,明晰冰雪旅游重点景区线路,丰富冰雪旅游产品。结合现有全域旅游发展方案,搞好潜力分析、未来市场需求预测、各县(市)区局冰雪旅游产业布局和重点建设项目。

3.1.2 严格行业标准

地区成立冰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局要建立相应机构,引导和督促旅游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充分发挥北极村、龙江第一湾等景区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旅游标准化试点覆盖,鼓励各业态旅游企业按照行业标准,制定企业规范。加强冬季旅游标准化建设,参照国家、省有关标准要求,结合全域旅游制定冬季旅游规范,对冬季旅游环境与设施、接待与就业、管理与服务等进行量化细化,推动冬季旅游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3.1.3 健全工作机制

各地把冬季旅游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冬季旅游联席会议制度,由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组织各地及相关部门,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统筹推进冬季旅游产业发展,协调解决冬季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健全安全监控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抓好旅游交通、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安全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和紧急救援体系。

3.2 构建冰雪品牌体系

3.2.1 构建冰雪旅游品牌

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围绕大冰雪、大森林、大界江等特色资源,以及地处高寒、位于祖国北极等垄断性优势,开发一批冬季旅游系列品牌。

3.2.2 打造冰雪竞技品牌

充分发挥冬季长、雪量大等特点,有效利用现有冰雪汽车接力赛、北极熊国际冬泳邀请赛等成熟赛事经验,加强与各大赛事组织机构、团体的沟通联络,继续承揽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冰雪类赛事,推动国际、国内冰雪类赛事向大兴安岭延伸,加快建立兴安冰雪竞技与旅游观光活动相结合的特色品牌。

3.2.3 创新宣传营销模式

以营销专业化、市场化为目标,在突出冰雪旅游公益宣传基础上,加强与主流媒体、网站及企业合作,不断拓展营销空间。通过全网社交媒体传播,围绕冰雪旅游户外商品、度假商品、特色美食等,开展大兴安岭冰雪旅游体验式营销,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

3.3 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

3.3.1 加大向上争取力度

深入研究国家和省推广冰雪旅游、冰雪体育相关政策,搞好项目谋划包装,力争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冰雪扶持政策。树立“全区上下一盘棋”思想,加强信息沟通、工作交流,切实形成政策争取工作合力。特别是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发改委、教育局等部门,应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准确掌握有关政策和信息,及时向各相关部门通报,保证政策争取工作有的放矢。

3.3.2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

认真研究大兴安岭冬季旅游、冰雪产业在全国和全省的发展定位,研究产业链条,做好投资潜力分析和重点项目规划。转变招商引资理念,依托自身优势招商,利用市场机制招商,延伸产业链条招商,重点引进有实力企业,做到引进一户企业、形成一个链条、带动一个产业。

3.3.3 创新投融资体制

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精心打造政府、银行、企业和谐对接的“金融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省旅游引导基金支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和撬动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等社会资本投入冬季旅游业。

猜你喜欢

大兴安岭冰雪旅游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关于大兴安岭冰雪产业发展的思考
大兴安岭不会忘记你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
旅游
冰雪幽默来袭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