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扁杏的生长习性与精准管理
2020-01-14楚景月
楚景月
(辽宁省喀左县林业和草原局,辽宁 喀左 122300)
1 根系
大扁杏的根系具有以下生长习性:
(1)根系的趋肥趋水性。人们常说大扁杏树是“铁杆庄稼”,具有耐瘠薄、耐干旱等特性,但这不等于说它喜欢瘠薄和干旱而不需要肥水,只是表明与其它树种相比,它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更强些。亦即是说:如果肥水条件好,能充分满足其需求,则树体会更强健,结实量会更高,品质也会更好。所以说,加强肥水供给是特别重要的管理事项,实践中要尽可能满足其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栽培大扁杏树成也是水败也是水,换言之,水对大扁杏树来说不足与过量同样是有害的。如果因经常浇水而出现积水,或让地面保持持续湿润,反而会给杏树造成危害——或贪长或黄叶或烂根或死亡。管理上所说的水其实是指“关键水”不可或缺,诸如在土壤封冻前和解冻时以及硬核期所需用水即属此类,而其它时期一般凭自然降雨基本可获满足。
(2)根系分布的成层性。分布在土壤表层的根系通常角度较大,向四周略呈水平方向延伸。在地表以下15~20 cm深处,可见有分布最浅的须根。相比之下,深层的根系角度较小,几近垂直向下生长,主根最深可达7 m以上。即使是水平根,待到其延展到一定长度后,也会转为垂直向下生长。根幅(水平根延展长度)最大时可达冠幅(树冠直径)的2倍及以上。
(3)根系的周年持续生长特性。与地上部分其它器官不同,根系生长是不存在绝对休眠期的,周年都在生长,只有高峰和低谷之区别。具体说来就是,根系在1年内的生长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从园地土壤早春开始解冻至6月中下旬为第1阶段:生长较快,新根不很长,长出的新根短时间内就会由白色变成褐色的过度根;
从6月下旬至7月末为第2阶段:这期间叶片已长够大,养分陆续回流,虽说时间不很长,但能长出较长的新根,因接下来即将进入高温期,故会让新根的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
从9月中下旬至10月末为第3阶段,此时昼夜温差加大,地上部分的生长已经停止,消耗营养相对较少,营养物质积累的较多,正值营养物质自叶片回流至树体的时期,促使根系进入高峰生长期;
从开始落叶至园地土壤封冻为第4个阶段:此时根系仍有一个生长的小高峰,因大扁杏树根系扎的较深,气温的高低对地处深层的根系没啥大影响,所以说大扁杏的根系一年四季都在生长,只是生长的量和速度不同罢了。
(4)根系的再生性。大扁杏树的根与其它器官如枝条一样皆具有再生性,倘若受到剪、截、砍等的刺激后皆会萌发新根或枝,故在扩穴、深耕或施肥时,只要粗大根系未遭损坏就不会对树体造成什么影响。相反,弄断一些细小的须根,还会刺激诱发出更多的新根,对树木更有利。
(5)根系的通透性和抗逆性。大扁杏树根的生长是需要一定透气环境的,土壤的通透性好长的就快,养分吸收的就多,根系寿命也就长。反之,就会因缺氧而窒息,长的就慢,养分吸收的就少,严重时还会导致根系早亡。正常情况下,要求土壤中的空气含量要在20%及以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的要设法保持园地土壤疏松的缘由所在。
大扁杏树根系的抗逆性是很强的,酷热的盛夏能耐43.9 ℃的高温,冬季休眠期能耐-37.5 ℃的低温。
(6)根系的贮藏传导性。大扁杏树的毛系根所吸的养分和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有相当大的部分会贮藏在根里,当枝、叶、芽以及花和果生长发育时,它再把所贮藏的养分持续有序地输送至树体地上部以供各器官生长所需,尤其是根颈部分,堪称要塞,该部位晚秋休眠最晚而早春活动最早,是生理上最敏感最重要的节点部位,是养分和水分运输的咽喉部位,作者也因此常把它比喻成“树木之肾”。因它处于树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分界处,最贴近地表,最容易遭受日灼、冻害和病虫等危害,实践中要悉心保护之。
有句话叫“观冠知根”,欲养成繁茂而健壮的树冠,就必须从“根”做起,必须让根系旺盛和庞大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把握好土、肥、水、气、热间的关系,加强园地管理,恰到好处的采取施肥、灌水、中耕深翻、修剪、除草、秸秆覆盖等项技术措施,为根系健康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而为夺取持续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基于根的上述特性,要求我们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投其所好”,在管理上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既然大扁杏根系生长存在4个生长高峰和趋肥趋水性,就应在其生长的高峰期之前满足肥水的有效供给,特别是“关键水”的供给,实现精准管理;
第二,既然大扁杏大部分根系分布在15~60 cm深,那施肥就不能太浅,深度最好能达到25~45 cm,“穴贮肥水”[1]技术将派上大用场;
第三,既然大扁杏根系有较强的再生性,作业时就不必顾忌伤及小根了;
第四,既然大扁杏根系具有通透性,就应借助中耕锄草、深耕扩穴、生草覆盖、秸秆覆盖、施用微生物菌肥等保持土壤疏松;
第五,既然大扁杏根系具有贮藏传导性,就要切实做好排涝、防冻及病虫害防治等项工作,保护好皮层特别是“树木之肾”。
2 枝干
大扁杏枝干具有以下生长习性:
(1)大扁杏树中心干干性不很强,易发群体枝干。
(2)大扁杏顶端优势较强,但成枝力相对较弱,导致结果枝外移严重,中下部树冠易光腿。
(3)大扁杏枝干的年生长节律是前-中-后期呈现慢-快-慢的节律,树冠上、下部皆不易生成花芽。前期(5月上中旬)如不抓紧抹芽、摘心,就很容易错失掉夏剪的良机。新梢生长速度以6月份之前最快,该阶段的生长量通常要占到年生长总量的70%强,尤以5月下旬生长最快。
(4)大扁杏枝干的抗旱、耐寒能力较强。解剖学研究表明:枝干内的导管密度大且管壁厚,多呈网纹和螺纹型,次生木质部的木质纤维细胞间孔径小,短而细;此外,在枝干组织中,死细胞多、活组织少,皮层较厚,从而有利于营养和水分的保存与输导。
基于上述特性,在大扁杏管理实践中,就要尽早培养好树形,剪除那些过密的拥挤的不合位的大枝,或采取必要措施调整其生长方位,促其形成结果枝组。对新发的发育枝要采取摘心、抹芽等应对之策,对出现光腿的要尽早回缩之。
3 叶片
大扁杏叶片的生长是在花后伴随新梢的生长同步推进的,1年中有2~3次生长高峰,树冠下部叶片的速生期长为20 d左右,中部叶片为40 d左右,上部叶片的速生期则因影响因子复杂而长短不定。叶面积生长指数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6月末至7月初时段,其间叶片厚度也同步增加。进入秋季,当日均气温下降到10 ℃以下时,叶色开始变黄,叶片功能衰退,当气温降到1.8~5.5 ℃时进入落叶季,这也是树体开始渐入休眠状态的标志。待园地土壤有结冰出现时为初眠期,到了12月下旬进入深度休眠期,随后转入持续休眠期。翌春,当日均气温回升到5 ℃以上时,则开始步入解除休眠状态。大扁杏叶片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肥、水、光、热(温度)反映特别敏感,当肥、水、光、热得到恰当满足叶片就浓绿、厚大,反之则枯黄、薄小甚至早落。因此,实施整形修剪并加强水肥管理,对叶片的健康生长意义重大。
大扁杏树叶片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优劣,与其树体的强弱以及果实产量和质量直接相关联。故此认为,培养合宜的叶面积指数是夺取优质高产稳产的前提条件。一般地,以大扁杏树冠投影面积占园地总面积的60%~80%、叶面积指数值4~5为佳,叶面积指数太小时,光合能力不足,难以获取高产,而当叶面积指数过大时,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基于此,在管理上就要求我们既要把控好恰当的叶面积指数,又要充分发挥出叶片的最大光合能力。在加强整形修剪和水肥管理的同时,时刻保护好叶片这个养分加工厂,还要适时防控好病虫危害。一旦出现早衰现象,可在9月中下旬前后对树冠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液或或赤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