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浙北区域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实践及探讨

2020-01-14徐培英吴敬华郑洪广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农业企业

徐培英,吴敬华,郑洪广

(1.湖州桑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3000;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3.杭州玉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4.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浙北山区生态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农耕历史久远,传统农业发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浙北山区农业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以扩大种苗生产、蔬菜种植、发展养殖业、加大农业投入等手段向现代生态农业方向转变。要发展现代农业,浙北山区农业企业普遍面临生产规模小、劳动力生产低下、农业科技实力不足、融资困难、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困境。探索出一条因地适宜的发展出路,无疑成为浙北山区农业企业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生存之道。本文以地处浙北西南山区、坐落于浙江省级旅游度假区——西塞山景区内的湖州桑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例,剖析浙北山区生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出路。

1 湖州桑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1.1 概况简述

湖州桑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桑农)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200万元,主要经营城镇彩化绿化苗木、蔬菜水果种植及技术开发等。公司位于浙江省湖州市西南山区妙西镇,位于通往南京、上海、杭州的交接点,区域优势明显。公司总建设面积76 hm2(其中生态苗圃区45.3 hm2,绿色果蔬区24 hm2,休闲垂钓区6.7 hm2),功能区划科学合理,集绿化生态、休闲观光等为一体。2018年销售总额为1 758万元,企业年利润175万元;2019年销售总额为890万元,企业年利润87万元。企业种植收入呈断崖式下跌,亟须转型升级。

桑农主要产品为绿化苗木培育与引繁。公司以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技术支撑,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2012年合作研发“百万水杉苗”培育项目,培育出一百万株适合绿化种植的优质水杉实生苗,创出一套速生培育方法;2014年再次合作启动“双千万”彩色树种苗引繁培育项目,培育出适合美化、彩化浙江的彩色树种三角枫、鸡爪槭苗2 200万株,为浙江省最大彩色树种培育基地。公司培育的水杉1号、水杉2号等变种,以及原生态三角枫、鸡爪槭都入选市级种子种苗工程基因库,被授予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先后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及省、市、县各级科技项目数个,为企业转型发展和区域农业建设承担应有责任。公司辅助种植鲜食玉米、番茄等数十种精品无公害蔬菜,先后通过QS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市场口碑良好。以公司法人名命名的自主品牌“培英”被评为湖州市知名品牌,多次参加浙江农博会展览。

1.2 管理运作主要内容

在生产管理方面,桑农以科学化管理方式进行生产,制定《公司标准化管理模式与生产规程》,从土壤改良到种苗(种子)选育、肥水管理、田间管理、生长调节管理等环节都做到有效的界定,对收购、加工、贮存、运输等环节都做到源头把控,并建立日常生产管理记录,始终保持产品的无公害、绿色环保和安全生产环境,基本实现生态循环发展。

在人力资本方面,公司现有在职员工16名,大专以上9名。其中,在编中级以上工程师1名,合作关系的中级以上专业人员5名,高水平职业农民1名。此外,聘请具有从事林学教育、科研、生产35年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公司技术指导,进行全年生产把控。与当地55户165名农民达成土地流转与生产合作社协议,优先聘用流转土地的农户到基地工作,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流转,带动就业创收。2018年支付劳动用工超过188万元,人均纯收入增长8 500元。

在科技创新方面,本着以科技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宗旨,与种业标杆型企业和专业院校组成育种专家团队,指导育苗与管理,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快反高产的技术。参加湖州吴兴区“1+1+n”产业联盟,聘请当地专业农技员驻地指导,进行产前技术培训、产中种植“手把手”指导及产后加工指导,扩大新品种的种植和推广。

2 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企业规模制约,产品竞争力不强

农业企业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1]。目前,桑农仍处于初级产品生产与加工阶段,属于粗放型转向精细化生产的过渡阶段。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规划建设的三分之一,配套设施建设还在不断完善中。其中,机械化生产水平覆盖率仅为65%,种植、养护等主要工作仍靠人工完成。总体而言,规模有限,层次不高,除带动周边大规模农户参与劳动,未能带动一批基地,牵动一个产业。又因桑农根植于妙西镇传统农业区内,存在致命问题是市场营销意识薄弱,营销观念滞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2]。农业企业又普遍面临产品价格走低,农资原材料逐年攀升的矛盾,加之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导致利润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2.2 科技研发力量不强,农民素质偏低

山区农业企业现在面临先进技术与管理推广应用速度不快,农业科技力量比较薄弱,导致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在加工技术、环保技术、农产品监测检验技术、电子商务应用上经费投入有限,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再加上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制约发展科技种植技术应用,农业经济管理效率不高。据相关资料,我国特别是广大山区农民劳动力中有60%为小学文化程度,他们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保守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对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接受慢或根本无心接受,保守畏难思想严重[3],造成“小农”思想严重,对高科技新型管理理解配合不够。例如,公司为提高基地农民科技水平与能力,特配备电脑设备,聘请专业老师为当地农民讲解电子商务运用,因农民积极性不高,仅有10余人参加培训,收效甚微。

2.3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政府扶持力度有限

山区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种植投入成本大、经济效益产出迟、企业资金短缺等现象。因此,公共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为农业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桑农筹备资金主要以自筹为主,以银行借贷为辅,很少享受政府扶持。究其原因,一是农业类项目投资风险高,回报率慢,致使乡镇级银行信贷对农业贷款项目不主动出击也不准确把握;又因银行信贷抵押贷款门类少,审批手续繁琐,程序复杂,农业企业只能在正常资金融通体制外活动,即使有时最终在一系列程序操作后获得贷款,但额度也很有限。二是缺乏政府扶持。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从财政和税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并没有完全覆盖到地方中小农业企业。中小农业企业一般采取自主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关注相关部门主页或通过咨询相关人员,导致信息传达与接收存在较长的时间差,错过了项目申报的最佳时期。此外,因企业缺少某一资质或证书,被限制在符合条件的条框之外,实则为很有发展实力的农业项目。部分项目申报因业务不熟练,申报流程不了解,不得不与第三方合作,但常存在先支付高额材料书写费才能申请,而不能保证申请落实的情况,导致一些知识水平有限的企业因各种限制和约束而不能享受政策。

3 湖州桑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的出路

3.1 依托景区发展,推进转型升级

一是依托“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发生态农业多种功能,建设以山水资源、生态森林、户外骑行为主题,寓生态环保、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实现综合性发展。二是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特色,在兼顾创新传统农业的同时,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在满足多样化消费的同时,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以及后续环节带来的利润,增加收入。三是建设市级农业孵化基地,带动农民专业合作入股企业或与企业合作,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实现抱团发展,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增加周边农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扩大种植辐射面积,预期可达300 hm2,有利于彩色树种新品种的推广及无公害多产蔬菜技术的应用,实现公司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的目标。四是通过有效地利用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和新媒体平台,宣传“培英”等农业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利用政府及企业微信公众平台,发送国内外市场信息到合作农户手中,及时规避风险、挖掘商机。

3.2 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队伍

一是在企业原来科技支撑力量合作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搭建科研项目桥梁,减少企业科研成本,使企业基地成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农业科技示范的重要试验地和前沿阵地。二是提高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良种化、可循环化生产,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建立产学研基地,推广增产增效的品种、新技术,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三是建立公司农民技术员队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聘请科技人员实地开展定期或不定期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开展生产技术与市场营销培训,在培养企业人才的同时,既要重视生产技术的培训,又重视市场营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3 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政策支持

一是农业企业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干预与支持。由政府制定创新金融贷款政策,引导银行投放资金到政府用于鼓励农业企业发展,配套相关政策,放宽贷款抵押,创新质押形式,同时建立需求渠道,及时了解企业资金需求问题。二是农业企业加强自身融资能力。及时做好融资计划,落实资金管理控制,增强透明度,树立诚信形象,健全信用体系,增强抗风险能力,有效利用银行出台的小额贷款、土地流转经营权证的质押贷款等新型利农贷款,并主动与金融机构沟通,缓解因信息不畅导致的公司不能获贷[4]。三是农业企业加强外部联合融资。通过联合妙西镇的农林业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合体,通过多家企业联保模式进行互助式贷款,提高银行贷款额度,实现短周期内的资金周转;后续形成更大规模的利益产业链,建立合作互利机制,捆绑一定规模销售,增强市场谈判地位,降低独立经营活动的风险。四是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多角度、多渠道的获取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如无公害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同时,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项目资金申报培训,掌握项目申报流程及关键点,进一步了解国家项目扶持政策并根据政策及时调整企业发展规划及投资建设项目,以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壮大企业。

猜你喜欢

农业企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