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杭径山茶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与实践分析

2020-01-14袁新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山茶民宿茶文化

袁新

(1.杭州三境茶叶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16; 2.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杭州市余杭区依托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浙江省“大花园”建设,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途径、新机制。乡村休闲旅游是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途径,余杭区积极开发大径山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融合农业与旅游业资源,创新要素利用方式,打造多业态复合型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径山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园,依托径山茶产业资源,开发茶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模式,2017年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浙江经验”和“余杭样板”。

1 茶旅融合的基础条件

1.1 大径山的生态优势

大径山区块包括余杭区百丈镇、瓶窑镇、径山镇、黄湖镇和鸬鸟镇在内的大部分地区,覆盖余杭西北山区大片山地,全区海拔500 m以上的山地多分布于此。大径山区块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植被茂盛,山绿水清,生态环境清幽。同时,该地处于北纬30°最佳绿茶生产带,山岭高耸,神木参天,土壤pH值偏酸性又富含矿物质,春季多雾,是我国名优绿茶种植的最适生态区。

1.2 径山茶产业发展沿革

径山茶自1978年恢复创新以来屡创佳绩。1979年径山茶首次参加浙江省名茶评比,获全省第一名;1982年获“省级名茶证书”,确立了余杭径山茶的名茶地位;1998年成立径山茶行业协会后,实行“六统一”行业管理模式,即统一基地认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品牌宣传、统一市场营销、统一行业监督,这一模式有效提高了径山茶的品质,提升了径山茶的品牌价值,同时也弘扬了径山茶的文化价值。迄今,径山茶已先后获得中国文化名茶、浙江省名牌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浙江省十大名茶、北京奥运会接待用茶、世博会礼品茶、浙江省区域名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等百余项荣誉。2019年径山茶产量达8 000余t,产值9.1亿元。从最新发布的《202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获悉,径山茶品牌价值达25.17亿元,创历史新高,综合经济效益名列全省前茅,已成为浙江省农产品的一张“金名片”。

1.3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018年余杭区共接待游客2 1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1.23亿元。大径山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园以禅茶文化、茶圣节等为依托,生产总值超15亿元。2019年余杭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 50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19%,实现旅游总收入283.47亿元,同比增长22.6%。同时,在农业农村领域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新业态,全年申报民宿重点培育村6个,评定区级特色和精品民宿68户。全年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0.50亿元,同比增长25%。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2 茶旅融合模式分析

2.1 其他地区茶旅融合模式

国内优质茶叶分布广泛,多地盛产名茶。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福建省安溪县开发3种茶旅产业融合模式,一是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的经验,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建设休闲茶庄园;二是在茶学中融合宗教、陶瓷等文化,开发茶文化创意园;三是在茶园附近建设特色民宿、打造宜居山村,开发民宿旅游模式[1]。四川省万源市打造以茶叶科研、生产加工销售、观光旅游、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业态为一体的茶都模式[2]。陕西省汉中地区开发集茶食品尝、民宿休闲、观光旅游、娱乐消遣于一体的全流程茶旅模式[3]。贵州省安顺市结合当地民歌等文化遗产,着力开发小锅茶文创产品,打造文化体验园[4]。

2.2 大径山茶旅融合模式特色

茶旅融合模式发展的核心是“文化+产业”。大径山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唐朝法钦禅师在此开创了禅茶文化,茶圣陆羽在此写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同时,大径山也是日本临济宗之祖庭和日本茶道之源,已成为中日茶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大径山茶旅融合模式呈三大特色。一是夯实茶产业基础。在“六统一”行业管理模式施行、优良品种选育保护和品牌价值提升的基础上,根据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径山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一全产业链的扶持政策,将以更大的支持力度、更有力的举措做好“种茶、做茶、卖茶、讲茶”的文章,推动余杭径山茶产业转型升级和美丽乡村建设。二是挖掘弘扬禅茶文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开发茶圣陆羽旅游IP,举办茶圣节、茶王赛、茶宴等,推介精致的禅茶特色文创产品、精品旅游路线,展示大径山旅游特色和人情风貌,丰富杭州文化旅游产品,扩大千年禅茶文化影响力。三是整村推进茶旅融合。在径山村建设“禅茶第一村”项目,依托一批别具特色的民宿(农家乐)、径山茶炒制技艺大师工作室等载体,打造集休闲康养、茶产品深加工、茶文化开发、观光休闲、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鲜明的茶产业旅游文化村,配套建设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对外开放径山客历史名人馆,吸引更多的人因茶访村、因茶识村、因茶恋村。

3 大径山茶旅融合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专用品种保护意识

由于历史原因,径山茶的专用品种选育工作直到2012年才开始。在行业内径山茶普遍存在产量偏低和品质差异大的问题,这都不利于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品质管控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径山茶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可度,亟须从核心品种入手,提高品质,选育优质高产的径山茶专用品种来满足发展需求。目前已在径山、黄湖建成总面积0.33 hm2的种质资源圃2个,径山茶专用品种试种基地1个,径山1号、径山2号已完成新品种保护授权,可在2020年完成品种登记,实现径山茶专用品种零的突破。

3.2 推介力度不够

近年大径山旅游的主打产品是双溪漂流、径山寺、径山花海等,虽已形成一些人气和知名度,但景点间各自为政,并未产生抱团取暖、串珠成链的效应。因此,建议余杭文旅局、区内外旅游公司在规划和推介路线时,可考虑设置各景点间的因果关系,开展茶旅工作,从茶的开采、加工、品尝、营销、茶宴到科普等各阶段深挖对接旅游资源,做好主流媒体的市场推广,让大径山的茶旅四季皆可成行,时时皆有所得。

3.3 缺乏文旅相关经营管理人才

一方面是由国有公司控股子公司运营的径山花海、陆羽泉文化主题公园等景点,虽然在景区项目内容设计上投入大,但缺乏新意,与其他地区景点相比同质化现象严重,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非季节性的景观游客较多,季节性较强的景观游客反而少,且游客回头率不高,运营水平亟待加强。另一方面,目前大径山地区茶旅融合主要依托民宿(农家乐),经营人员多为村民和茶农,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对消费者心理把握不准确,对新兴营销方式不熟悉,对市场风向转化不敏感,深挖当地禅茶文化资源力度不够,游客的茶文化体验感欠缺。

4 茶旅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4.1 做优产地旅游环境

旅游的基础是便利的路网交通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余杭区依托路网系统建设,扩建道路、停车场等设施,依托景观节点建设和村庄整治,重点提升村容村貌,以点带面,将大径山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园融入当地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茶旅融合发展打好基础。

4.2 激发闲置资源活力

一是推动制度创新。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落实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推出有针对性的农业综合保险政策,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素交易模式,唤醒资源、资金、资产等要素活力,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及其宅基地等以资产形式入股,参与农旅项目开发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

4.3 促进精准招商服务

把握自然优势、区位优势和数字经济等优势,扩大招才引智,吸引资本共同开发大径山区块的农业与文创融合、农业与康养融合等项目,减少政府财政压力。做好可行性评估,在人才与项目落地后,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和配套奖励工作,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猜你喜欢

山茶民宿茶文化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杜鹃叶山茶Camellia azalea与红山茶组10个物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研究*
红山茶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山茶
你是民宿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