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泰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讨

2020-01-14钟真愉张明生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泰顺特色旅游

钟真愉,张明生

(1.浙江态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 泰顺 325500;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3.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基础[2]。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3]。文件强调,发展乡村产业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

当前,浙江省各地还有不少同志存在认识或理解上的误区,或把“产业兴旺”简单地理解为发展现代农业,或片面地理解为发展乡村旅游业,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思考,以致工作中出现了不少偏差[4]。

浙江大地上正在全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破茧化蝶于今日,扬帆起航正当时。在这个大江东去百舸急流的时代。泰顺县坚持“两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开拓新产业、新业态。按照“生态是本底、休闲是内涵、产业是基础、文化是灵魂”的要求,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把握准确,工作值得肯定和赞扬。

1 泰顺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泰顺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1.1 农业产业稳步提升

2019年,全县紧抓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紧紧抓住粮食生产,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8个,面积213.3 hm2,实施省级水稻高产千亩示范片、百亩旱粮示范片、省级旱粮(甘薯)高产基地行动,201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 000 hm2,总产量4.05万t,同比增长0.73%和1.5%。紧紧抓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美丽田园336.7 hm2,岭北板场田园获得“浙江省最美田园”,万排万亩茶园入选“中国美丽茶园”。柳峰牧歌云憩田园综合体成功列入市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名单,获得市级财政补助3 000万元。仕阳茶叶特色农业强镇被列入省第三批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名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序推进。

2019年底,泰顺共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6家,农民合作社1 59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7家,市省级示范社35家,县省级示范社139家,带动农户18 278户。建成省、市两级主导产业示范区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7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5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3个,全县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1.2 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实现新突破

全面整合县域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资源,打造了以“一杯茶、一个桃、一瓶蜜、一根竹、一棵菜”等“五个一”为特色的泰顺“山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引导和鼓励本地特色农产品加入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体系,2019年11月泰顺“山友”在杭州正式发布。

培育提升“三杯香”茶品牌。完成《泰顺县茶产业品牌策划11186战略规划》编制,与中国茶博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摄制《乡土行走魅力茶乡》泰顺专题片于2019年6月4日在中央7套频道播放,中央教育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为“三杯香”茶叶品牌免费形象代言。由县领导亲自带队在北京举办“采茶舞曲诞生地,富氧好茶出泰顺-2019泰顺三杯香”推介会活动。2019年“三杯香”茶入选2019中国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目录,进入第六届国际互联网大会成为大会嘉宾用茶,走进中国茶叶博物馆,荣获中国优质茶叶金奖等17个,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2.93亿元。

建成省、市、县、乡镇统一的“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全县无公害农产品60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三品”比率为57.5%,打造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9个,浙江省名牌产品4个,浙江省名牌农产品2个,温州市知名商标15个。其中,泰顺“三杯香”品牌成功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首批中欧互认农地标产品”谈判目录。“泰顺杨梅”“泰顺猕猴桃”也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3 康养文旅产业取得新进展

2019年,泰顺整县制推进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在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休闲旅游、美丽乡村、生态农业、综合交通四大领域投入43.32亿元,建设华东大峡谷国际旅游度假区、廊氡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西部休闲产业带项目45个,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09.5%。

坚持文化搭台、体育造势、旅游唱戏,做好十大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十大文旅品牌”创建、十大历史文化项目、十大旅游招商项目、十大文旅节庆活动、十大旅体品牌赛事,全面提升了泰顺旅游知名度、影响力。

如十大历史文化项目:泰顺文化中心、文礼书院、廊桥文化园(九曲溪景区)、墟里·徐岙底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蔡起辛武状元文化项目、徐奭状元文化公园、百家宴年味江南精品示范基地、仕阳琴桥文化园(琴桥风情水街)、中国印林、胡氏大院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十大旅游招商项目: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项目、生命屋项目、筱村公社、松垟花开生态旅游项目、石柱源智慧生态体验园、浙江章氏·泰顺矿坑冰城旅游区项目、泰顺县云雾湖玫瑰小镇、泰顺红湖生态园项目、巢红农业开发项目、泰顺南山下上水乡村度假区项目。

如泰顺县北部中心城镇司前畲族镇,背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浙南最大湖泊飞云湖,是国家级生态镇、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镇,是全省18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着力提升营商环境和服务水平,强化“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吸引重大项目、重大产业落户司前,实现一二三产全面“招大引强”,为产业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以畲乡民宿集群建设为“引爆点”,引进君隐南山高端民宿项目,全年计划新发展民宿7家以上,全镇民宿规模超过22家,进一步增强旅游接待能力;推进乌岩岭康养中心、白鹤山庄AAA景区创建、畲乡蓝滨水慢行绿道、康养文化园等一批项目建设,承办“亿联杯”第三届全国象棋棋后赛,发展暑期学生研学基地、职工疗养基地。大力推进民族特色村寨、畲乡大舞台、畲歌基地建设,举办“三月三”畲族风情节,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打造浙南闽北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泰顺氡泉小镇以“绿水青山”为生态本底,以休闲观光、度假康养为核心产业,推进“游、业、居”三方面高质量发展,致力打造成为华东地区旅游高地,国内知名、浙南闽北旅游核心目的地和氡温泉休闲度假胜地。

文旅项目扎实推进,做得有声有色,人气增加,引来财气,大项目纷纷落地。2019年接待游客和营业收入实现2位数增长。

1.4 融合发展达到新高度

融合主体大量涌现。司前镇以丰润猕猴桃联合社招商为突破口,引进现代化运营战略合作商,提升联合社“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实施联合社冷藏库工程建设,全面发展猕猴桃种植、市场推广、包装及果酒加工等产业链;全面提升蜂蜜、葡萄、百香果、瓯柑、茶叶、油茶、铁皮石斛等种植基地建设,深化“农旅融合”,着力构建“畲乡四季瓜果观光采摘游”。

浙江态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之前以商品鸡、蛋鸡为主业。公司在坚持生态优先,打造农业品牌,追求产品品质的基础上,获得许多荣誉。当前,公司正在积极寻求产业融合,已成立了药材加工研发中心、孵化育种中心和设立生态旅游观光项目,特别期望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并积极探索森林旅游康养等项目[5]。

1.5 特色产业渐成规模

近年来,泰顺“精耕”绿色文章,立足山区特色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建立了以茶叶、水果、中药材、山地蔬菜和生态畜禽为重点的五大主导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了彭溪黄桅子、万排茶园、柳峰畜牧、峰门蜜蜂、南院茭白、筱村杨梅、司前葡萄、百丈茶果、包洋温郁金、泗溪鲜果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形成温州西部特色优势生态农业主导产业群。

泰顺杨梅种植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杨梅面积2 600 hm2,其中,东魁杨梅2 120 hm2,近年杨梅总产量约1.3万t。特别是本地特色品种炭梅和丁岙梅大量丰产。“泰顺杨梅”已经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继“三杯香”后又一张地理证明商标的国家级“名片”。

2019年,泰顺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茶树品种,开发红茶、茶香兔等茶产品。全县5 600 hm2茶叶基地,年产茶叶3 461 t,年产值3.57亿元。

1.6 创新创业人数创新高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4 000名具有一技之长的农业“土专家”和“田秀才”,涉及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畜禽、农产品营销等20多个专业。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落实新项目。山上建基地,山下做加工,山外拓市场,在农业产业领域上大显身手,在“创业创新”中发家致富,年平均收入30万元,少则十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全县已形成茶叶、水果、蔬菜、畜禽、中药材等九大区域性生态农业产业基地体系。

2 泰顺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泰顺县是山区县,当年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以传统和特色农业产业为主。近年来,交通变得更加便捷,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速,尤其是旅游、康养、文化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发展要有一个过程,追赶待要时间。目前,泰顺还存在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偏低,产业链条较短,“两山”通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文化资源有待于进一步激活等问题。

2.1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偏低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根据农业产出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要素投入水平三大体系分析,2019年11月公布了《2018年度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浙农规发[2019]3号),在82个评价县(市、区)中,泰顺居76位,相对偏后。核心短板是产出水平偏低,要素投入依然不足,可持续发展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重点是乡村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

2.2 特色农业产业有待做得更强

茶叶、水果、高山蔬菜、绿色畜牧业、中蜂、中药材、油茶、毛竹是泰顺的特色农业产业。泰顺“三杯香”“山友”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果,还需要持续推进,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传统、特色农产品加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体系,做大做强泰顺品牌。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2.3 乡村旅游康养产品暂时不足

泰顺自然生态优势明显。但地处浙江南端,离温州、杭州等大城市稍远。单日游一般仅限于本县。开拓多日游,甚至更长时间的康养产品可能是导向。对照多日游或康养项目,泰顺还需要快马加鞭,积极推进,特别要继续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举办全国性、世界性体育、文化赛事和交流活动。

目前,泰顺乡村旅游的竞争力有待提升,市场开发能力不足,品牌建设和营销体系尚未形成。

2.4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泰顺县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喜人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中,科研基地、投融资平台等方面,还需要持续发力。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仅4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家,略显单薄。二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人才引进、企业研发经费等,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辅助的投入体系,财政科技资金没有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三是产业融合支撑不够。科技与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生态等产业渗透融合不够,导致产业之间融合度不强,集聚度不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没有形成。四是科技意识有待于强化。企业宁愿花钱做广告宣传,也不愿在产品研发、技术改造上增加投入。高素质农民培训有待加强。

3 高质量发展泰顺乡村产业的5点建议

泰顺应立足于天然的生态优势,保护好生态环境,挖掘文化资源,加大旅游康养产品开发,大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产业提升。持续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努力推动生态资源与旅游观光、乡村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建设集避暑、休养、度假、观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要进一步做好“山水增值”文章,拓宽“两山”转化通道。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要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并做到村庄经营前置,做好经营乡村工作,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引导小农户致富。

3.1 突出康养产业

泰顺自然资源丰富、生存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不少独特性和稀缺性的资源。要继续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方略。

泰顺共有旅游聚合区10个、旅游单体总数295个,其中,五级资源单体3个,四级资源单体13个,三级资源单体66个。“泉桥山水石”的特色资源集成,具有明显的稀缺性、独特性和唯一性。“泉”即“承天氡泉”,为浙江省2个4 A级温泉之一,并且是全省唯一的主动上升泉,被誉为“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桥”即泰顺廊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传统营造技艺列入“世界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即乌岩岭,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峰白云尖为温州第一高峰,拥有浙江50%以上的动植物种,被誉为“天然生物基因库”“绿色生态博物馆”。“水”即飞云湖,位于飞云江中游,是浙江南部最大的湖泊,是一处集湖光山色之大成,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集避暑、休养、度假、观光的旅游胜地。“石”即泰顺石,是与国内“四大名石”同等优秀的工艺叶蜡石,理论储量1亿t以上,极具文化艺术创造价值和收藏价值,旅游文化开发前景广阔。

要把乡村旅游作为最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富民产业来抓,加快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全面实施“旅游百亿工程”。

要扩大宣传和适度旅游开发。借助各类媒体,在全省至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泰顺的优越生态环境,冬暖夏凉,空气质量常年优质、独特的“泉、桥、山、石”,让游客实现满意的体验,长久的想念。

要整合提升旅游资源,广泛与各地和全国性旅游公司、康养单位开展实质性的洽谈与合作,创新实践“旅游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浙南闽北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力打响“中国氧吧·康旅泰顺”品牌,全力提升“中国最佳生态、世界最美廊桥”旅游形象。实现旅游康养综合产值占全县GDP的1/3以上,甚至1/2的宏伟目标,让旅游康养成为全县支柱产业。

3.2 突出文旅结合

浙江泰顺县位于浙江南部,隶属温州市,与福建省交界。泰顺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存古廊桥33座,其中15座古廊桥和“仕水矴步”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名录,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非遗名录116项,拥有被誉为“天然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极具文化艺术创造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泰顺石等。茶歌小镇东溪乡东溪土楼是《采茶舞曲》的创作旧址,当年周大风先生创作的《采茶舞曲》,唱遍大江南北。

泰顺境内至今较完好地保存着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木拱廊桥,是珍贵的建筑工艺遗存,被人们称为古代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编梁木拱桥在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代表作。

泰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铸造了厚重鲜明的人文积淀,拥有廊桥文化、茶文化、泰顺石文化、竹木文化、红色文化、民歌民俗乡土文化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泰顺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非遗名录116项,其中“国遗”项目6项。“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泰顺还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第一批传统戏剧之乡”“第二批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浙江省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点县”“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试点县”等。

泰顺药发木偶戏经常在庙会、祭祀、民间节日等庆典活动进行展演。2006年,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此灿烂的文化遗产和保存的活态文化,是泰顺特有的文化资源,必须大力发扬光大。实现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促进文旅结合,即让丰富灿烂的文化底蕴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二是要走出去,与相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广泛的合作,可按照门类,组织开展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学术交流活动,让全国乃至世界性学者权威给泰顺当“代言人”。

3.3 突出多元与特色产业

泰顺九山半水半分田,乡村农业产业基本实现多元化。今后,要紧抓粮食生产,抓实、改造和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适度发展旱粮(如甘薯)基地。在确保不影响环境的条件下,适度发展生猪、蛋鸡等养殖业,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为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继续作出贡献。同时,乡村产业要多元化,茶叶肯定是主导产业,要大力发展,不断提升。还要发展猕猴桃、杨梅、特色中药材、蜂业等特色产业。杨梅可适当引进早佳、早鲜等早熟品种试种。

乡村产业不仅要有多样化的种植业、养殖业,还要有丰富多彩的乡村手工业,更要有现代社会发展形成的乡村休闲康养度假等新型产业类型。乡村产业的经营主体也是应该多元的,有农户为主体的产业类型,也有合作社、农业企业、外来资本为主体的产业。从农民自身需要出发,多业并举、此消彼长、彼此促进和融合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特征。乡村产业多元化至少有3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维系了“去货币化”的消费方式。尽管农民的货币收入不高,但并不因此降低生活质量,就是得益于这样的自给自足“福利”。二是降低农民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实现“西方不亮,亮东方”。每一个农户有一个优势产品,农户之间形成互补、相互依存关系,构成乡村整体产业的多样化。三是有利于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宜耕则耕,宜游则游,宜保则保,让山水林田草成为产业资源,动植物、地方物种生态环境等均成为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长点。多元的乡村经济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更容易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多元的乡村经济既可以把一些劳动化整为零,又可以使一些工作积少成多,实现乡村劳动力充分合理利用。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十分重要。要振兴一批传统工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与乡村休闲、康养、度假等一起形成乡村多元化经济。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一是突出环境特色。绿水青山可以通过发展绿色农产品实现向金山银山的转变。泰顺自然环境优越,基本无污染,具有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的先天环境条件。

二是突出物种资源特色。泰顺地理环境形成了丰富的珍、野、稀、名、特等物种资源,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宝库。这些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是特色农业的重要基础,各地很多地理标志产品就是以特殊物种资源为条件的。

三是突出气候特色。泰顺冬暖夏凉,不仅造就了特色物种,也形成特色产业类型,形成了多样化的地方土特农产品优势。气候特色不仅可以生产特色农产品,还可以通过气候差、季节差获得市场空间。

特色文化融进特色农业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特色产品,如茶文化、酒文化、面食文化、桃文化等是大家熟悉的农业文化类型。此外,还有耕作制度和农业景观文化,如水田文化、梯田文化等都可以成为特色产业的重要内容。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还表现为民族文化,如民族纺织、印染、特色手工艺等。这些特色产业具有极强的地方性或民族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色。

农村电商能够促进农业特色产品销售,应大力发展“互联网+”,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6]。如今,网上直播活动非常时兴,可大量推介特色农产品。

3.4 突出融合发展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产业融合的目的在于把融合产业获得的综合利润留给农民,让农民增收,而不是排斥农民。尤其在开发大项目时,不能把乡村振兴的根本忘了。

农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是产业融合的主体。但并不排斥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只要在发展中,照顾好各方利益,才是可持续发展良策[6]。

乡村产业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主要有2条:

一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涉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个环节,也涉及从农业产前的农资生产与技术开发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化服务,直至产后的农产品贮藏、深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而且传统的生产、加工、销售仅是农业产业链的一个维度,另一个维度是利用农业收获物发展乡村手工业,如编织、刺绣、纺织、印染、雕刻等。手工业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方面,也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内容,具有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价值。

二是农业功能与乡村功能的扩展。长期以来,农民增收难,特别是偏远山村的农民,一个关键原因是当地农民只能获得十分有限的农产品收入,而不能获得农业多功能和乡村价值的综合收入。实际上,就农业产业来说,除了具有提供农产品的基本价值外,还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景观、休闲与体验等多级功能。乡村价值越来越被认识、重视和利用,乡村不仅具有普通的生活价值,也具有社会和文化、教育传承价值,是适合养生、养老、养心的绝对理想空间,农业和乡村特殊功能的发现和利用,为休闲、度假、教育等新型融合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7-9]。

农业文化与旅游结合,肯定成为乡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城市人到乡村休闲、度假、康养、体验。实现了乡村产业的拓展,延长了产业链,也实现了农业功能和乡村价值的扩展与提升,乡村综合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农民可扩大增收渠道。

3.5 突出经营村庄

村级经济是乡村产业的一部分。只有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领导才有号召力,才能有底气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才能为村民谋利益。浙江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一幅美丽的山水、村庄、道路、人文画卷正徐徐铺开。当今,怎样从单纯村庄建设转向建设与村庄经营同步推进,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实现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10]。

乡村管理层要有市场意识,要有品牌观念,要有策划思路,更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避免大量投入,乡村美丽了,马路宽广了,但空壳村没有改变。乡村从大的发展战略到小的工作安排,都要体现“经营”的存在。

一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发挥市场化机制,统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林权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股权等流转交易,探索开展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所有权、使用权及水资源的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产权交易。要盘活资产,让每一笔资产,均作为运营的对象[11]。

二是要探索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经营改革,以“产权交易”“参股经营”“租赁经营”“独立经营”等作为有效实现形式,以“单村独资”“多村抱团”“整镇组团”“跨镇抱团”等方式建立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12],从改革中积累经验,总结尝试可复制的壮大集体经济新形式新机制。从闲置土地和农房的流转,到农村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再到股份经济合作社进入市场。整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经营村庄的核心。

三是要积极探索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乡村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农民利益,否则背离发展初衷。在发展乡村产业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三个坚持”:坚持家庭经营是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坚持家庭农场是未来现代农业的基本单位,坚持农民合作社是农业生产者的理想组织形式。通过合作社把农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联合起来,与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起,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业的供给侧改革、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融合农业、可持续农业以及农村多元化产业等农业形式只有在组织起来的框架下才是有效的。

当然,要吸引工商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但必须正确处理好与村庄和村民的利益关系,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到科学规划,适度开发,逐步推进,分阶段评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农民的反响。

泰顺应当深入打造“两进两回”提升版,全力推进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发挥省市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形成“多驾马车”强势拉动的赶超态势,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掀起内外互动、山海协作发展的新一轮热潮。

猜你喜欢

泰顺特色旅游
茶韵
特色种植促增收
浅谈泰顺石雕艺术魅力与发展趋势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泰顺
旅游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