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慢”节奏艺术的把握

2020-01-14江苏省沭阳县赵集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34期
关键词:铺垫周长节奏

江苏省沭阳县赵集小学 刘 娟

数学教学追求“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生态课堂,数学教学必须要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而很显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慢”节奏的课堂是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由于小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比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安静地听、慢慢地想,一步一个脚印地用心去领悟,这样学生才能逐步稳健地进入数学的王国之中,为此,教师能够把握“慢”节奏的教学艺术十分必要。

一、“慢”铺垫,做好课前认知热身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铺垫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同化新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以往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往往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快”节奏的一笔带过,显然,这样的铺垫导入方式水过无痕,并没有激起学生心中的一丝波澜,自然无法将教学引入新的境界,因此笔者建议,今后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放慢脚步,通过浓墨重彩的“慢”铺垫,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课前认知热身,而这往往可以换来更大的教学成效。如在学习《认识图形(平面)》这节课程中,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个数学几何知识,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知识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际授课前,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多下功夫,如为学生制作一个“图形王国”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在学习前先观看动画,通过视频短片向学生介绍平面图,像边、角、线的相关知识,从而在“慢”节奏的铺垫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中来,这样的教学看似“浪费”了时间,但是却往往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今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的“慢”的教学节奏艺术。

二、“慢”感知,体会新旧知识关联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在学习的过程中,旧的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学生过往的知识经验出发,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关联,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得到新的知识构建,而这样的教学效果的实现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让学生慢慢感知,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把握“慢”节奏的课堂艺术。以《多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程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放慢脚步,先带领学生回顾过去所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这些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和计算规律,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规则图形面积计算”与“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关联,向学生渗透“分割”思想,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就会在“慢”感知过渡中,自主体会构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比教师“快”节奏的直接讲解多边形面积计算知识获得的效果更好,学生会在新旧知识的关联中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由于知识源自自身的感知,因此往往会记忆得更加深刻,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掌握“慢”的教学节奏艺术十分重要。

三、“慢”抽象,建立数学明晰模型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是过急、过早地向理性抽象过渡教学,不仅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成效,还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抵触情绪,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戒除急躁的情绪,通过对“慢”节奏的课堂艺术把控,实现“慢”抽象过渡,力求实现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抽象的历练。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计算》这节课程时,教师若是“快”节奏的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2πr”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公式练习,这样的教学抽象,过渡太快,学生都不能理解周长的含义,对于周长公式的运用自然也犹如“丈二和尚”,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当中。但若是教师能够放慢脚步,在“慢”抽象中为学生建立更加清晰的数学模型,教学效果则大为不同,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周长为40m 的圆,然后引导学生将“圆”拉成直线,帮助学生逐渐在脑海之中建立圆的周长模型,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领悟体会知识的含义,在“慢”节奏的教学中实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自身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些思维发展并不成熟的小学生,他们的反应能力比较慢,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因此,一切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学方法都是徒然的,只有放慢脚步,在“慢”节奏的课堂中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真正使数学知识浸润学生的心田,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对“慢”节奏的课堂艺术做出研究探索。

猜你喜欢

铺垫周长节奏
圆的周长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我的年度汉字
——宅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出 气
下雪了
轻快漫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