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例题功能的挖掘和实施——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例题为例

2020-01-14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34期
关键词:例题三角形教材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中学 陈 斌

教材例题是经过教育专家队伍对教学内容的系统研究、反复挖掘、系统探究的基础上设置的。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材例题的设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契合学生的兴趣和教材的特点的基础上,创设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的驱动下,展开对例题情境的充分体验和感知,在对例题的充分观察、深入思考、深刻挖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点和系统等的科学理解和把握。接下来本文就以《全等三角形判定》例题为例,谈谈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例题的功能,开展有效的教学实施。

一、探究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教材例题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主动地将问题和自己的距离与自身认识的陌生感降低,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特别是几何教学,我们要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动手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探究引入

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为了验证“两个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判定,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导入。

引例: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被摔成三块,只需带上其中一片玻璃,玻璃店的师傅就能重新配一块与原来相同的三角形玻璃,你知道他应该带哪一块吗?

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学生必然会自觉地展开对全等三角形判定的主动探究和认识实践。教材例题就在契合问题情境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问题解析的方法和途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知识迁移,认为可以通过作图的实践来验证。在此基础之上,我们马上呈现教材的合作学习,通过几何直观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出全等三角形“ASA”的判定定理,教师马上进行几何语言的归纳:在△ABC 中和△A'B'C'中,∠B=∠B',BC=B'C',则△ABC ≌△A'B'C'。

2.引例的功能

同学们通过对例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在对问题的有效探究的基础上,达到对问题的形象把握。而“角边角定理”在对例题的挖掘和理解的过程中,不断清晰和明了,同学们的认识过程也必然在对“角边角”的形象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得到生动形象的学习效果。

(1)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因而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教材例题的主动挖掘和探究,实现对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定理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2)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猜一猜、画一画、叠一叠等方式直观地验证结论,从而归纳出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即猜想——验证。

3.教学实施的效果

通过这一过程的教学,学生明确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几何课的设计达到了乐学、合作的育人目标,有效地为几何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类比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几何教学要类比,研究对象虽然改变了,但研究的套路不变。几何问题的理解需要同学们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全面地打开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

1.动手操作,设计例题

我们可以制作两块三角形的纸板,通过对称、平移、旋转构造不同的图形。根据学生摆放图形,我们进行归纳,主要有共线型问题和共顶点问题。

例1:如图1,已知∠A=∠FCB,AC=BD,∠EBA=∠D,求证:△ABE ≌△FCD。

变式1:如图2,∠B= ∠C,∠A= ∠D,CE=BF,求证:△ABE ≌△FCD。

变式2:如图3,∠B=∠E,∠ACB=∠DFE,CE=BF,求证:△ABC ≌△FDE。

例2: 如 图4, ∠1= ∠2, ∠C= ∠E,AC=AE, 求 证:△ABC ≌△ADE。

思考,通过刚才的摆一摆,你能出一道题目吗?

图1

图2

图3

图4

2.例题的功能

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结合例题的特点,展开恰如其分的教学实施,引导学生展开具体而生动的学习探索实践,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充分理解和把握的过程中,有效地开展思维训练,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识动机的基础上,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充分挖掘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几何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我们以例题为示范,逐步形成几何分析的一般方法。

(2)有效归类,类比教学。几何教学中,题目变了,但是研究的方法和套路不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效地进行方法的归纳、题目的归类,便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自我创新能力。通过例题的示范、学生对图形的变换,学生可以自我设计题目,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

3.教学实施的效果

同学们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从而掌握一类题的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思维训练,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提问和思考,进一步展开对问题的举一反三、一题多问的理解和探究,在丰富的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实现同学们对三角形的全等判定的全面理解和体验。类比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归纳出几何学习的一般方法。

三、动态研究,充分挖掘题目信息和结论

在数学问题的学习实践中,问题越形象,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厚,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就越高,对问题的理解和挖掘的程度就越透彻。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利用丰富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将原本枯燥、抽象、无趣的教学例题与形象生动、直观立体的动画素材联系起来,让同学们在视觉化的学习效果的驱动下,展开对三角形的全等判定的形象理解和认识体验的过程,在同学们对动画素材的生动理解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效果将得到有效提升。

1.例题呈现

(1)如图5,P 是∠BAC 的平分线上的一点,PB ⊥AB 于点B,PC ⊥AC 于点C。求证:PB=PC。(2)根据以上信息,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参考图形写出这个结论的几何表示形式。(3)如图6,AB ∥CD,PB 和PC 分别平分∠ABC 和∠DCB,AD 过点P,且与AB 垂直。求证:PA=PD。

2.功能的挖掘

在此题的设计中,教师利用动态的媒体素材,将原本刻板生硬的图例通过边框的变化颜色、突出效果、角的放大和缩小等立体形象地展示出来,在动态化的认识效果的驱动下,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生动理解和认识体验,在直观媒体效果的驱动下,同学们形象地认识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角角边”各指代什么内容,应当如何证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又能够得出哪些结论等。

3.教学实施的效果

图5

图6

在这一例题的讲解中,教师操作几何画板,当P 点在角平分线上变动时,PB=PC 始终相等,从数的角度结合图形理解几何,实现了数形结合,而且让学生充分挖掘题目的信息,并为拓展题的解决提供策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设置上,利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科学理解和把握和对学生的科学分析和理解,在对教材例题的全局把控、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展开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教学实施,让同学们在对问题的形象生动的探究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有效理解、深入挖掘、系统掌握。

猜你喜欢

例题三角形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画一画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