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改革问题探讨
2020-01-14徐娜娜
徐娜娜
(河南城建学院 法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
分级诊疗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1)参见徐娜娜:《以分级诊疗解决“看病难”》,见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528/c40531-27067841.html,2016年4月11日发布。。
分级诊疗制度是新医改以来推行的一项重大制度。分级诊疗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的组成部分,用“中国式方法”解决世界性难题,为人民群众切实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目前,在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中,我国各个地区普遍实施了分级诊疗制度,对提供医保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分级,按照不同级别对应不同报销比例。分级诊疗制度的推出,其主要目的在于将患者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沉,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与医保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可以说,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不仅关系到医疗体制改革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改革的效果,更关乎就医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一、分级诊疗改革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2017年全国人均就诊率达到5.9次,年住院率达到17.6%,其中60%左右的门诊患者在乡村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80%以上的住院患者能够在县城得到治疗,部分县(市)达到90%以上。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到达最近的医疗点[1]。但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一些特殊的病例需要到大城市就医,但是对于一些常见病,不少就医者却仍然选择距离较远、价格较高的大医院。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城乡之间医疗资源不均衡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就医的主要问题。
实际上,不少病症并不需要特别高级设备和技术的诊疗就可以治愈。民众热衷于大医院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基层医疗机构无法提供相对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例如,媒体报道的河南省某患者,多日持续低烧不退,一个多月时间在省内就诊多家医院查不出具体病因,后转院到北京某大医院,医生看过后问家中是否养猫,答曰是;问是否有亲吻猫的习惯,答曰是。医生判定为某种寄生虫病,随后检查确诊用药,一周后痊愈。类似的这种常见病症,原本完全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处理,但却使患者反复奔波,浪费了精力财力,也浪费了医疗资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全国甚至在整个亚洲都非常有名气,手术量和床位均排亚洲前列,媒体报道一年营收70多亿元,是全球“最赚钱”的医院。但这种医院中的“巨无霸”日常接诊的病症中,还是有大量常规感冒发烧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病症完全可以在县市医院甚至乡村、社区门诊就医,但患者宁愿舟车劳顿,找人花钱也要去大医院就医,极大地占用了原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应该说,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增加就医者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信心,是目前分级诊疗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除了医疗服务水平的滞后,基层医疗机构也缺乏足够的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虽然《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赋予了医疗机构处理医疗纠纷的权力,但乡村诊所、社区门诊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人员有限,专业程度有限、无法对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处置。
二、分级诊疗改革的国际借鉴
(一)解决大部分普通疾病的美国社区医院
美国很多社区医院都能解决大部分的普通疾病甚至是一般手术,高级医院更多的任务是做临床科研。例如艾奥瓦州,它的社区医院里共有医生750多名,护理人员1万多名。这些社区医院一旦遇到复杂病例需要专家会诊或者遇到大的手术等,都会把患者及时转至更高一级的梅奥罗切斯特诊所,在那里完成主要治疗后,他们又被送回到社区医院,继续后期护理。通过共享资源,美国的社区医院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医疗失误。
(二)医药分离的日本
日本存在数量庞大的小诊所,在小诊所诊断不清楚的病,医生会写一封推荐信,附上患者的症状和诊断情况推荐去大医院。最开始病人的分流和检查是由护士完成的,医生只需要做诊断。日本的医和药是分离的,医生开了处方之后,需要拿着处方去专门独立的药店拿药。日本老龄化比较严重,对分级诊疗的需求就比较大,主要依靠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强化医疗机能和分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人性化服务等来实现[2]。
(三)注重全科医生培养的德国
在德国,医学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跨学科交叉渗透。全科医生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做法,也是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环节,全科医生的培养包括三个阶段:在校教育培养、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学[3]。特别是在全科教学中注重对话教育、沟通技巧和良好医患关系的建设[4]。而国内全科医学重于理论的传播,实践技能培训比较欠缺,可能导致医学院学生学了全科知识,但是在实际诊疗中却不知如何诊治。
三、提高分级诊疗改革成效的措施
做好分级诊疗制度改革任务艰巨而复杂,需要在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远程医疗、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网底作用等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强国家立法和政策倾斜
1.政策倾斜。培养一对一制度,比如2017年,台州分院实施的导师带教制度,选出医院的技术骨干,上级专家来了之后,就专门教这名骨干,把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多地传授给他,再由这名骨干带动整个科室的发展[5]。在帮扶工作开展前,急诊科基本上没有接诊能力,一般不做处理就直接送到相关科室,通过这种方式后,急诊科功能逐步完善,能第一时间对病人先作出初步治疗,保证患者的安全。
2.技术留人。基层医院若是能够积极地开展飞刀的话,不仅能够得到三甲医院的高级医生的重视,而且能够得到病人的欢迎,进而进入良性循环——事实上,若是计算一名病人全病程花费的话,在基层医院请三甲医院的高级医生飞刀,要比在三甲医院得到相同的医疗服务便宜得多。当然,若是不计开销,只想得到国内顶级的医疗服务,优先选择永远是三甲医院,或者更精确一些,就是协和医院,然后才是其他的委属顶级医院[6]。
(二)提升医疗队伍整体素质
1.多层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选派技术过硬、管理经验丰富的上级医生到基层医院任职,采取义诊、医疗下乡扶贫的方式,做好基层的宣传工作和情况的摸底排查。普及看病流程,打消群众疑虑,建章立制,规范基层医院的管理,完善各项操作常规、技能标准、工作流程。
2.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对于医护人员合法合理的权益进行保障。在工作中配齐各种器械。在发生纠纷时能够第一时间派出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在发生损害医护人员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所在医院要加强管理,不能出于怕惹事的心理对损害医护人员合法权益的事情视而不见。
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协作。选派优秀的全科医生到国外进行交流培训。邀请国外相关医生来中国对所在的医院和科室进行专业指导。利用项目基金做好全科医生的培养工作。
(三)建立专业团队进行医疗诉讼
1.理性看待医疗事故。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不希望看到医疗事故的发生。由于种种原因发生医疗事故后,需要的是专业冷静的态度。及时搞清某一个环节是否出现问题。从专业角度保存好证据,进行相应的安抚工作。必要时由第三方介入。
2.构建完善的司法介入机制。需要更加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更专业的医生和律师队伍。第一,医生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有完善的病历、规范的操作流程,能够注意保存证据、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第二,有固定的法律顾问或者律师团队,在第一时间能够接手相关医疗纠纷问题,有执法机构能够及时出警保证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医患双方的问题尽可能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协调解决,对于无理取闹、冲击医院的,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四)完善基层医疗体制机制
1.完善基层医疗条件。基层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患者流动性较大,临时就业、非本地户籍的公民并不能完全享受社会政策所带来的福利。因此,国家应当全部或者部分免除基层医疗的部分纳税义务,由政府进行补贴。通过减轻基层医院的负担,一方面可以促进基层医院医疗条件的提高,同时也可以间接增加医护人员的收入。使远离城市的农村居民少跑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专家的优质服务[7]。
2.完善基层激励机制。在医学生择业时,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到基层工作。家庭条件一般的人更容易到基层工作。对于在基层服务一定年限的全科医生给予职称晋升,工作培训以及物质上的奖励。保障其子女就学就业[8]。
3.加大医保报销比例。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和医疗费用支出不断增长,个人实际承担的医疗费用负担依然较重。国家如果能进一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把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控制在可承担的合理水平,不因疾病负担影响基本的家庭生活支出。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希望提高门诊看病用药报销比例,做到有病早诊早治。尽量少住院、少麻烦,更好兼顾工作和生活。同时希望有更多疗效确切的好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希望药品价格合理、质量优质。
四、构建具有公信力的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其本质是要对现有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化的使用。而这种政策引导,要想达到既定目的,核心是要让医群众树立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心,引导就医群众理性选择分级医疗机构。
(一)加强法规和政策宣传
应当逐步形成符合分级诊疗患者身体状况、素质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特点的区域性、行业性组织。由于现在基层就医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分辨力较弱,导致选择行动的能力有限,去大城市就医或通过律师来维权比较困难。因此,强化分级诊疗的宣传普及,将基层医院职责划分清晰,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地分流普通病症的就医者,减少社会经济成本和医疗成本。
(二)依法推行新型就医模式
利用大数据和App,引导群众利用正规的媒体渠道进行网上预约、网上问诊,节省时间和就医成本。现在不少大型医院开设了网上预约挂号,预约取药刷卡,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患者的方便程度。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9]。把贫困地区网络基础建设最后一公里打通,跨省漫游费取消,居民入网门槛进一步降低,信息交流效率得到提升,无疑为新型就医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和技术支持,要有利于全面普及“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
(三)依法打击医疗服务市场乱象
打击非法行医、无证行医和挂靠证件的行为,查处打击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的行为,查处医疗机构违法处置医疗废弃物的行为,查处不使用规范的安全卫生医疗器械的行为,查处医疗机构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所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传染病管理制度等行为。
(四)民营医院为有益补充
随着中央对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关心和肯定,民营医院也应该享受到各种政策红利,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其监管和指导。以牙医门诊为例,公立的口腔医院等经常人满为患、可能需要提前一周预约,患者如果只是进行拔牙或者洗牙之类的常规性活动,完全可以就近在正规的小门诊就医,基础拔牙收费50元、洗牙收费100元,如果办卡还有相应的优惠,那么,患者就节省了一部分交通费用和路上时间的损耗,而且这样能够接受一对一更为细致的检查和服务,付费是大医院同等的价位甚至稍微低廉的价位。解决了问题,又分流了病人,而且降低了求医问诊的成本。
(五)急诊分级
2019年5月19日央视报道,北京20余家医院将开展急诊分级,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四级,不是危重紧急病人的,如果看急诊,以普通咳嗽为例,等待时间可能要长达4~6个小时,那么,这部分病人完全可以选择社区门诊或者普通门诊就医,从而让出生命通道。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情况较弱,80岁以上老人的急诊直接定为三级。根据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详见表1。
表1
可以说,这种急诊分级的方式,能够比较好地根据病症的轻重缓急对患者进行区分,以实现就医资源在就医人群中的再分配,是应当积极鼓励的一种机制创新。分级诊疗制度是新医改以来推行的一项重大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就是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