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导向型供应链金融模式构建

2020-01-14教授闫丽娜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贵阳550003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导向供应链

谭 建 教授 闫丽娜 李 萌(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 贵阳 550003)

引言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业在促进实体经济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一体化带来机遇。近几年,供应链企业、金融机构和物流业共同探索其本源及发展前景,在利益驱使下根据自身形式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地域性甚至全国性的多样化供应链服务模式,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整合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选择,也为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方案。在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给予激励的契约下,第三方物流由于详细掌握质押物的价值状态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整个链条中有协同优势和控制优势,促使供应链主体实现长期共赢。

国内外关于供应链金融在模式演进方面主要是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机遇的模式研究,重点揭示资金流的重要性。科赫(Koch)最早发现存货和应收账款可促使金融机构提供 短 期 贷 款 的可能性;Richard Klein(2009)从买方-供应商-物流关系中研究三者间的战略信息流,对共享方和接受方的特定绩效都有积极影响。从主导者角度来讲,谢世清(2013)分析国际供应链金融主要有物流企业导向型 、核心企业导向型及商业银行导向型三种模式。李小金(2016)研究以银行和B2B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依托电商平台提供的交易信息和征信报告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以上模式主要由第三方掌握融资企业的信用资质,与金融机构也是委托代理关系,极有可能为获得额外收益进行违规操作而造成信贷风险。综上,国内关于供应链的研究近几年主要以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主导,而鲜少以作为载体的第三方物流为主导实现模式创新。因此本文从模式创新构建以物流企业融资为核心、去银行化的“X+N”供应链金融模式,将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及终端客户串联的流转系统,分析其模式演进和运作机理,讨论物流导向型相较于金融机构导向型在模式特征及风险要素方面的异同。

供应链金融“1+N”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真实交易背景,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形式,依赖核心企业信用达到盘活链内流动资金的目的,其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表1 两种模式特征比较

表2 风险对比

(一)“1+N”模式的界定及实践流程

深圳发展银行在2003年最先提出“1+N”模式的概念,即核心企业“1”与上下游企业“N”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工、优化资源配置的链条模式。其运行逻辑是利用“1”和“N”的共生关系和“1”的强势地位及上拓下延的供销业务实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互运行和稳定发展。

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三种会计科目在供应链中以资产负债表的形式表现如图1所示。假定供应链由上游、下游及核心企业三部分组成,上游企业是唯一供应商,下游企业是唯一经销商直接向客户销售商品。对供应商而言,应收款对应于核心企业的应付款,即核心企业应付给供应商的货款减 去 已 支 付 的部分;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应收账款对应经销商的应付账款,每笔应收账款的产生伴随着存货的转移。经销商对接最终客户即资金流入方,所以链条上成本产生先于资金流入,当资金存在缺口时就需要各方主体开展融资活动。资产负债表相对应的供应链服务流程如图2所示。

图1 供应链资产负债表

图2 商业银行导向型供应链金融流程图

图3 物流导向型模式流程图

(二)供应链金融主体的行为分析

在上述的流程分析中,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间也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可逆向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使金融机构承担所有损失,所以物流企业是否遵守合约对供应链上信用风险的影响更深远。若中小企业和物流企业均守信且金融机构不必监管,降低信贷风险的同时实现各方主体合作共赢,此为最理想状态;若中小企业选择守信,而物流企业充分了解抵质押物的价格波动,当市场价值更高时也可变卖质押物获得较高收益选择失信。若金融机构参与监管,物流企业受到惩罚也会丧失客户源;若金融机构没有监管或监管无效,物流企业将获得额外收益;若中小企业失信而物流企业守信,物流企业可及时通知金融机构具体动向,通过变卖质押物避免较大损失,而融资企业不仅损失质押物且影响后续发展。物流企业将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可获得增值性收益且提高市场竞争力;若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串谋将获得超额收益,金融机构没有监管将承担所有损失。若金融机构参与监管可追回贷款或变卖质押物降低损失 ,但两者串谋也可能面临监管无效的境况。综上,为降低信贷风险构建去银行化的物流导向型供应链模式。

物流导向型供应链金融“X+N”模式构建

(一)“X+N”模式的界定及实践流程

“X+N”指物流企业及分布各地区的子企业(X)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N)的密切合作关系。将第三方机构融入供应链的业务流程中以自有资金提供融资服务,在解决融资问题的基础上有去银行化的趋势,当金融机构不再是供应链的主体时,物流企业就直接给予融资支持。

在物流导向型模式中,物流企业提供存储、监管及运输的同时又提供收付款和融资等服务,直接与中小企业对接能有效降低供应链固有的信贷风险,其流程如图3所示。物流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企业垫付购买的材料并运输至仓库监管,之后融资企业定期与其进行材料结算并将产成品交付与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按合同向经销商发货并收取货款,此为第一阶段。若零售商作为融资企业与经销商签订购销合同,物流企业的子企业代付款项给经销商,在收到商品后按照合同向各地的零售商定期发货,零售商下家对接终端客户即资金流入方可随时结算款项,此为第二阶段。物流企业从中赚取物流服务费和信贷利息。

(二)物流导向型模式优势分析

图3流程图中物流企业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业务,是资金的提供者、 融资条件的主导者和信息的掌控者,参与者较少,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方面有去中心化的优势。传统供应链的参与主体较多且均需同银行对接便会增加存货库存时间,拉长资金的循环周期。而物流企业直接参与金融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将物流与金融完美结合降低整体库存,缩短资金循环周期。又因自身控制质押物实时监管可实时了解融资企业的运营情况,大幅度降低信贷风险,使四流的结合更加高效,达到动态协同的目的。

物流导向型供应链模式将物流功能和金融业务相结合,使供应链金融的维度向更广阔的领域渗透,为物流业带来增值性服务产品,获取竞争新优势。在传统物流服务基础上开展金融服务实现业务创新,带来新的利润源,也为提供其他增值性产品奠定了基础。例如可以和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发展固定客户源,从而赢得市场份额。各企业可以专一研发、生产或促销,在最核心的区域投入资金和人力以提高竞争力。

两种模式特征比较及风险对比分析

(一)两种模式特征比较

物流导向型供应链进一步弥补了金融机构导向型在授信方面的不足,为中小企业创造更便利的融资机会。其主要以动产质押即中小企业可通过原材料及存货进行融资,解决金融机构提供融资需要固定资产做抵押的问题,将流动资产转化为流动资金以加速资金周转。两种模式特征对比如表1所示。

(二)两种模式风险对比分析

两种模式从风险上对比可以看到新模式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大大降低,但仍然面临着物流企业内部的操作风险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缺失。其一,通过供应链自偿模式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 险 分 担已大幅度降低信贷风险。增加的新风险主要为物流企业内部的金融业务缺乏娴熟的运行技能。其二,为有效控制信贷风险,需设置严格准入制度,在融资审批和对质押物进行控制时均需涉及到大量人工操作,所以操作风险是两种模式均无法避免的。其三,供应链金融的法律环境在实践环节有一定缺失,《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等仍需完善。如原材料或产成品在中小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流转,易产生所有权的争议。具体如表2所示。

结论与建议

物流导向型供应链 金 融模式在传统物流业和供应链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本文依托于现实和理论研究,先对银行导向型模式分析得出物流企业是至关重要的第三方机构,其是否违约对信贷风险的影响更加深远。因此从模式上创新实现“1+N”到“X+N”的演进,构建以物流企业独立融资为核心的物流导向型模式并分析模式优化路径。将商贸流通业务扩展到金融领域并加入供应链中,不仅是流通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改进,最终实现共赢。而新模式的产生必然附带新的风险,且物流导向型模式的新问题呈现出多元化及细小化的趋势,管理及制度更需要推陈出新,其实施要严格准入体系,建立审慎监管流程和迅速有效的事后清算处置程序。企业间需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联盟,对其作业能力进行整合分配,满足跨地区的业务需求。物流信息快速传递和可视化,实时将运输和仓储监管信息传递到平台上实现企业间信息共享和跨地区的业务需求,可提高预警能力及时对风险进行防控。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导向供应链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