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产学官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
——以日本名古屋大学为例

2020-01-13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名古屋相关者教育资源

万 陈 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党委宣传部, 北京100070)

0 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不断加强,很多问题只靠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学科很难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因此,社会对能够在跨学科专业背景和多元文化视角下运用知识和技能自主解决问题,并能够引领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1]。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大力推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日本也意识到,为了实现国家新的成长战略,与经济成长显著的亚洲乃至世界各国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必须充实高校教育改革以培养国际化人才[2]。创办于1871年的名古屋大学作为日本最卓越的大学之一,一直以领导性角色致力于教育和研究[3],不断实施各种创新举措,履行重点综合性大学的责任,近年来更是着力推行了博士培养的系列改革项目以培养国际化领导型人才[4-5]。现以名古屋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项目为例,探讨名古屋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具体特征,以期对我国培养跨学科国际化人才有所启示。

1 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基本情况

在“通过培养能够在国内外发挥领导作用的人才,为人类的幸福以及世界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4]的学校宪章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名古屋大学近年来在培养国际化博士研究生中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相继设立了太空探索和研究、博士职业登龙门和真实世界数据循环等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见表1)。这些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项目的基本理念是服务日本国家战略,引领和助推产业发展,特别是着力推进日本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的改革和升级。项目通过创新性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跨文化、跨学科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兴领域的能力,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国内外发挥领导作用的国际化人才。

名古屋大学对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形成了跨学科的博士学位课程,课程由来自产、学、官等多个领域的有经验的教师、知名专家、学者讲授。同时,项目还为学生提供了可深度参与创造新技术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不断加深对科学的认知。还通过与国际企业、组织等机构合作,获得了丰富的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跨文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表1 名古屋大学博士培养项目的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名古屋大学博士研究生项目网站公布的资料整理。

2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路径和特色

2.1 跨学科的基础知识储备

名古屋大学的教育理念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复杂、尖端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博士培养项目制定了多学科、多专业合作和融合的课程计划,并采用了包括技术座谈会、在线课程、讲座、研讨课、研讨会、工作坊等在内的多样的授课方式。与跨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并行的是英语研修计划、国际培训计划和跨文化交流计划。博士课程的第一学期一般会安排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的必修课、选修课,从第二学期开始逐渐安排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课程,以及沟通技巧的培训和国际化训练等。并在第三学年上半学期(以四年制博士为例)开始集中进行学位论文的相关研究[6-8]。

以太空探索和研究博士培养项目为例,项目建立了一个跨学科的教育计划,涉及了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安全科学等多个学科的高灵敏度辐射测量和遥感技术、极端环境的先进材料研究、气象监测技术等多个领域。并设置了与跨学科培养相配套的课组,其中工程基础课包括热力学、物理数学、电磁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包括太空开发技术、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学等。同时,开设了卫星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相关的短期课程,以及空间探索与研究综述等前沿讲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英语能力是国际化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除了英语读写能力训练外,英语交际技能训练也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首先通过考试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考试成绩决定每个学生需要参加英语课程的类型和门次。在培养过程中,利用国际文化交流、海外实践、海外科研训练等环节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演讲、学术写作、辩论等能力,并邀请了国际专家讲授商务谈判等英语沟通技巧讲座,以及在日本外务省、文部科学省等政府机构和在其他国际组织工作的专家讲授国际交流相关的课程。

2.2 产学官合作

以1995年日本颁布的《科学技术基本法》为开端,新世纪以来日本一直致力于推进产学官合作。名古屋大学也在大力推进产学官合作教育,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收集和感知经济、工业、文化等领域的信息,希望通过产学官合作培养学生成为在行业、学术界和政府等领域的引领者[9]。

在名古屋大学建设开放性大学理念的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聚集了来自日本国内外企业的多种资源。所有学生在参加理论课程的同时,都被要求参加一系列配套的实践教育环节,通过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思考所学知识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实践教育是名古屋大学与企业、政府和研究院所等机构共同完成的,教育形式包括参与企业尖端科研项目的研究、在研究院所实验室的轮转项目、在政府机构的法律意识培训等,教育内容涵盖研究方法和技能、知识产权、职业发展规划、创新创业精神等。名古屋大学的实践教育一般包括3个阶段,① 对行业以及即将从事的职业的感性认知;② 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进入科研机构进行研究训练;③ 职业发展训练。

以真实世界数据循环项目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在工业现场参与活动来体验大量的数据信息与产业实际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首先,学生将作为产学合作科研项目的成员,通过在项目团队中担任特定的角色,与团队其他成员协作完成大概6个月左右的实践。接下来,学生将作为企业的临时员工在企业进行实习,体验公司的科研过程和管理流程。实习结束后,参与该博士培养项目的学生将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由校内教师、行业专家等共同讨论确立一个跨学科、符合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课题作为学生的论文研究主题。目前该项目已经与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日本等10余家公司和政府机构开展了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实践平台。

在太空探索和研究博士培养项目中,实习是参与项目学生的必修环节。项目通过让学生在国内公司进行2周以上的实习,体验实际工作环境,感受日本产业发展态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2周以上海外公司实习和6周以上的海外研究机构实习,培养学生的项目规划、管理和执行能力,以及国际沟通技巧等。

名古屋大学的博士培养项目提供奖学金等经济支持,让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和研究而不用担心学费和生活费等问题。产业界、政府、学术机构等也积极为项目的海外研究、培训和交流等环节提供经济支持,以减少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项目还设立了由来自产业界、政府、学术界等外部机构的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外部评估委员会等参与项目的规划、管理、进度评估和运营决策等。

2.3 国际化培养

名古屋大学非常重视与海外机构的合作,通过双学位项目、海外实习、短期留学项目、暑期学校、文化交流、互设分支机构等方式与海外大学、研究机构以及海外企业、国际组织等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在世界各地进行研究和学习的机会(见表2)。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被邀请作为客座教师到名古屋大学为学生进行讲座、授课,主题涵盖国际形势、法律、文化和学科前沿知识等。名古屋大学的博士培养项目是开放性的,以博士职业登龙门项目为例,外国留学生也可以申请该项目,与日本学生一同上课并完成全部培养环节。

名古屋大学的国际化教育模式有两个特点。① 学校希望通过国际合作,使学生有机会和国外企业人士、国外大学的师生以及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建立密切联系,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国际化人际网络。② 国际化培养环节贯穿整个博士培养过程,其中文化交流和专业学习几乎占有相同的比重。

表2 名古屋大学博士培养项目的国际培养环节

资料来源:根据名古屋大学博士研究生项目网站公布的资料整理

2.4 职业发展支持

博士培养项目建立了学生职业发展支持系统,通过职业辅导、职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职业发展支持。在职业辅导环节,邀请了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国内外企业等机构的专家作为职业发展导师,定期为学生提供关于学习、研究和职业发展的咨询,和学生一起讨论职业发展前景;鼓励学生为自己设定职业目标,并专注于自己的学业;帮助学生获取工作信息并逐渐建立职业人际网络。在职业培训方面,通过顶岗实习、就业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胜任力,以便在真实的环境中更有效地工作;并通过跨学科的课程学习和跨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训练,帮助学生寻找更多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建立职业发展支持办公室,帮助学生开拓职业发展路径。

3 对我国产学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启示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全球经济正在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协同和共享趋势,跨境商业活动越来越多。2013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了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为全球化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注入了新的内涵[10]。“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和愿景的实现离不开能够跨文化理解现实社会,并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局限于特定领域和特定文化背景的新型国际化人才[11-12]。高等教育应该积极回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把培养具有跨学科、跨文化学习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核心任务之一。

3.1 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

从系统观的角度,大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利用定性建模的方法,有助于探索在复杂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要素的行为规律和逻辑关系。定性建模首先要设定预期结果,并将实现预期结果的操作形式化、规范化,同时要及时对结果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而言,人才培养目标作为组织活动的预期结果,为组织行为确定了方向。

结构和功能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要实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就要将国际化元素融入到各个人才培养要素和环节中。同时,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养环节设置的协同性和培养过程中运作程序的稳定性。因此,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具备跨文化和跨国界的氛围、课程、师资、教育方式和管理手段等人才培养要素。通过这些要素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不断优化组织行为并提高目标达成度,最终通过全部要素的整体效用实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

借鉴日本经验,要培养能够以跨文化视角和国际视野理解和认知社会,并能够科学决策和有效行动的新型国际化人才,首先要建立国际化的培养情境,以培养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创新性应用科学技术、引领科技发展的素养[13-14]。同时,以跨学科合作和实践教育为主要手段,通过多样化的培养环节帮助学生构建“三位一体”的能力体系,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国际化能力。使学生可以获得包括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研究能力、外语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跨文化工作和学习能力等在内的能力数组(见表3)。

如果将学生接受的入学遴选、课程教育、实践教育、国际化教育等环节描述成一个价值链,那么学生在完成各个环节后都会有一定的“增值”,所以各环节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最终培养质量。借鉴日本经验,在培养环节设置过程中,除了制定多学科合作、多专业融合的课程计划,还应该制定与跨学科的基础知识培养并行的英语研修计划、国际培训计划和跨文化交流计划。同时在设置培养环节时,还要特别注重内容、形式、时间、空间这四个维度。① 内容维度,需要兼顾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基础科学的跨学科合作,同时还要注重专业知识和知识产权,英语、法律、国际行业标准等知识的融合[15]。② 形式维度,要采取案例课、工作坊、研讨课、实地考察、顶岗实习、海外研修、文化交流、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培养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通过研究所实验室的轮转项目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的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通过文艺、体育国际训练营等方式,增进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在国际组织实习,锻炼学生超越学术领域理解和引领大局的能力,等等。③ 时间维度,要注重时间上的张力,实现从入学时对基本素养的严格考核和遴选、到培养过程中对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塑造、再到职业发展训练和引导的全过程培养。④ 空间维度,在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时要重点考虑平台在空间上的延展性,充分利用校内外、国内外的各种对人才培养有益的教育资源[16]。

表4 国际化人才的能力体系

资料来源:根据名古屋大学博士研究生项目网站公布的资料整理

在“螺旋上升”的教育程序中,通过跨学科课程、国际培训、实践等教育形式交替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并通过学生自评、校内评价和外界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培养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如图1所示)。

图1 国际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以5年制直博生为例)

3.2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教育资源体系构建

教育资源是指用于举办和发展教育事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资料[17]。在传统的教育系统中,校内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全球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望,单纯的校内教育资源已经不足以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对社会教育资源的需求。大学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等是大学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同时,这些重要利益相关者也是大学达成组织目标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向大学提供资源等方式参与大学的决策、管理和运营[18]。本文中提到的利益相关者特指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等大学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3.2.1 教育资源的内涵

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开放性是其基本特征,大学需要通过不断与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来实现组织自身的发展。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也需要学校内部系统和学校外部组织协作完成。国内外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资源是大学的外部资源,往往具有前沿取向、实践取向和国际性等特点和优势,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必将激发和催化更深刻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9-20]。大学的外部资源,从资源所有权的行使主体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来自企业的、政府的教育资源,以及来自研究机构的教育资源等。如果从资源归属的地域划分,包括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从资源的特性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以企业为例,企业的有形资源包括企业的资金、设备、产品、员工等,无形资源包括企业的声誉、知识产权、市场信息等。大学必须通过与外界的互动来获取外部环境的教育资源,以满足大学发展对教育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大学与企业等重要利益相关者之间跨组织的知识传递、技术转移、人力资源流动等互动行为也有助于提升整个利益群体的竞争优势。

大学与其利益相关者在物质空间上是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也存在差异性,只有打破各主体之间的壁垒,才能形成资源的流通机制以实现各主体间的互联互通和优势互补。大学的利益相关者拥有各自的特色资源,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这就要求大学在保证自身组织目标实现的同时,能够准确认知并尽量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因此在合作过程中,要认同差异性,寻找一致性,才能奠定大学和利益相关者之间资源良性循环的基础。

以大学与企业间的资源流通为例,大学是非营利性组织,而企业是典型的营利性组织。企业与大学的合作动机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并获得利润,大学的合作动机是获得互补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从大学的视角,就资源输入的角度而言,大学期望通过邀请企业员工参与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职业所需的专业精神和知识,并利用企业的科研平台等资源丰富大学的实践教育形式和内涵;以资源输出的角度来看,大学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向产业转移,帮助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培养并向企业输出人才。因此,以科技成果和人力资源互联为基础,形成大学和企业资源流动的闭环系统,才能真正调动起双方的合作积极性,形成有效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2.2 教育资源的利用

大学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有些稀缺性资源是大学组织本身没有的。同时,外部环境的刺激也会对大学组织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使得大学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利益相关者可以为大学提供有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的资源要素,大学可以获得这些资源的使用权或者部分使用权,但这些资源都是处于离散状态的。要将碎片化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加以有效利用才能真正转化为可以帮助和推动大学发展的有价值的资源。

外部教育资源的价值发挥途径可以包括资源整合、利用和维护等环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对跨学科人才、创业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等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对国际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对于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与有效利用尤为关键。首先要保证资源使用的整体性。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而言,教育环节是复杂的、也是国际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资源也是全球性的和分散的,要将教育资源与教育环节有机结合发挥整体效用。其次,要丰富资源的功能性。在发挥各类资源整体效用的同时,也要尽量保证每种资源在人才培养中“增值度”的最大化,而资源利用形式是资源价值的重要载体。借鉴日本经验,以对国际资源为例,利用形式可以包括国际研究机构的科研训练、国际企业实习、国外大学的暑期学校、与国外大学共同设立双学位项目、国外大学实验室项目、国际体育训练营等。同时,大学要构建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就大学的角度而言,在积极引入外部资源的同时,也要将人才培养环节和决策、管理环节向利益相关者开放,增加利益相关者在各教育环节的参与度。借鉴日本经验,2003年日本制定了《国立大学法人法》,国立大学不再是隶属于文部科学省的组织,可以进行自主运营,因此大学有了更多动力和空间与产业界进行合作,也使产业界有了更多机会更深入的参与大学的管理和运营,如图2所示。

图2 国际化人才培养环境图

3.2.3 教育资源的维护

大学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是由特定目标和利益建构起来的组织关系。这种组织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诉求的差异性、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有可能影响双方的合作,同时利益相关者本身也存在一些影响双方合作的因素,如企业技术重心的转移、人力资源的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等。可见大学的外部资源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合作过程中的因素、大学和利益相关者的自身因素等都可能影响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组织的支持,甚至导致合作中止。所以,大学对外部资源进行维护以保证教育资源的相对稳定性,维护包括垂直深化和水平拓展两层含义。

垂直深化是指在已有合作基础上,大学要丰富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领域和合作形式,巩固已有合作基础,大学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内容可以包括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人力资源流动、知识创新等。同时,通过建立合作的中介机制,对组织合作行为进行调适,优化组织合作关系。借鉴日本经验,大部分日本大学内部都设立了专门负责产学官合作的机构负责协调大学和企业的技术转移等事宜,如:早稻田大学的产学官研究推进中心,名古屋大学的产学合作推进总部,大阪大学的产学合作总部,京都大学的产官学合作总部等。

大学也要不断拓展新的资源利用方式,尽量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以大学创建“创业孵化器”为例,不仅可以促进科技成果及时向产业转化,还可以以此为平台有效连接校友、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等各类社会资源,促进多方面共同实现技术创新,同时可以让学生在不离开大学校园的情况下体验创业实习。

4 结 语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多元共赢发展模式对教育的实质要求。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和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有力支撑。不仅要强化跨学科培养模式,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要以跨文化视角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跨文化理解和认知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教育资源支撑系统,以科技成果和人力资源互联为基础,寓教于研,寓教于实践,形成大学和各类资源流动的闭环系统,使得大学和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等各类组织真正的形成育人合力,使得国内以及国际各类机构和企业等有机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环节中去,也是学生真正有机会深入到一线开展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名古屋相关者教育资源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荣区综合交通枢纽 名古屋的面孔
日本大城市,名古屋最没吸引力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本期导读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