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N+W”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构建

2020-01-13魏永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双创育人中心

刘 允, 魏永军, 祖 强

(1. 南京邮电大学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南京 210023;2. 江苏省教育厅 高等教育处, 南京 210024;3.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务处, 南京 210023)

0 引 言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1]。2015 年12月,《江苏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各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新机制,建设一批校内校外联动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推动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学科竞赛、项目实践、基地建设一体化[2]。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双创中心”)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型载体,由高校联合地方政府、行业及企事业单位,采取“校内平台+校外基地”合作共建的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协同教务、学工、就业、团委、科技园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各项教育教学、实践实训、双创竞赛等课内外教学任务,形成融双创教学、实践训练、指导服务、成果展示、资源对接、孵化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公共平台,是新时代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涵提升发展的必然产物。

1 研究现状

当前,高校双创教育中仍然存在着教育体系不完整,教学目标及内涵把握不准、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脱节、能力需求和学生能力不匹配、教师双创教育能力欠缺,意识薄弱、双创实践教育平台建设和指导不到位、双创人才培养形不成合力等诸多问题。而传统的学生创新活动中心依托各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或专业实验室建设,通常只为课程实验、创新竞赛活动提供支持,主要以学生科研训练为主,在双创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解决社会和产业中实际问题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学科结构单一、特色不鲜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脱节等诸多问题。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已经由高校内部不断往外延伸,需要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来协同培养双创人才。为深入了解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现状,于2018年6月利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为主题词或篇名,对2014年至今的发表的文献进行文献调研,共查到相关文献30余篇。研究发现,双创中心研究相关文献数量整体较少,从文献研究内容来看,大多是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育体系和创新能力培养,皆未涉及到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心或平台建设等内容。文献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国内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较少,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值得探索。

1.1 国外高校双创中心多元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田夏等通过研究发现,国外大学尤其是美国一流大学已结合自身定位和发展特色建成学科辐射、多元复合、创业引领和社会需求等多种类型的综合性双创实践教育中心,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3]。以MIT Media Lab为代表的学科辐射型双创中心,该中心以设计制造和媒体艺术为代表,辐射文化、心理、艺术、传播等各个领域,为学生双创活动提供学科支持。以MIT Edgerton Center为代表的多元复合型双创中心,该中心以多元复合为特色,内容包含国际开放D-lab、机械制造工作室、自主学生科研联盟、教师专业发展研讨等多个主题区域,为学生提供全套创新实践支持、课程教学、讲座讨论和社区服务等[4]。以密西根大学的Innovate Blue为代表的创业引领型双创中心,该中心在双创教育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创业网络和社区支持,鼓励和帮助学生开展各类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创活动,帮助学生将想法落实到行动中。以Berkley CITRIS为代表的社会需求型双创中心,该中心通过学生双创活动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当前环境和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等[5]。国外一流大学双创中心的实践皆密切联系社会需求和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学科的辐射能力,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成为当前双创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6]。

1.2 国内高校双创中心积极探索

研究者通过调研发现,国内高校目前由于学校双创教育经费支持渠道单一,校内外双创资源整合度不足,普遍缺乏综合性的双创实践教育中心。部分高校在双创中心建设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如清华大学的i.Center,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兴趣为引领,以双创活动为手段,在校园里营造优良的创意、创新、创业氛围,提供管理咨询、产品研发、技术培训、加工制作、成果展示、项目路演、创业孵化等支持条件,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合作和思想碰撞,理工、人文、经管等学科相织相融,充分释放学生巨大的创新潜力,打造出线上线下空间融合贯通、工程文化和创客文化有机融合的创客空间O2O环境,致力于“让学生做梦想的实现家”。i.Center更具创造力的学习空间,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协调发展,吸引了清华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参与,清华首创的创客教学模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仿效的对象[7]。

“十二五”期间,我省立项建设了40所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和50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但绝大多数创新创业中心仍处于“孤岛状态”,均没有充分整合校内资源,更谈不上导入外部的各类优质资源,如外部教育内容与课程资源、创业导师与外部专家资源、交流合作资源、创投机构与孵化机构资源等。南京财经大学的经济管理创新创业综合训练中心、南京审计大学的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理工学院经济管理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等均属于面向本科生的学科专业类双创实验室,不属于全校性质的双创教育公共实践平台,在双创人才培养中忽视了内外部资源共建共享、社会实践及对接服务这个重要环节,未能形成一个政府、高校、企业、社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双创教育全链条的生态系统。双创中心亟需通过打通政产学研多渠道,突破传统基础和学科型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思路和模式限制。搭建面向全体学生的涵盖融双创教育课程教学、实践实训、成果孵化、校企合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双创平台,能够较好解决高校目前各类双创中心存在的学科交叉性不足、政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校内资源融合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成为当前双创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2 建设路径

2.1 建设理念

双创中心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载体,构建一个体系完整且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是双创教育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问题,是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建构的重要一环。高校在双创中心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以强化实践育人为目的,以服务学生双创实践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遵循“平台支撑、项目引领、专创融合、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校内中心+校外基地”合作共建的模式,着力打造大学生双创实践全流程服务平台,切实加强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优质资源共享,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局面,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8]。高校应紧密结合自身的特色和办学定位,深入挖掘现有基础和条件,不断完善功能定位,积极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大力度开展产教融合,建设标准化、共享型双创教育公共平台。

2.2 建设思路

针对高校目前双创实践教学资源分散、人才培养不能形成合力问题,研究者提出构建一批融“双创教学、实践实训、指导服务、成果展示、资源对接、孵化转化”六位一体校内外协同的“1+X+N+W”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见图1)。1是以一个校内实体的双创实践基地为载体;X为若干个分散于学校各单位的专业创新实验室或主题创新区;N为校内双创教育其他平台,含虚拟仿真平台、成果展示平台、研讨中心、创客空间、路演中心、代理服务机构等;W为校外基地,含校外实习基地、创业孵化器、创业园、科技园、高新技术开发区、众创空间等其他平台。通过“1+X+N+W”双创中心的构建,合作共建综合性双创实践教育公共平台,全方位整合散落在学校各单位的专业创新实验室、主题创新区、创客空间、路演大厅等校内实践教学平台,集聚利用创业园、科技园、孵化器等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专业化资源,提供开放式、预约式、公益性的学生自主管理的双创实践教育场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该架构强调创新创业平台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强调校内公共平台的牵头抓总作用,突出全链条生态系统化协同育人双创实践教育体系在双创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推动专业和双创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9-11]。

图1 “1+X+N+W”省级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架构

2.3 运行机制

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与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不相匹配问题和学科专业创新平台与创业实践孵化平台不能有机结合问题[12],研究者提出构建“四位一体”双创实践教育中心育人体系,从双创教育教学、训练与实践、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和成果转化孵化培育体系四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为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围绕“四位一体”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开展工作,从而较好解决校内多部门多头管理的局面,形成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合力,解决目前双创教育校内外协同育人问题(见图2)[13]。

2.4 评价指标

为引导高校按照“1+X+N+W”的建设理念进行双创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布局合理、机制灵活、开放共享、特色鲜明、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省级双创中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示范效应的双创教育模式和典型经验。研究者通过借鉴国家创新创业示范校和示范基地评价指标,走访调研省内外相关高校,提出省级双创中心建设遴选指标和观测点,并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进行指标内涵研讨,进一步加强该指标体系的引导性、科学性和前瞻性。该评价体系分为二级,每一级又分为不同内容的若干二级指标并予以相应的权重和分值;同一级指标之间既有机关联又避免重复,从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条件保障、双创成效、特色项目5个方面对双创实践教育中心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评价。指标体系下设一级指标5个和二级指标15个,每个二级指标下设若干个不同内容的核心观测点(见表1),内容涵盖了双创教学、实践实训、指导服务、项目展示、资源对接、成果转化等诸多方面[14-15]。

图2 “四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育人体系

表1 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评价指标

注:每个二级指标下设若干不同内容的核心观测点

3 结 语

随着双创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我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逐步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学科综合训练中心扩展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十三五”期间,我省计划遴选50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其中2018年已首期开展20个双创中心建设点遴选。省级双创中心构建了集“双创教学、实践实训、指导服务、成果展示、资源对接、孵化转化”六位一体的新型架构,打造了校内外协同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公共平台,是新时代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涵提升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型载体,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抓手,必将在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示范和共享作用,引导高校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育人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