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际敏感稠油油藏提质增效技术探索

2020-01-13马彦风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

化工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井老井单井

马彦风(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 东营257000)

近年来,随着油价的持续低迷,对油田开发生产经营带来严重的困境,低油价给稠油带来了更大挑战[1]。针对边际稠油高耗能、高开发成本等生产经营压力问题,不断开拓思路,探索和发展低成本开发技术系列,努力寻找边际敏感稠油开发中新的效益增长点,提升稠油井开发整体系统效率,实现边际敏感稠油生产井低成本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域夏8 块构造上处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该块渗透率1531×10-3μm2,孔隙度34.1%,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是一高孔高渗透顶气边水层状稠油油藏,含油面积5.75km2,原油地质储量527.9×104t。该块油藏具有“稠、砂、薄、水、敏、低”等特点,开发上处于中高含水(87.5%)、低采油速度(0.29%)、低采出程度(10.0%),经营上处于低油价、高操作成本(吨油操作成本1375元∕吨)阶段,开发效较差。

2 提质增效潜力及主要做法

2.1 提质增效潜力

2.1.1 单井控制储量大,储量动用程度低

夏 8 块整体井网密度 6.8 口∕km2,单井控制储量 13.5×104t,整体采出程度仅10.0%,仅采出可采储量的54.5%。通过计算剩余可采储量,平均单井剩余可采储量1.1×104t。

2.1.2 剩余油普遍分布,局部富集

通过开发动态分析,定性重新认识剩余油分布,认为剩余油还是普遍分布。在厚度大、发育好的东北、西南区域,采出状况较好,厚度小、发育较差的西北,东南区域,采出状况较差。目前井距300-400米,理论计算极限动用井距为170米,仅为目前井距的48.6%,在目前井网下储量动用程度较差。监测资料也表明,井间剩余油还是比较富集的,例如,夏8-204井2014年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成果图表明,层内顶部剩余油饱和度42.2%,底部剩余油饱和度30.2%,顶部高于底部。

通过数模研究,定量重识剩余油分布,平面上:在靠近断层、远离边水、井间剩余油相对较高,剩余油饱和度53.0%左右;纵向上:油层顶部剩余油饱和度较高,为58.0%左右,底部剩余油饱和度较低,为38.0%左右,底部明显水侵。从2015 年钻遇新井(夏8-308)情况看,井间含油饱和度较高,油层顶部剩余油饱和度较高,达67.0%,底部剩余油饱和度较低,为18.7%。

2.2 提质增效主要做法

2.2.1 以盘活增量为中心,探索新井新生技术

一是广泛调研,优化开发方式。针对油稠、水进的特性开展防水和降粘技术的调研论证。按照胜利油田稠油蒸汽吞吐筛选的标准,该块符合胜利油田甲-1普通稠油蒸汽吞吐筛选标准。该块原油对温度的敏感性较强,原油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每升高10oC,原油粘度降低近一半,因此采用注蒸汽热采更合适。同时,通过调研,目前增能抑水比较成熟的是注氮气,因此建议采用注氮气的方式改善开发效果。

二是精细开发,优化新井设计。全区重新对比小层,精细研究隔夹层,落实隔夹层分布,采用水平井+直井联合布井方式,最大程度的盘活储量,无有效物性夹层及隔层的区域,以水平井为主;发育2个比较明显的物性夹层区域,水平井难动用韵律段,以定向井为主。在井型优化的基础上,对井位进行优化论证,油水边界附近油层有效厚度一般6~8m,为减缓水侵,在距内油水边界200m 以上区域布井,新井与老井距离100m 以上。水平井距顶1.5-2m,水平段长度优化为100-150m。

三是系统组合,优化配套工艺。首先,针对治稠、防砂、降敏、抑水、补能量、优举等方面分别进行优化。治稠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并针对注汽压力高的问题,由亚临界锅炉转为超临界锅炉,实现了高压力下连续注汽;防砂主要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压裂防砂技术;降敏采用高温防膨剂,并优化泵注程序,由注汽过程中伴注改为先期注入,降低注汽压力的同时降低井口刺漏风险;注氮气补充地层能量,抑制边水推进,改善开发效果;优举上由皮带机改为螺杆泵,节能降耗,延长生产周期。

通过实施,夏8-308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机械防砂、氮气环空隔热,并注3万方氮气增能,超临界锅炉注汽,注汽前注入高温防膨剂,降低注汽压力,注汽速度控制在8t∕h,注汽压力初期13.31MPa,后期压力稳定在23.5MPa,累计注汽1200t,达到设计要求(1000t)。投产初期日液 20.1t∕d,日油 9.2t∕d,含水54.0%,目前日液5.8t∕d,日油3.2t∕d,含水45.0%,累产油2221t,油汽比1.9。在此基础上,继续针对该块油稠、出砂、层薄、边底水锥进、水敏及压力低6个特点的治理工艺技术进行优化,形成了适合该区块的FNS组合开发技术。

2.2.2 以盘活存量为中心,探索老井重生技术

目前老井非热采完井方式,不能热采;且老井开采原是气、液混合流,低液低产,含水较高,老井有61%的井日液<10t∕d,52%的井日油<1t∕d,且有67%的井含水在80%以上。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精准施策,做实存量。针对油稠的问题,进行稠油冷采降粘剂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室内实验评价,找到适合该区的配方体系。充分体现“一井一案”的原则,针对每口井粘度、含水及供液能力的不同,均取样做配伍实验,选取合理的药剂浓度及注入量[2]。该技术可以不动管柱,减少作业费用。二是三线四区,做优存量。针对三线四区无效区和边际区的井,事前算赢,先算后干。按照潜力先大后小的原则,综合考虑存量潜力、粘度及渗透率,分步实施。三是一井一策,做大存量。充分考虑每口井的开发状况,有顺序、有取舍,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井均开展试验。

优选2口潜力较大、渗透率较高、粘度较低的井开展实验,并在高含水井夏8-18采用堵水+降粘结合的措施,措施实施后,夏8-18井日油由措施前的0.2吨∕天提高至目前的1.3吨∕天,已累计增油640 吨。通过效益评价,实施的2 口井在目前油价下都有效益,增加利润113.4万元。

3 应用效果

2015 年以来共实施蒸汽吞吐新井5 井次,单井日油3.0 吨∕天,累产油量6060 吨,吨油操作成本995 元∕吨,增加利润767.6万元。老井实施自扩散体系吞吐11井次,其中有效10口井,无效1口井,措施有效率90.9%,平均单井累增油775吨;平均单井日增油1.0 吨∕天,吨油操作成本880 元∕吨,增加利润1394.6万元。

实施以来,热采井与化学吞吐冷采井产量逐年上升,有效控制了夏8块产能的下降,sec储量由2015年的1.5万吨上升到2.0 万吨,桶油操作成本由51.91$∕bbl 下降到 44.71$∕bbl,实现了SEC储量的增加和操作成本的降低。

4 结语

(1)在前期先导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夏8 块开发特点,通过优化完善储层改造规模、油层处理方式、注汽参数优化、举升方式转变等措施,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夏8 块特点的FNS 热采配套工艺。

(2)稠油自扩散降粘体系,通过“精准施策”,针对性进行室内实验评价,找到了适合该地区的配方体系,并采用“三线四区”、“一井一策”,不断探索尝试,转变思路扩大规模,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夏8块特点的自扩散降粘体系。

(3)从边际敏感稠油油藏特点和开发难点出发,创新形成了边际敏感稠油油藏效益开发模式管理体系,提高了油田开发质量和效益,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可作为低成本开发技术在同类型油藏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新井老井单井
院子里有一口神奇的老井
问月
老井
一种新井部署矿场可实施性的定量评判方法及其在XX 油田的应用
日女议员被罢免引“耻辱文化”大讨论
如何提高油田新井油地关系协调工作效率
如何提高油田新井油地关系协调工作效率
新老井贯通通风系统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采油“一井一策”全员效益目标的构建与实施
单井成本核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