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0-01-13董丽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9期
关键词:伤情车祸伤口

董丽芳

(大连市急救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

汽车的普及使交通事故逐年增多,导致车祸伤发生率非常高,对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数据显示[1],在我国,车祸伤死亡人数每年增多10%,通常,伤者死亡时间在25 min内。因而,院前急救护理工作非常关键,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其痛苦,使其尽快入院治疗,缓解伤情,提高救治成功率。本研究选取探讨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研究对象为大连市急救中心收治的121例车祸伤患者。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63例;年龄最小者11岁,年龄最大者72岁,平均年龄(41.54±3.82)岁;颅脑损伤38例,胸部损伤21例,腹部损伤29例,四肢骨折15例、脊椎外伤18例。

1.2 方法

1.2.1 接到急救通知反应:接到急救电话之后,调度第一时间询问车祸发生地点、受伤人数、伤情、联系方式等信息。挂断电话之后,立刻通知急救医师、院前护理人员出诊。期间,急救医师、院前护理人员、救护车司机要始终保持电话畅通,便于随时沟通。接收到出诊指令之后,立即上车,奔赴现场救治。

1.2.2 查看车祸患者伤情:到达车祸现场之后,急救医师、护理人员立刻仔细查看伤情,判断患者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状况,了解受伤部位。该过程中,需了解伤情严重程度、伤口大小,查看患者有无失血过多,肢体变形问题。

1.2.3 车祸患者现场处理:在车祸患者中,现场救治非常关键,应始终秉承“抢救为主,治伤为辅”的原则,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包扎处理。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呼吸支持,清除呼吸道异物,借助鼻导管、面罩吸氧等方式,使患者保持呼吸通畅。一旦发现患者心跳停止,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在短时间内,把静脉通道建立起来,补充血容量,使其保持畅通,确保有效循环。出血部位、伤口处理过程中,将主要血管、肢体压紧,抬高伤处,并用敷料加压方式对伤口进行包扎,以免患者失血过多。如果发生大血管破裂情况,借助止血带处理,并对伤口感染、组织缺血和坏死情况加以规避,进行左右放松。对于骨折患者,应及时复位、固定,倘若发生骨头外露情况,不应推入伤口内,以免发生深部感染问题。对于开放性气胸患者,使用急救包、毛巾处理,使之闭合,入院之后,进行二次处理。针对张力性气胸患者,迅速进行胸腔排气减压。

1.2.4 安全运送及途中护理:在搬运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多人合力抬起患者,使其保持水平直线,以免其受到二次损伤。将患者搬运上车之后,将其头部放置在车头部位,垫上软枕,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颠簸、刹车等对患者造成损伤。对于昏迷患者,辅助其平卧,将头部偏向一侧。针对休克患者,头部应朝向车尾。运送过程中,时刻监测患者的伤情变化、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处理。期间,还应加强患者的呼吸道、静脉通道管理,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充足的救治准备。对于清醒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对其患者进行心理安抚,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治疗配合度。

2 结果

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之后,抢救有效103例,死亡18例,有效率为85.12%。

3 讨论

车祸为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轻者致残,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2]。该背景下,应将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落实到位,仔细检查患者有无隐蔽伤,是否会因骨折,导致身体内部大血管破裂,引起大出血等[3]。护理人员要依据院前急救工作要求,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静脉输液、供氧等,并通过心理护理适时开导患者,帮助缓解焦虑与恐惧。

院前急救工作特点决定了急救医师、护理人员等需要将一系列准备工作落实到位,便于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能够及时出诊,并对患者进行现场处理,继而将其安全运送到相关科室,并将中途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实现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的双向提升。结果显示,在121例车祸患者中,抢救有效率为85.12%,提示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工作非常关键,直接关乎患者能否得到科学、及时的救治,实施效果好。

综上所述,将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应用到车祸伤患者中,有效性强,能够使车祸伤死亡患者明显降低,并使其得到及时救治,说明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本次研究中,搜集到的病例资料有限,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未进行分组研究,以至于结果普遍性有所缺失,未来一段时间,将选取更多病例资料,再次开展研究,为车祸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伤情车祸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由一起车祸引发的案例思考
短信
小山余梦
伤口“小管家”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贤成矿业公司的四大“伤情”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