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效果研究
2020-01-13王显富
王显富
(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其多发于已婚女性群体,主要表现为经期缩短、经期延长、继发性贫血、月经量增多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中对该病症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近年来,随着国内医学技术、医疗水平的提高,传统开腹手术逐渐被腹腔镜微创技术所替代。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成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案[2]。即便是微创手术,也属于侵入性操作,术后疼痛是无可避免的,且术后同样存在各类并发症风险。术中良好的麻醉,对帮助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术中不适等至关重要[3]。但临床麻醉镇痛药物种类众多,对药物的选择临床仍存在诸多争议。鉴于此,本研究筛选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子宫肌瘤患者做观察对象,探究丙泊酚+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筛选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经B超检查、临床诊断确诊;所有入选者均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采用抽签方式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年龄32~55岁,平均年龄(41.84±6.3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4]:Ⅰ级35例、Ⅱ级13例。对照组48例,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40.48±6.23)岁;ASA分级:Ⅰ级36例、Ⅱ级12例。入选患者均确诊,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长期使用镇痛药物者、合并心、肝、肾、肺部等脏器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病或药物滥用史者、近期使用过镇静剂与止吐剂药物者。对比两组患者资料(P>0.05)研究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常规禁食、禁饮;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100 mg苯巴比妥钠。进入手术室内,建立静脉通路;麻醉诱导用药:观察组患者予以0.5 mg长托宁(成都力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606)、0.7 μ 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1.5 mg/kg丙泊酚(AstraZeneca UK Limited,批准文号:H20130535)、0.4 μg/kg苯磺顺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9);对照组予以0.5 mg长托宁、0.4 μg/kg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1.5 mg/kg丙泊酚、0.4 μg/kg苯磺顺阿曲库铵。两组术中均使用70 μg/(kg·min)丙泊酚+0.25 μg/(kg·min)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用药。术后注意对两组患者意识状态、呼吸等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清醒、呼吸恢复后拔出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镇痛效果,评定标准如下。优:经麻醉后,术中患者未出现任何不适、疼痛感,麻醉良好,且患者肌松恢复良好。良:麻醉支持后,手术操作中患者出现轻微不适、疼痛感,需辅助其他镇痛药物,才可进行手术操作。差:经麻醉后,术中患者存在明显不适、疼痛感,镇痛效果不理想,需更换麻醉方式。镇痛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患者手术治疗完成后,呼叫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等指标;并观察麻醉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腹胀、恶心、呕吐、尿潴留、头晕等。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 h、6 h、12 h)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分采用0~4级评分法,10分表示剧烈疼痛,0分为无疼痛,评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研究显示,观察组48例患者中,优23例、良24例、差1例,术中镇痛优良率97.92%;对照组48例患者中,优15例、良22例、差11例,镇痛优良率77.08%。两组镇痛效果对比,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χ2=19.854,P<0.05)。
2.2 两组麻醉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48例患者术后呼叫睁眼(10.74±4.36)min、呼吸恢复时间(5.64±2.27)min、拔管时间(10.38±3.17)min;对照组48例术后呼叫睁眼(20.58±6.39)min、呼吸恢复时间(11.65±3.74)min、拔管时间(21.64±4.39)min。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t值分别为8.813、9.517、14.407,P<0.05)。
2.3 两组麻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统计分析,两组不同方案麻醉后,观察组48例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呕吐1例、尿潴留1例,发生率4.17%;对照组48例患者中头晕1例、呕吐2例、尿潴留3例、恶心1例、腹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8.369,P<0.05)。
2.4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 h VAS疼痛评分(6.10±1.33)分、术后6 h VAS疼痛评分(4.20±0.95)分、术后12 h VAS疼痛评分(2.06±0.58);对照组术后1 h VAS评分(7.68±1.62)分、术后6 h VAS评分(5.65±1.13)分、术后12 h VAS评分(4.34±0.88)分。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22、6.804、14.987,P<0.05)。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疾病,其多发于35岁左右女性;其发病因素多样,可能与雌激素、局部生长因子、人体肌层细胞突变等存在相关性[5]。且该病症早期无明显症状,起病隐匿,若早期未及时接受治疗,可造成不孕、性生活不协调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6]。
目前,临床中对子宫肌瘤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疾病,因此,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对缓解肌瘤生长具有良好效果,但无法根除肌瘤。针对肿瘤体积过大、数量较多患者,均选择外科手术根除治疗[7]。手术治疗以腹腔镜手术、传统开放手术为主,开放手术虽然具备丰富临床经验,但其创伤大、医源性损伤重,术后恢复缓慢、疼痛严重;此外,传统开放手术对子宫损伤严重,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微创理念推广、腹腔镜技术的完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被医患青睐[8],同时,采用该术式,医师在腹腔镜下可清晰探查子宫内部情况,发现子宫微小病变,提高手术肌瘤清除率;且该术式创伤小、恢复快,有助于保留子宫,降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极大提高手术安全性[9]。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行,临床对麻醉效果、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而术后不良反应、镇痛效果、早日苏醒等指标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因此,麻醉用药的选择成为临床研究热点[10]。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丙泊酚+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支持;其中丙泊酚是临床常用静脉麻醉药,属于短效静脉麻醉药物,其具有可连续输注、血药浓度降低快、血清清除率高、起效快等特点,多被运用于维持全身麻醉与诱导麻醉。丙泊酚经静脉注入体内,可于40 s内散布全身,使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7%~98%。但该药物镇痛效果较弱,且对呼吸系统具有一定抑制效果,可使患者出现暂时性呼吸停止,此外,该药物对运动中枢抑制、外周血管扩张具有抑制作用,使用者可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变缓等,故临床中多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11]。舒芬太尼属于强效、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显著镇痛效果,且药物维持时间长,药性是芬太尼的2倍,镇痛作用强度是芬太尼的5~10倍。同时,该药物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具备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患者用药后1~2 min可维持脑部供血平衡;且在肝脏内生物转化广泛,进而形成O-去甲基、N去烃基代谢产物,再仅通过肾脏排出;其具备容易代谢、消除快、见效快、术后苏醒早等优点,药物半衰期为3~7 min[12]。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疼痛VAS评分、并发症、苏醒时间等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丙泊酚+舒芬太尼可起到良好协同作用,提高术中镇痛效果,且术后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缩短呼叫睁眼、呼吸恢复、拔管等时间,改善预后结果。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中,运用丙泊酚+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支持,可提高术中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延长麻醉时间,促使患者快速苏醒,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