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

2020-01-1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扶贫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病种大病医疗卫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扶贫办

健康是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入推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努力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坚持供需两侧同步发力,基本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健康保障

供给侧统筹政策、资金、项目,持续优化农村贫困地区卫生健康服务。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卫生健康项目资金累计投入1.4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累计安排1千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按照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以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主攻方向,加快改善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和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县县医院全部纳入全民健康保障工程范围,支持指导地方全面推进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合理设置移民搬迁安置点临时医疗点,解决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的问题。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指导地方通过县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或巡诊派驻等灵活方式,解决乡村缺乏合格医务人员的问题。全国已累计支援乡村两级医务人员9.8万人,726个贫困县已建立了县域医共体,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整体绩效逐步提升。

人才队伍建设:1007家城市三级医院累计派出8万人次医务人员采取“组团式”方式支援县医院;远程医疗覆盖全部832个贫困县并向乡镇卫生院逐步延伸;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中央层面累计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补充1.4万名全科医生,为村卫生室培训6万名村医、培养3万名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截至2019年底,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全面消除,832个贫困县每个县至少有1家公立医院,其中811个县至少有1所公立医院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668个县有1所县医院达到二甲,贫困群众常见病、慢性病基本能够就近获得及时诊治。

需求侧强化健康保障,精准建立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保障机制。我们配合医保部门资助农村贫困人口参保,将其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解决贫困人口看病有制度保障的问题;针对我国基本医保“低水平、广覆盖”以及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能力不足的状况,推动地方在现有保障制度对贫困人口进行政策倾斜的基础上,通过补充保险、慈善救助等多种形式,为患有大病、重病的贫困人口建立精准保障机制;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形成保障合力,将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控制在贫困家庭可承受范围之内,贫困人口看病经济负担明显减轻。

坚持救治预防双管齐下,显著改善贫困群众健康状况和贫困地区健康环境,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疾病救治建立贫困人口制度化的分类救治机制,推动健康扶贫工作落实到人、措施精准到病。

精准识别,全面摸清贫困人口患病情况:依据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高及基层医务人员简便易懂的疾病筛选原则,从数万种疾病中确定了45个重点病种和48个次重点病种,制定调查方案,组织动员全国80多万基层卫生计生工作人员,逐户、逐人、逐病核实,全面摸清农村贫困人口患病情况。通过调查核实,准确掌握了患者家庭、患者、罹患病种以及就诊机构、诊疗费用和报销等信息,建成了健康扶贫工作数据库,开发了健康扶贫动态监测信息系统,为每一位贫困患者建立了工作台账,全过程跟踪分类救治进展。请有关专家依据疾病导致灾难性医疗支出、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主要死亡因素等情况,结合中华医学会《2015年版大病临床路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历年来公布的1212个临床路径,科学合理确定了大病、慢性病等疾病分类标准,据此研究确定了大病集中救治、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的分类救治策略。

精准救治,落实到人、精准到病:针对大病,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按照群众反映集中、费用负担重、诊疗路径清晰、诊疗效果明确的原则,优先遴选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等大病作为全国首批大病专项救治病种,采取“定临床路径,定定点医院,定单病种费用,加强责任落实,加强质量管理”,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落实分级诊疗,严格医疗费用管控、引导贫困患者合理就医等规范措施,对患者进行集中救治。救治病种已逐步扩大到30种,累计救治大病患者250多万人,平均报销比例达到91%,较2016年提高了26.8%;专项救治病种的次均诊疗费用为3786元/人次,所有病种平均费用较2016年均有下降,例如胃癌、食管癌次均费用分别为5382、6376元,较2016年全国平均水平(2.01、1.76万元)显著下降。针对慢病,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慢性病患者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提供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规范管理,防止慢性病转成大病。截至目前,已分类救治1900多万贫困人口,覆盖99%的贫困患者。

精准管理,动态监测、跟踪预警:依托健康扶贫信息系统,对分类救治实行挂图作战和分级分类管理,动态监测贫困患者治疗、费用负担情况,加强指导督促。同时,根据近几年分类救治的数据,综合患病情况、治疗和费用负担情况、家庭成员结构、年龄等因素,建立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因病返贫风险预警模型,指导地方对通过预警确定的、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贫困户,组织签约服务团队开展定期随访,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对需要治疗干预的,及时指导做好住院转诊服务、落实医保扶贫政策、治疗后的用药指导和康复管理等,对经过医保政策保障、费用负担依然较重的大病、重病患者,落实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过得去。

疾病防控实行专病专防,强化健康促进,努力消除健康危险因素。将区域性重点疾病防治措施与健康扶贫精准施策、靶向治疗的工作思路相结合,以“三区三州”为重点区域,针对包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一地一策、一病一策,开展综合防治。开展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提升重点人群健康水平。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人居环境和卫生状况,构建健康环境。实施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行动,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提升健康素养。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培养锻炼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炼、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基层卫生队伍,更好地维护了贫困人口健康

几年来,卫生健康系统以党建为统领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尽锐出战,广大干部和医务人员在健康扶贫事业中扎扎实实干工作,真刀真枪谋事业,付出了汗水、心血甚至生命。贫困地区基层卫生队伍在提供精准核实、精准救治、精准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明显提高了组织能力和救治本领,有效巩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贫困地区医务人员更是展现出优良的作风和战斗力,战“贫”工作队迅速转到疫情防控战场,将健康扶贫过程中积累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运用到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战“疫”工作队和突击队作用,做到了战贫战疫两手抓、两不误,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健康扶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农村群众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地区健康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健康水平逐步提升,累计有上千万户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人口成功摆脱了贫困,健康扶贫成效显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工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关注和赞誉,这些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的机制办法,也为全球探索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难题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倒计时,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高质量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进一步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较真碰硬狠抓工作落实,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猜你喜欢

病种大病医疗卫生
五种疼痛别忍 当心拖成大病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湖南省:按病种收付费新增胃息肉等54个病种
铁力医院让百姓“大病不出县”
“新病种”等十五则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看病花钱,心里“有数”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