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急性荨麻疹验案1则

2020-01-13成,郑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4期
关键词:荆芥风团营卫

金 成,郑 琳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吉林132000)

急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皮肤过敏性疾病,以风团、瘙痒、局限性水肿为主要临床特征。笔者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急性荨麻疹1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病案举隅

患者,女,38岁,2019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当地气温骤降,考虑感受寒邪)出现散在大片红白色风团,肘关节屈侧及腹股沟多见,后背及腹部散在出现,瘙痒,略感发热,自测体温36.5℃,影响睡眠。刻诊:手足冷凉,舌质淡暗,苔白润,大便每日一行,偶有便溏,脉沉细。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证属阳虚感寒。治宜疏风止痒,温阳散寒。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处方:麻黄15 g,附片30 g(先煎),细辛6 g,甘草片10 g,麸炒白术15 g,泽泻20 g,茯苓30 g,桂枝15 g,黄芪30 g,当归20 g,荆芥10 g,防风15 g,蝉蜕15 g,白鲜皮15 g,蛇床子15 g,紫草30 g,生姜10 g。3剂(颗粒剂),每日1剂,每日3次,饭后温水冲服。

2019年10月18日二诊:服上方1剂后,患者腹部及腹股沟风团消退,四肢皮肤风团增多,仍有瘙痒,夜间明显,影响睡眠,余症同前。服上方2剂后,风团及瘙痒明显减轻。服上方3剂后,风团消退,无瘙痒,手足凉冷症状改善,舌质淡,苔薄白润,脉沉细,双侧尺脉尤甚。方用四逆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处方:附片30 g(先煎),干姜10 g,炙甘草15 g,黄芪30 g,当归25 g,桂枝15 g,细辛6 g,白芍15 g,川芎15 g,防风10 g,荆芥10 g,独活15 g,羌活15 g,桃仁10 g,红花10 g,菟丝子30 g,补骨脂20 g,鹿角霜20 g。3剂(颗粒剂),每日1剂,每日3次,饭后温水冲服。后门诊随访,患者诉手足凉冷症状明显好转,其他无特殊不适。

2 讨论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因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属于中医“瘾疹”范畴,多因机体禀性不耐,卫外不固;或因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肤;或因胃肠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搏结于皮肤,与气血相搏,则发生风团。结合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脉,考虑为素体阳虚,卫外不固,复感风寒,风寒之邪郁于腠理,导致营卫失和,风寒邪气不得疏泄透达而发于肌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曰:“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积成片。”故治疗以温阳解表、疏风散寒为主。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是仲景为治疗太少两感证而设。本例患者所用加减方中,麻黄宣散透邪,能解表散寒,开泄腠理;附子辛温大热,能助麻黄解表寒,合细辛除里寒,同时能够温肾,助先天阳气;细辛辛温,通达上下表里,外助麻黄发散风寒,内助附子温阳除宿冷;桂枝温阳解表,白芍养阴活血,两者配伍,可调和营卫;黄芪与白术合用益气固表,气旺则表实;佐以防风、荆芥,兼祛风邪;当归补血活血,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诸药合用,共奏温阳解表、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之功。可见,临证时只要辨证准确,经方治病,效如桴鼓。

猜你喜欢

荆芥风团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荆芥香里夏日爽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