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为例

2020-01-13朱江华杨学戈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汤山抗疫疫情

朱江华 张 琪 杨学戈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北京市于2020 年1 月24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北京小汤山医院积极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号召,向医院广大干部职工发出动员令。全院职工立即取消休假,坚守岗位。截至2020年4月28日,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总体运行44 天,累计筛查2175 例,确诊54例、疑似27 例;实现了“筛查零漏检、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展现了全球抗疫下的小汤山战“疫”力量。

在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以党建为引领,统筹部署抗疫工作,未雨绸缪,凝聚决战疫情的“组织力量”;加强舆情信息传播,严守宣传阵地,共筑防线,传递抗疫胜利的“精神力量”;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带团建、带工建等措施加强党建引领,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

1.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

1.1 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在建设筹备阶段即成立了小汤山定点医院临时党委,由6名党委委员组成,设书记1人、副书记1 人、纪检委员1人,临时党委是小汤山医院抗疫工作的领导核心和重要事项的决策机构。组建了工作专班驻点工作,从中心机关和市属医院抽调精干管理力量驻点工作,专班下设医疗救治、院感疾控、医疗设备和药品物资储备、舆论监测及宣传、安全生产和后勤保障、综合协调和信息化、服务保障七个工作小组协同工作,有力推动筛查治疗和运行管理各项工作。临时党委下设23个临时党支部,支部建到每个病区[2],每个支部都配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青年委员、纪检委员。临时党委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科学有效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任务,同时做好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的工作,形成工作合力,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1.2 加强正面舆情信息传播,严守宣传阵地 疫情期间,通过社会媒体及市属22家医院网站、微信、微博、搜狐自媒体等多种平台,广泛宣传报道定点医院一线人员抗击疫情的先进典型、好人好事、工作动态、典型做法等,弘扬医务人员高尚的职业精神,引导舆论,更好更快更全面地组织正面宣传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自3月16 日至4 月6 日共报道1148 篇次,自媒体阅读量801万次。其中,将结束援疆任务未休整直接到医院报到的医生尹真祯与为新建病区和改建病区日夜工作的基建狂魔杨磊推荐为“首都抗疫英雄”,将他们的照片制作成海报,张贴在公交车站、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通过抖音宣传又当库管员又当“导游员”的变身达人、健康科普专家牛国卫。通过典型模范的方式鼓励引导,使员工在无形之中强化党性教育,并提升党建工作的价值[3]。此外,医院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新冠肺炎防治的科普信息,减轻市民的恐慌情绪[4]。

1.3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党支部切实做到“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发挥职责,攻坚克难,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党支部在疫情防控任务繁重、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坚持全面履职,奋勇争先。后勤党支部书记陈丽妍,两次癌症手术后依然战斗在采购岗位上,她带领团队1 个月的时间采购了近万件医疗设备、信息化设备、物资设备等,相当于过去10年医院采购量的总和,保证了新建病区按时启用。党委开展“抗疫中的雷锋日”主题活动,通过线上接龙的方式,分享疫情期间的暖心善举。组织党员自愿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我院共计有254人参与了自愿捐款活动。

1.4 强化监督,确保打赢防控阻击战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覆盖面广、资金量大的特点,医院纪委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的指示要求,针对医院建设、运行不同阶段的特点,明确了在干部履职、资金使用、物资捐赠、人员管理、应急物资采购等10个方面的重点监督事项。成立由医院-科室-支部-职能部门共同搭建的监督机构,制订了《督导检查实施方案》,建立监督日报和每周重点监督的工作机制,建立由驻委纪检组派驻医院联络员制度,设立监督举报热线和监督邮箱,以此形成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监督体制机制。通过监督,使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督促大家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部署要求上来,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确保医院各项应急工作扎实到位;努力查找分析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并督促有关处室整改落实;对于违纪违法的行为,纪委采取严肃的问责。

1.5 关心关爱,解除员工后顾之忧 团委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推出“守护天使子女关爱计划”,由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为一线医护人员学龄子女免费提供线上辅导;邀请志愿者为广大职工提供理发服务;与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系,发起“暖心盒子”公益活动,每周通过快递到家为一线医务人员家庭发放蔬菜和水果大礼包;为医疗队员过一个难忘的生日;通过医院“心理驿站”和北京安定医院线上心理服务平台,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关爱服务,开展线上测评、需求分析、音乐疗法、穴位按摩、气功导引等多种形式的放松训练,缓解医疗队员由于压力造成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问题。通过这些活动,解除了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抗疫战斗中来。

1.6 志愿招募,重新燃起战斗热情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临时性、碎片化的工作涌现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若派专人值守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党委决定启用院内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来承担这些工作,团委具体组织实施,全院职工积极响应,共有近300人报名参与,岗位涉及筛查大厅医生岗、护士岗、收费员岗、引导员岗,还有出院患者服务信息岗、医务总值班岗、员工患病陪护岗等,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党委还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团委组建了青年突击队,承担起了大量物资出入库的搬运工作。广大党员、团员、志愿者放弃休息时间、不计报酬、积极参与,为抗击疫情的战斗点燃新的热情与激情。志愿者队伍的建立为应对危机提供了可随时支配调动的机动保障力量[5]。

2.以党建促业务,统筹部署抗疫工作

2.1 创新组织形式,力求平疫结合 从22 家市属医院选派千余名医务人员,专业涵盖呼吸、感染、重症、急诊、儿科、中医、检验、放射、药剂等,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和防护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组建起一支精锐的抗疫战斗队,逐步探索形成了平时分散工作、战时集中管理的组织管理新形式。

2.2 完善运行机制,明确工作流程 由于小汤山医院主要承担的是境外来(返)京人员的筛查工作和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任务,工作专班各组结合新的任务,反复推演、调整方案、优化流程,制定《关于开展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方案》《机场转运人员医学观察流程》《集中隔离点(居家观察)人员医学观察流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物资需求论证及决策流程》等制度流程百余项,使整体防疫工作的流程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此外,建立行政、医疗、信息总值班制度,24 小时值守,保障救治工作连续畅通;制定重要事件及重要人员报告制度,建立不良事件上报机制,确保医疗质量安全;还与其他市级新冠肺炎收治定点医院形成远程会诊机制,促进医疗协同,保证医疗质量。通过各项制度的制定,使得工作流程清晰,运行机制畅通,提升了管理效率与效果。

2.3 创新治疗模式,提高救治效果 为尽快使确诊患者康复,医院采取中西医结合、康复、心理疏导联手的治疗模式。一是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法,组建了西医会诊组和中医会诊组,每天对确诊病例逐一讨论,在使用西药抗病毒药物基础上,应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并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适时调整中药方剂,根据病情辅助耳豆、穴贴、拔罐、经络、八段锦等治疗手段。二是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康复师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开展呼吸康复和肢体康复训练,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和心肺功能。三是开展心理疏导,针对患者恐惧心理、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问题,由专科医生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治疗。通过综合治疗,提升了患者的救治效果。

2.4 建筑设计科学,提升医患体验 在新建病区内,所有的房间都设置了独立的送风、排风系统,病区内的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空气压力阶梯性递减,保证空气从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可以有效避免空气污染。病区都包含“三区两线”的交通流线和齐全的功能用房,通道设有门禁系统,避免发生穿行错误导致的污染。病房设备带都有氧气、负压吸引、电源、网络接口,抢救室还有压缩空气,保证了各种治疗抢救设备的使用和数据传输,在病房内实现了网络、电话、电视、广播全覆盖。在患者通道增加了隐形防护窗,防止意外伤害;扩大医务人员休息区域增加天井,提升了采光和通风效果;病区内墙和外墙都设计不同颜色的彩色喷涂,提升视觉效果减轻精神压力。

2.5 实施智慧医疗,助力诊断治疗 医院实现了5G 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疫情防控影像智能诊断。每个床位都设有医患可视对讲系统,患者随时能和医生护士“面对面”交谈。信息中心将HIS、PACS等智慧系统‘延伸到床边’,医护人员及患者可以随时查看病历、医嘱、检验化验、检查报告单、影像图片、体温单、个人住院日清单等信息,保证了医嘱和病历的准确性、实时性。建立放射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可高效处理每个病例的所有CT图像,对于病灶区域进行量化评估,在几秒之内完成定量分析,如果由影像医生完成分析要耗时5 ~15分钟,AI辅助临床更快速准确判断病情及疗效评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此外,还有送餐机器人、智能音箱、手机点餐、移动支付等,“黑科技”极大提升了医患体验度。

2.6 突出人文关怀,营造暖心氛围 护理部筛选会英语、法语、韩语和日语的护士,实现与患者无障碍交流;加强科普宣教,制作中英文对照沟通卡及漫画版健康宣教手册;组建小儿静脉治疗团队,减轻患儿穿刺痛苦;发挥中医护士优势,自行编排八段锦和呼吸操,促进肺部快速康复;建立由精神科护士组成的心灵“疫”站;还开展“每日一课”技能培训,组织病区环境布置、背包设计、折纸比赛等人文关怀活动,营造小汤山“家”的氛围。也许只是一次筛查、一次简单的治疗、一次匆忙的相遇,护士都会把写着暖心话语的小纸条隔着玻璃窗给筛查人员和确诊患者看,会在防护服上随手涂鸦,会为过生日的人员送上自制的小礼物,会陪伴小朋友画画等。让整个病区充满人文关怀,营造出暖心氛围。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北京小汤山医院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强化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带领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战斗中,创新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救治模式,广大干部职工夜以继日,无私奉献,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

猜你喜欢

小汤山抗疫疫情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战疫情
团结抗疫
在小汤山致火神山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北京小汤山启用AI黑科技再“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