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畜牧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01-13孙锋博西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文│孙锋博(西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是研判畜牧业生产形势、制定发展政策和编制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做好畜牧业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做好畜牧业统计工作,能及时把握并有效解决畜牧业生产及发展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新形势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统计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权威性,不断提升畜牧业统计监测水平,更好地指导畜牧业健康、有序、有效发展。
一、西藏自治区畜牧业统计监测概况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是西藏自治区“小康之基、发展之本、稳定之要”,其所占比重较大,直接关系到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农牧区、农牧民的增产增收和“三农”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是关系畜牧业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是指导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关键举措。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多年的努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畜牧业统计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管理范畴,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据行业数据统计,2020年西藏自治区牲畜存栏1748万头(只),其中牛673万头、羊994万只、生猪50万头、马属动物31万头(匹)。
二、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大多数基层统计人员属于兼职,且工作调动频繁,影响统计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时对上报的数据审核不重视,如存栏与出栏的逻辑关系,能繁母畜与新生仔畜的逻辑关系,畜禽肉奶单产是否符合实际水平,同时存在统计台账不健全、统计报表不规范、内容不完整、计量单位不统一等现象,在数据汇总时容易造成差错。
2.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个别统计人员不注重畜牧业知识学习,不了解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造成报表数据存在明显错误,与实际情况不符。
根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成果,一头牦牛年产奶量在100~260千克,一头未改良黄牛年产奶量在350多千克,一头犏牛年产奶量在400~500千克,改良一代黄牛改奶牛产奶量在1231千克,改良二代年均产奶量在1849千克,改良三代年均产奶量在2409千克。成年牦牛胴体重为120~165千克,犏牛胴体重120~180千克,绵羊成畜胴体重10~30千克,山羊成畜胴体重10~20千克,藏猪成畜胴体重20~30千克,藏鸡成年胴体重0.75~1.25千克,拉萨白鸡成年胴体重1~1.5千克,统计人员上报数据有的与之不符合,而且数据上报不及时,质量有待提升。
3.行政指标影响畜牧业统计工作。个别县、乡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在牲畜出栏数不能提高的前提下,只能提高肉蛋奶单产水平,上报的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4.缺乏沟通,存在漏统情况。应主动与统计部门加强沟通,随着西藏自治区畜牧业转型升级,规模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养殖经营主体规模比重提高,但肉蛋奶产量没有纳入统计范围,存在漏统现象。
三、意见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应加强领导和沟通,协调好畜牧统计监测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充分认识只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才能为有关规划的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提供可靠的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消除人为因素干扰,严防畜牧业统计工作弄虚作假问题发生,杜绝随意编造数据和篡改数据的现象,形成良好的依法统计工作局面,保障统计监测数据准确、真实,汇总上报要及时。
2.加强业务培训,强化统计队伍建设。要求统计人员熟悉业务,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责任心要强。在保持基层统计人员队伍相对稳定的同时加强培训。对于刚接触统计工作的人员,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保证统计工作的衔接与连贯,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畜牧业统计工作。一是主动与统计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和业务沟通,对统计工作进行规范和完善。二是将规模化养殖场、专业合作社纳入统计范围,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合作社由所在乡镇进行统计,规模养殖场由所在县进行统计。三是统计部门对农牧民屠宰自食和屠宰后出售的畜禽计算肉产量,对出售的活畜禽,不管是否屠宰进入市场或加工,只计算产值不计算产量,农业农村部门对统计期内凡是自食和进入屠宰环节的畜禽都计入肉产量。四是对牲畜生产性能进行规范,相关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应对不同畜种肉奶生产性能提出参考性意见指标,各地市结合当地饲养条件和养殖水平,立足实际,明确不同畜种的生产性能,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生产性能大起大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