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农经济下的中小规模养猪户何去何从

2020-01-12王克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0年21期
关键词:养猪户养猪场养猪

文│王克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我国养猪产业是从小农经济下的养殖一步步发展起来的,随着农村人口外流,同时受“猪周期”反复冲击,规模化养殖不断扩大,养猪收益占家庭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等因素影响,传统每户养殖一头和几头作为副业的散户基本被淘汰。近年来,由于对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农村土地的规范管理和非洲猪瘟肆虐等因素,农村每户养殖几十到几百头,作为主业的中小养猪户也步履维艰,生存空间在不断被压缩。新时代下,如何定位和保障中小规模养猪户的发展,对小农经济下的养猪产业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规模化养殖是发展方向,但不是惟一形式,中小规模养殖仍将是我国生猪供应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地,稳定农民生活的致富经,规模化养猪产业的后备军。

一、中小养猪户的特点和优势

1.养殖基础扎实,有大量的从业者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18年年底,全国生猪4.28亿头,产量5403.7万吨,生猪年出栏量50头以内的养猪户占全国出栏量的四分之一,500头以内的占一半左右。我国2600万个养猪场户,99%是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中小场户。中小养猪户从业基数大,养殖时间久,主动积极发展意愿强,是今后中小规模养猪继承与发展的主要动力。

2.粪污产生和耗水分散,环境污染治理和集中供水压力小。畜禽养殖污染是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通常养猪场周边环境有一定自我净化的循环能力,但如果粪污排放量超出环境的承载量,极易造成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严重污染。提高粪污处理率,可以有效缓解粪污排放造成的环境压力,但大量且集中的粪尿污水处理,需要大体量的成熟设备、充足的处理空间和充分的处理时间。在规模化养殖场存栏量较高的情况下,粪污处理量能否完全消化产生量,处理后的粪污排放能否达到标准要求,以及达到标准的排放物集中大量排放时是否继续造成污染等仍面临各种考验。

同时,生猪养殖冲洗圈舍耗水量大,水资源不够充沛地区集中供水系统面临挑战。相比之下,中小养猪户在这方面的压力小得多,粪污产生量相对分散,充分利用处理设备和技术的情况下,处理时间长,发酵更彻底,变废为宝与种植业相结合,发展良性循环经济,不仅减少了污染源,更提供了优质肥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一举多得。

3.中小养猪户单体体量小,投资门槛和管理成本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效果显著。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是重点和根本。农村地区发展养猪业,不仅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是养猪大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养猪户收入的主要经济支撑。

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是农村发展养猪业的主要优势资源,“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养猪的利润空间近年来虽被逐渐压缩,但因其投资门槛灵活以及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本领,因此仍是农村地区效益较高的产业。部分贫困地区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帮助贫困户发展养猪业,带动脱贫致富效果显著。贫困地区发展养猪业要靠内生动力,尤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文件相继发布后,很多人工驯养野生动物扶贫产业的养殖户面临转产,需要适合当地新的扶贫产业发展,目前正值我国生猪生产缺口较大时期,养猪替代特色野生动物养殖转产地区大有可为。

4.缓冲重大疫病传染风险,为规模化养猪场的兴衰更替提供充足的预备队。规模化养猪场设施设备建造规范,疫病预防和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完善,产品质量更易把控,但随着养猪业的高度集约化,疫病发生的情况比过去要复杂得多。大型猪场一旦发生类似于非洲猪瘟等传染性、致死率高的疫病,其损失是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遭受损失后,资金缺口大,复产周期长。中小规模猪场的分散养殖在疫病传染途径上有缓冲作用,可有效分散急性传染病带来的风险。同时,随着中小养猪户的圈舍设施建造不断升级,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可适时发展成为规模化养殖企业。

二、中小养猪户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猪场建设地址不合理,配套设施落后,粪污处理跟不上。现在的中小养猪户大都是从传统养殖发展而来的,最初建设时,有的在村里、有的在村边、有的在河边,随着自身规模慢慢扩大,旧址建设投入成本逐渐增高,以及受养殖用地审批政策困难和环保检查严格等原因,很多中小养猪场没有搬离原址。因此,由于养猪圈舍设施简陋和缺少专业粪污处理装备产生的噪音、气味、粪尿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和水体环境产生恶劣影响,也是中小养猪户饱受诟病的关键因素。

2.养殖技术水平提升慢,饲料和兽药使用不够规范,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中小养猪户一般凭经验养殖,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匮乏,对新优种猪、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装备设备掌握应用不够及时。部分养殖户在饲料选择上图便宜,兽药使用上“图保险”加大使用量,对国家兽药使用规范和食品质量安全规定掌握不够,存在抗生素、重金属饲料添加超标和违规使用限用药、禁用药风险等,猪肉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安全难以掌握。

3.组织形式散乱,未形成联合体,应对风险能力差。目前,中小养猪户联合合作意识不足,大部分处于单打独斗状态,难以充分了解政策,用足政策,市场信息掌控不及时,在兽药饲料、生猪出售价格方面没有话语权,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声和内部协调组织。

4.基层兽医诊疗力量不断弱化,中小养殖的补贴力度不足。在传统每户养殖几头猪的时代,乡村兽医可以依靠诊疗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同时乡镇通过购买服务给予适当补贴。随着传统养殖的退出,乡村兽医收入骤减,补贴难以维持生活需要,很大一部分兽医都已转行,加之兽医老龄化趋势明显,基本没有新生队伍补充,基层兽医诊疗和疫病防控力量持续弱化,中小养猪户在养殖过程中的疾病诊疗和疫病预防存在很大难度。政府对于猪场建设与养猪相关补贴大部分集中在规模化养猪场,间接提高了中小养殖场的成本,以致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三、新时代下中小养猪户的发展建议

1.加强政府规划引领,保障中小养猪户生存空间。充分认识到中小养猪户在吸纳农村劳动力、带动农民增收、分散环境污染治理压力以及充当规模养猪企业补充力量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合理确定本地区大中小规模化养殖结构,从规划上满足中小养猪户养殖需求,在政策、用地、资金上提供保障,留出空间。生猪调出县根据粪污处理能力、环境承载度有序发展养殖规模,生猪调入县也要保证一定的自给率,确保全国中小养猪场出栏量稳定在总出栏量的30%以上。

2.完善从繁到销全链条服务,加大圈舍设施建造补助。完善县域内全产业链条的服务保障,在猪场建设指导、种猪精液仔猪供应、安全饲料兽药供应、兽医诊疗服务和疫病防控服务、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屠宰加工、销售体系建设、猪肉产品质量抽检、生猪养殖保险等方面保障发展需求,确保中小养猪户不在养殖环节卡脖子,不在“猪周期”反复冲击下失去基本运营能力。

中小养猪户在设施建设上往往舍不得、没能力投入,直接导致养殖设备简陋、周边环境差、疾病发生率高等问题。对于现有和打算发展养殖的、有一定养殖技术基础的,应加大设施设备建造补贴力度,指导建设规范猪场、先建后补,配备基础必需的养殖管理和粪污处理设备,改善养殖场周边环境,提高工作环境,降低疫病造成的损失和风险。打造出一批精品中小规模的养猪场。

3.重点做好粪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种养结合发展。粪污也是资源,关键在于怎么用。沼气池发酵技术是中小型猪场粪污处理的纽带。通过发展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养猪场与种植园结对,沼液沼渣就地就近运输利用,形成一套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容易复制的“粪—沼—田”粪污资源利用模式,从增加环境压力到为环境做贡献,可有效解决中小猪场粪污污染问题。

引导中小养猪户自觉做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沼气池建设技术和发酵技术成熟,可以通过一次性指导建设。但控制粪源中消毒剂、重金属、抗生素等含量在安全范围内,以确保沼气池正常运转和沼液沼渣质量需要养猪户做好把控,沼气池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基本维修需要政府加强技术培训和使用回访,发酵完成的沼渣沼液如何运输、如何施用需要与种植园做好对接等。

4.丰富技术培训形式,提升生猪养殖水平,创造差异化需求。中小猪场也可以有规模化生产模式,在猪场设施配套、养猪生产技术管理和生猪产品质量把控,都需要认真规划和设计,现代化的中小养猪场是一个完整的小型系统。发挥养猪户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政府培训形式,提高养猪户自诊自医能力和规范饲料兽药使用。同时,着眼特色,在大型养殖业圈子外独辟蹊径,发展定制猪肉、“土猪肉”等多种形式,满足差异化需求,避开同质化竞争。

5.告别单打独斗,强化县域内组织化建设。从养猪户的根本利益出发,迎合时代发展,将县域内的个体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中小猪场通过协会等模式联合起来,形成区域内的饲料选择、兽药使用、重大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推荐与约束。让广大中小养猪户成为一个沟通有效、齐力合心的有效组织,通过政府与协会的对接管理、辅助调度,灵活猪肉收储模式、调节供应规模,在重大疫病上联防联控,在破解“猪周期”难题上做文章。在国家支持的东风下,相信小猪场也会有大舞台。

猜你喜欢

养猪户养猪场养猪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影响农村养猪户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基层养猪场户非洲猪瘟防控实用技术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影响农村养猪户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影响养猪户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