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治肺结核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
2020-01-12张新
张 新
(铁岭市结核病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结核病属于传染性疾病,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肺结核是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1]。近些年,我国肺结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公众对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知之甚少,很多结核病患者因为缺乏相关的保健知识,所以在患病后不能意识到结核病的危害,而且由于结核病治疗周期长,多数患者缺乏长期治疗的恒心,从而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2]。因此,对结核病患者特别是初治的肺结核病患者,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强化患者对结核病相关防治知识的认知,增强其治疗的信心,进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帮助患者康复,进而避免结核病的复发[3]。本研究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的80例初治肺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健康教育路径组,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健康宣教,健康教育路径组遵照健康教育路径方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初治肺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分析健康教育路径方案对初治肺结核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的80例初治肺结核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且符合《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的标准。其中健康教育路径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18~75岁,平均年龄为(46.51±1.46)岁;病程为1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1.6±0.4)年;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4例,高中5例,初中16例,小学及以下15例。常规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17~74岁,平均年龄为(45.46±2.34)岁;病程为1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1.7±0.3)年;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5例,高中4例,初中15例,小学及以下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教育程度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健康教育,包括: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群体教育及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宣教。健康教育路径组遵照健康教育路径方案表对患者进行宣教。具体为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结合临床宣教经验,设计健康教育路径方案表。表中内容包括:①护士用亲切的态度向患者介绍医务人员和病区环境,帮助患者较快适应环境,消除患者忧虑和紧张的情绪。②护士向患者详细地介绍需要检查的项目及意义、标本留取的方法、留取的时间及注意事项。③护士向患者耐心地宣教肺结核病传播途径及消毒、隔离知识,并安置排菌患者单居一室,病室内保持通风良好,每日紫外线消毒,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痰纸投进痰桶内,医院工作人员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灭菌处理,痰纸统一焚烧。指导患者在同桌共餐时使用公筷,餐具煮沸消毒或用消毒液浸泡消毒。被褥、书籍在烈日下暴晒不少于6 h。④护士向患者认真地讲解抗结核病治疗期间药物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坚持用药的必要性。使患者认识到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不过早停药是化疗成功的关键。由于患者接受抗结核病治疗时间长,为保证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加强宣教、督促患者按要求服药,指导患者定期复查,以利于医师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继续巩固治疗,至疾病痊愈。⑤护士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指导,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营养疗法。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戒烟酒;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和营养的合理搭配,有利于增强患者的食欲,并为患者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使其在进餐时心情愉悦。⑥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制订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患者病情允许时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但应避免劳累和重体力劳动;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⑦护士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大多数初治肺结核病患者担心疾病的治疗效果,导致患者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使肺结核病患者不愿意与他人沟通,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并向患者详细介绍护理方法、疾病防治知识,使患者对肺结核病治疗过程形成正确的认识,以健康知识和成功案例为指导,增加患者治疗结核病的信心,使患者配合医务人员积极接受治疗。健康教育路径方案的实施由责任护士按照健康路径方案表的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对教育效果进行评定并记录,确定患者未掌握的知识点,对此重点进行宣教,并再次对教育效果进行评定并记录,以增强肺结核病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直至其完全掌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分 健康教育路径组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分是(94.15±3.21)分。常规组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分是(82.15±3.11)分。健康教育路径组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分优于常规组(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 健康教育路径组护理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是(63.21±2.51)分;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是(94.83±4.44)分。常规组护理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是(63.26±2.21)分;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是(82.12±4.12)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性并不明显(P>0.05);护理后健康教育路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P<0.05)。
2.3 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 健康教育路径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是(94.56±3.27)分,常规组的满意评分是(82.45±2.60)分。健康教育路径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发病后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盗汗等临床症状[4]。如果能够早发现和早诊断,患者通过及早治疗、及时用药,可促进结核病的痊愈[5-7]。由于患者缺乏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结核病化疗时间长,部分患者对结核病治疗缺乏信心,存在悲观心理,导致患者不能坚持按疗程接受化疗;一些患者抗结核病治疗后病情好转,未经医师允许,擅自停药,所以经常引起结核病复发,同时还可能使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最终使结核病难以治愈[8-9]。研究表明[10],在抗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给予结核病患者有效干预,可使患者掌握肺结核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同时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对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灵活运用知识手册,健康教育讲座,给予患者“一对一”指导和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促进患者对结核病的充分认识,从而使患者正确对待治疗过程,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消除或减少影响他们健康的风险因素,以达到加速身体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1-12]。在这项研究中,健康教育路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分显著提高(P<0.05)。对于初治肺结核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措施。
本研究中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对健康教育路径组患者遵照健康教育路径方案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显示:健康教育路径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分是(94.15±3.21)分,常规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分是(82.15±3.11)分,健康教育路径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分优于常规组(P<0.05);健康教育路径组护理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是(63.21±2.51)分,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是(94.83±4.44)分;常规组护理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是(63.26±2.21)分,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是(82.12±4.12)分,健康教育路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健康教育路径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是(94.56±3.27)分,而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是(82.45±2.60)分,健康教育路径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方案进行健康宣教,可促进患者对结核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路径方案适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