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深浅知多少

2020-01-12宁尚圣武美丽贺亚辉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0期
关键词:病位灵枢筋骨

宁尚圣 ,武美丽,贺亚辉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湖南 衡阳421009)

针刺的深浅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医家对针刺深度颇有争议,缺乏统一的认识。本文以经典医籍为依据,从临床实际情况出发,从多个角度分析影响针刺深度的因素,以期为临床合理掌握针刺深度、提高针刺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1 三因制宜

《灵枢·四时气》言:“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夏取盛经孙络……秋取经输……冬取井荥。”提示针刺深浅要顺应自然变化规律。《灵枢·终时》言:“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灵枢·本输》言:“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输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输之分,欲深而留之。”邪气对身体损害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身体也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针刺时应顺应季节、气候变化规律。目前,普遍认为春夏季节宜浅刺,秋冬季节宜深刺[1]。

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差异也会影响人体体质与健康,针刺治疗也受其影响。《素问·宝命全形论》言:“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素问·异法方宜论》言:“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南方者,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同一疾病,不同体质人群会呈现不同疾病状态,针刺治疗亦有不同。《灵枢·逆顺肥瘦》言:“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也……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肥胖、体质强壮、血气充实或气涩血浊者,可采用深刺手法以祛除邪气。性情急躁、形体消瘦者,婴幼儿,血气不充或气滑血清者,宜浅刺[2]。《灵枢·根结》言:“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提示血气充实、肌肉强劲者,可深刺;生活安逸、身体柔弱、肌腠不充者,宜浅刺[3]。《灵枢·终始》言:“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提示秋冬季节和肥胖者针刺宜深,春夏季节和瘦人针刺宜浅。可见疾病的发生存在季节性、地域性、体质性差异,针刺时,应依据“三因制宜”理论调整针刺深度[4]。

2 深浅在志

《素问·宝命全形论》言:“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汉代名医郭玉言:“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针刺时医者要注重辨别虚实,进针和留针时要集中精力,保持针体深浅适宜,可见针刺技术中针刺深浅程度最难掌握。

3 因“病”制宜

病因不同,针刺深浅程度亦不同。《灵枢·寿夭刚柔》言:“得病所始,刺之有理。”针刺时首先要明确病因。又言:“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了解病因后,要顺应时令,根据具体病证治疗。如外感咳嗽,当“浅刺疾发”;内伤久病者,当以“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5]。

病证不同,针刺深浅程度亦不同。《灵枢·阴阳清浊》言:“故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灵枢·终始》言:“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极出其邪气;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灵枢·卫气失常》言:“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者浅之,甚者深之。”实证、里证、阴证等可采用深刺法治疗,虚证、表证、阳证则选用浅刺法治疗[6]。因证施法,补泻手法与针刺深浅亦有联系。深刺为泻法,浅刺为补法。《难经》言:“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营置气。”卫为阳、营为阴,卫位较浅,营位较深,与针刺补泻原则相适应。补法以浅部留针得气,深入可纳气至虚处,取“从卫取气”之意;泻法以深刺留针得气,引针浅出,取“从荣置气”之意。营卫补泻法强调在深浅不同部位行补泻手法[6]。

病位不同,针刺宜有所不同。《灵枢·寿夭刚柔》言:“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筋骨有病可针刺经脉,皮肤有病可针刺外之络脉。针刺从皮肤至筋骨是由表及里的过程,要注重不同部位的针刺深度。《灵枢·终始》言:“手屈而不伸者,病在筋,伸而不屈者,病在骨,在骨守骨,在筋守筋。”病位在筋,不可误刺于骨;病位在骨,治疗不可误治在筋[7]。如胸背部或头面部要浅刺,腰腹或四肢要深刺。

4 安全因素

针刺安全是针刺最基本的问题,针刺深浅得当是衡量针刺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素问·刺要论》言:“深浅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提示不可随意针刺以免损伤五脏。按照腧穴部位确定针刺深浅程度,通常头面和胸背部的腧穴宜采用浅刺,四肢、臀及腹部的腧穴宜采用深刺。同时根据针刺的深浅程度选择对应长度的针具,便于操作,提高安全性。从安全角度讲,针刺深浅指在针刺允许的最大范围内能起到功效的针刺深度,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5 小结

针刺深度是针刺过程最难掌握的技术之一,受诸多因素制约[8]。在针刺中,深与浅是作为相对的定义存在的,难用现代技术预测或规定具体的深度,需要综合病性、病因、病位、时令、地域、体质等诸多因素确定。

猜你喜欢

病位灵枢筋骨
芒种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筋骨 道德 温度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采采卷耳
文贵有“筋骨”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