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反复丹毒验案1例※
2020-01-12袁毅飞周艳丽袁士鑫
袁毅飞,周艳丽,高 凯,袁士鑫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
患者,男,33岁,2018年2月18日初诊。现病史:患者于2018年1月下旬(2 d前)因过度饮酒出现小腿外侧不适,局部微红,次日红肿范围增大,伴有热感,疼痛难行。于当地社区医院诊断为“丹毒”,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1周后红肿消退,疼痛消失,患者自述已痊愈。2018年2月上旬患者连续数日食用火锅、饮酒后再次出现小腿红肿疼痛。于当地社区医院继续用抗生素治疗1周,治疗后红肿不减,反而局部皮肤发热,疼痛加重,难以行走,遂到笔者处治疗。刻诊:患肢小腿胫前中上部皮肤红肿,触之有烫手感,疼痛剧烈,体温38℃,精神较差,痛苦面容,小便短赤,大便正常,舌红,苔黄厚腻,脉滑偏数。中医诊断:丹毒。证型:湿毒蕴结证。治以疏通经络,清热利湿解毒。治疗方案:①围刺局部肿大部位,行常规针刺,选用0.30 mm×40 mm 一次性针灸针,针刺深度20~30 mm,泻法,快速针刺不留针。②刺络放血:在红肿部位用20 m L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快速针刺8~15针,用5号火罐快速吸附放血,放血量10~20 m L。③蒜泥贴敷:用新鲜多汁的独蒜捣碎成蒜泥,贴敷20 min。治疗1次,局部红肿消退,稍有疼痛,隔日继续针刺放血治疗,治疗后红肿消退,疼痛消失,痊愈后未再治疗。2018年5月10日,患者连续饮酒15 d,小腿外侧再次出现红肿不适,皮肤红肿有热感,疼痛不明显,较前几次症状减轻。按照前法进行围刺放血治疗,治疗1次后不适症状消失,嘱咐患者要注意饮食,少食辛辣,戒烟戒酒。随访12个月未再发作。
按语:本病属中医“丹毒”范畴。《黄帝内经》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熛疮疡。”《外科大成》中将下肢丹毒称为“腿游风”。下肢丹毒在临床中最多见,具有游走性、反复性的特点。中医认为,丹毒的形成主要是因外感邪毒侵入皮肤肌肉,随经络而停留体内,痰湿瘀滞经络,气血流通不畅,导致瘀毒互结,疼痛难忍。患者素体肥胖,喜食肥甘辛辣之品,平时喜饮酒,饮食不节。舌红,苔黄厚腻,皮肤发红发热,此乃湿热夹杂、毒热盛行之候,诊断为实热证。《黄帝内经》提到“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故治疗上予快刺不留针,首选围刺法,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能够截断疾病的蔓延。丹毒主要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局部淋巴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1]。刺络放血法主要是在皮肤浅表组织刺破络脉使其出血的方法。刺络拔罐法是在刺络使其出血的基础上,再给予拔罐治疗,通过罐内负压促使瘀毒排出。刺络放血法具有行气、活血通络、祛瘀生新、除湿排毒的功效;拔罐具有清热利湿、疏通气血、祛瘀解毒的作用[2]。在红肿发热疼痛明显部位,通过针刺手法刺破局部相应的毛细血管和淋巴血管,使感染病毒的血液和组织液排出体外[3],加快局部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独蒜具有拔毒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促进疾病好转。本例患者属于痰湿体质,平时饮食不节,毒瘀体内,湿热下注,导致丹毒反复发作。西医首次使用抗生素有一定效果,长期使用后机体产生耐药性,故再次使用效果不佳,采用针刺治疗可促进机体局部应激反应,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