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秫米汤加减治疗抑郁障碍验案1例※

2020-01-12段玉香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期
关键词:情绪低落舌质汤加减

段玉香,席 斌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450046)

半夏秫米汤首载于《黄帝内经》,原为治疗失眠而设。抑郁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常见心理障碍。笔者在临证过程中发现半夏秫米汤治疗抑郁障碍疗效较好,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1岁。2018年12月5日初诊。主诉:情绪低落、失眠1个月。现病史:1个月前与人生气后周身乏力,伴恐慌,易怒,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夜间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晨起仍觉疲乏,日间易疲劳,不愿与人交流,纳差,无食欲,二便调,舌质红,苔厚,脉弦滑。专科检查示:神志清,精神差,自制力可,未发现幻觉、妄想,情绪抑郁伴焦虑,强迫观念,躯体化。西医诊断:抑郁障碍。中医诊断:郁病。证型:气郁痰结。中医治疗以理气解郁、疏肝健脾、和胃化痰安神为治则,给予半夏秫米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薏苡仁40 g,姜半夏10 g,夏枯草30 g,炒酸枣仁18 g,茯苓15 g,合欢皮30 g,北柴胡15 g,当归15 g,麸炒白术15 g,炒白芍15 g,狗脊10 g,郁金15 g,甘草片5 g。7剂,每日1剂,水煎400 m L,早晚分别服用200 m L。2019年1月2日二诊:服上方后睡眠改善,纳食改善,大便稍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上方加川厚朴10 g,炒枳实10 g,7 剂,每日1剂,水煎400 m L,早晚分别服用200 m L。1周后电话随访,患者诉诸症明显好转,无其他不适。

按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专科检查,确诊为抑郁障碍。抑郁障碍初期以气机郁滞为主,随着病情发展,气郁生湿,湿郁生痰,致痰湿交结,舌质红,苔厚,脉弦滑,辨证为气郁痰结,予以半夏秫米汤加减治疗。方中重用薏苡仁、姜半夏、茯苓、白术等健脾和胃、利湿化痰之品,佐以北柴胡、郁金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酸枣仁、合欢皮解郁安神,患者用药后睡眠明显好转。全方以健脾和胃、利湿化痰为主,胃和则神自安,能令人瞑目安睡。

2 理论探讨

抑郁障碍是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快感缺失、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焦虑或伴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多反复发作,大多可以缓解,部分可有遗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抑郁症是常见的抑郁障碍,根据症状的数量、类型及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抑郁。中医认为抑郁障碍总的病机为七情郁遏或情志过极导致脏腑功能失调[1]。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最突出的症状[2],可能促使抑郁症的发作[3-4]。研究表明,睡眠障碍先于抑郁症出现,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且治疗困难[5-6]。基于失眠与抑郁障碍的双向关系,可以明确失眠是可预测抑郁症的一种前驱症状。

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原文载名“半夏汤”,“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原方只有两味药,“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后世医家多沿用《黄帝内经》中此方为基础方化裁治疗失眠,如《肘后备急方》中半夏茯苓汤,《千金方》中半夏千里流水汤,《三因方》中温胆汤等[7]。半夏逐痰饮而和胃,秫米补阳明燥气之不及(因药房常不备秫米,今医多以薏苡仁代之),而渗其饮,饮退胃和,寐可立至。故本方有和胃化痰、调和阴阳之功。研究表明,半夏秫米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有关[8]。

3 小结

肝气郁结,情志不疏,气郁则生痰,痰气交阻,致心神失养。心主神明,心神难安则夜不能寐。说明抑郁障碍与睡眠障碍关系密切。半夏秫米汤有和胃化痰、调和阴阳之功,对抑郁障碍尤其伴睡眠障碍者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情绪低落舌质汤加减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清明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一例因学校适应困难致焦虑情绪的心理问题案例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