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观念”素养培育的历史教学研究
2020-01-11陈金梅
摘 要:时间和空间是进行历史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生在学习时空观念的形成,不仅是课程的内在需要,也是其核心素养形成的必要条件。在课程改革背下,核心素养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对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教师在教学中需重点研究的课题,时空观念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设计特定时空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观察、体验,形成时空思维,把握历史人物、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对历史变迁、发展、延续等形成深入认识,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让素养落地。
一、 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的必要性
(一)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将学科素养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其中时空观念便是重要内容。同时针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目标。时空素养的形成,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史实实际和特定空间、特定时间之间的联系,认识到划分历史空间与历史时间的多种方式,然后运用不同方式将历史叙述出来。同时能够在时空观念影响下,能够使学生建立历史人物、历史时间、历史现象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且在时空框架下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统一和多样、延续与变化、整体与局部,然后将此作为依据,合理解释史实。在了解现实社会过程中,可以将对象放在具体时空下考察。
(二)学生时空素养急需提升
针对学生当前时空观念形成现状来讲,多数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时,对于历史当中涉及的地点、时间、事件、人物等,经常会发生记忆错乱的问题。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够重视对历史知识之间关系的梳理,即使对历史关系进行梳理,也往往是运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高中历史教学在实施时,在培养学生时空素养时,培养力度往往不够,学生时空观素养急需提升。
(三)学生能力增强的需要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首先,有利于其历史思维的形成,就历史思维来讲,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最基本的便是时空观。其次,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网络的形成,学生通过运用时空素养,能将零散的知识集中在一起,形成知识脉络和知识体系。最后,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并且形成大历史观念,就大历史观念来讲,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互补和知识迁移贯通,另一方面是对主流发展趨势的把握,然后在实际学习中运用横向、纵向方式将知识有效联系在一起。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时空观念的形成必要性十分明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时空培养的重视程度,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二、 培育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策略
(一)利用历史发展时间轴
历史事件在发生时,通常会经历较长时间,发展历程也比较曲折,时间轴能够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实现对历史发展的构建。以《两极格局的对峙》为例,发生的时间是从1946到1955年,针对这种具有连续性特点的时间段,可以利用时间轴将历史发展进程为学生清晰呈现,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良好时空观念素养的形成。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将其分成这几部分讲授,1946年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也就是“杜鲁门主义”,它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相继成立;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夏,条约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也比较多,教师可以使用时间轴,将不同时间段发生的重大事件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发展进程,进而实现时空观念素养的提升。
(二)注重比较法的运用
比较法属于历史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时,比较法有明显的优势,比较法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对历史现象、历史史实、历史观点等存在的差异进行细致区分,挖掘历史事件当中蕴含的本质和内涵。例如在学习《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将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这一时期发展现状进行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中国政治上18世纪中期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危机四伏,到19世纪中,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国门被打开,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贫困落后。外交上闭关锁国,封建保守,落后于世界,而此时的西方正在迅速发展。比较法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对特定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产生更清晰、明确的认识,也能形成相应的时空观念,学会从时空角度发散自身思维,进而使整体学习获得更好效果。
(三)加强对历史地图的运用
历史过去性特点明显,这种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整体教学难度。就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讲,科学技术被逐渐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加强对多媒体的运用,利用多媒体强化学生时空观念素养,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时间轴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时间意识的形成,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仍然对历史发展的地理位置有疑惑,因此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时,教师需注重对空间的运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形成时空观念时更具立体性。具体实施时,历史地图的使用,能够促进学生空间意识和时间意识的形成。并且将历史事件以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将相同时期发生的不同事件有效联系在一起,也能将不同历史时期时间整体发展走向反映出来。虽然地图比较侧重历史事件发生时空间位置的呈现,但是也能将特定时间范围内发生的事件准确反映出来。历史地图和其他地图有明显不同,能够实现对内容的动态性展示,利用不同颜色以及历史符号将不同时期战役结果、领土变迁呈现出来。总体来讲,高中历史地图在促进学生时空观形成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汉朝疆域图》和《清朝疆域图》,学生在对比中能够发现,清朝疆域图和汉朝疆域图之间相比,整体领土面积要大很多,汉朝的都城经历了长安、洛阳、许昌、南阳的变化,清朝的都城为北京,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历史文化的变迁以及经济发展中心的转移。
(四)重视对地理环境的分析
历史事件发生在特定的区域、地点或者是国家中,因此在对历史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时,需和地理环境结合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和指政治、自然、文化以及社会联系紧密。例如在学习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和古希腊的地理环境结合在一起,认识到地理环境在民主政治形成中产生的影响。从自然角度讲,古希腊平原较少,港湾、岛屿较多,处于开放性较强的海洋环境当中。从政治角度来讲,小国林立、地形破碎,这为自主城邦政治体制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社会角度讲,由于自然环境比较特殊,农业发展不够发达,相比之下,海外贸易较为发达。从文化角度分析,海洋文明能够促进平等、集体、自由、独立民主氛围的形成。总体来讲,对地理环境的细致分析,能够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具备良好时空观念素养。
(五)加强知识梳理与回顾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与回顾,在促进其时空观念形成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结束单元学习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运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抽查,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能够使学生回顾知识点,也能使其对模块历史整体脉络有更清晰认识。如在学习完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其中包括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在发生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历程以及国家逐渐走向统一。在分析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见证国家经历的曲折和取得的成就。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不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也能促进学生良好时空观念的形成。同时在进行知识梳理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与发散,学会从多个角度对历史进行分析,使历史学习更为全面。
三、 结束语
总之,时空观念素养是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时,运用怎样方式将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是教师应重点思考的内容。具体实施时,教师需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教材当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综合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地理环境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掌握历史事件联系,增强其思维的发散性,并且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时空观念,进而使学生学科素养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苏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素养的养成[J].考试周刊,2020(27):137-138.
[3]王义娜.浅谈历史时空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2020(10):232.
[4]陳伦志.“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培养[J].教育,2019(52):91-92.
[5]苏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素养的养成[J].考试周刊,2020(27):137-138.
[6]赵康.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管窥[J].新课程·中学,2019(12):189.
[7]王义娜.浅谈历史时空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2020(10):232.
[8]李小荣.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92):109-110.
作者简介:
陈金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