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高师院校“曲式作品分析”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020-01-11骆天天

艺术评鉴 2020年23期
关键词:高师院校

骆天天

摘要:随着网络教学的普及,“微课”形式的线上教学使得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受益良多。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高校也纷纷开展了线上课程,很多课程也因教学途径、模式等的变化进行了革新。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对于教育的改革推动力不容小觑。在很多高师院校,“曲式作品与分析”课程都是重要的专业课程,为保障课程有序推进,线上教学的模式也在曲式作品分析课程中得到广泛使用。文章将从该门课程的教学学情分析入手,探讨其线下教学现存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索线上教学如何更好地与线下教学优势互补。

关键词:高师院校  曲式作品分析课程  线上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3-0127-04

一、高师院校曲式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学情

曲式作品分析课程涵盖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分析等多个元素,是一门知识体系相对完善且综合的学科,有学者评价这门学科是“西方作曲理论四大件中最需要技术全面的专业”。目前,这一专业在诸多高校均有开设,但是在开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不足之处。

(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尽管当下曲式作品分析的教材、拓展书籍等琳琅满目,但是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使用的教材、授课模式等不尽相同,很多时候课堂都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基于曲式作品分析课程的特性以及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课堂侧重的都是“分析”,即通过一定量的案例来阐释说明,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分析的能力。但是大部分的分析都只是结合相关的案例展开,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真实的场景进行实践,所以学生往往只能“纸上谈兵”。

这种脱节不仅仅是由于教材、授课模式的限制,也与这一门课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等有关。虽然这是一门分析课程,但是分析实则是在为更好的领悟、思考与实践服务的,秉承着这一原则,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能够更有方向感,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实践环境。

(二)分析片面

曲式作品分析,分析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涵盖的是对音乐形式的分析以及对音乐内容的分析。正如杨儒怀先生在《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中提及的那样,形式与内容是一部作品的一对矛盾,由这一对矛盾聚合成一个矛盾统一体,作品分析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在于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让二者能够达到更好的统一。

在实际的课堂中,很多学生乃至不少老师都会侧重于作品结构形式的分析,对于作品的内容以及所承载的思想、情感等仅做一个宏观的概括。其实要对作品真正领悟,需要以更深层次方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的经历和生活以及所要表述的情感。每个作品的理解体会都会因人而異,但精神才是内核所在。如果只是流于表面的匠人式思维,则无法理解那些在历史更迭中勇于打破传统思维、逆流而上的作曲家们的革新精神。作品的内容往往是作品的精神内核所在,形式是其外化的途径,深入领会内容、领悟思想感情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并与其产生共鸣,同时也能辅助对于形式的理解。

(三)教材内容有待完善

现行的教材大多结构相似、模式相类,正如前面所说,都比较侧重“分析”而少实践的指导内容——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以曲式的类别为基础,形成的是一种以知识、信息为主的体系,课后的练习大多也是以复习巩固课本的内容为目的,这样会导致前面提到的理论与实践产生脱节,学生常常为了应付课本内容而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但是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又会不知所措。

除此以外,教材的留白空间与拓展空间都有待扩大——结合教师的讲解,很多学生都认为课上所学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因为信息量比较密集,然而课后习题则会让不少学生觉得颇有难度,因为实际的问题会比案例来得更为复杂多变。这就需要教材在编纂的时候多一些留白,在课堂上就给予学生相对充分的思考空间,不能单纯以知识输出为目的。同时,前面提到作品内容才是理解分析的核心所在,教材也可以适当结合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成果等,比如结合作曲家生平事迹、音乐故事、音乐的发展历史同作品相关的内容等。不要一味使用教科书式的语言与内容,这样教师的讲课会更生动有趣,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起灌输概念,学生更愿意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曲式作品分析课程线上教学方案

尽管现实的课堂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进,但面对特殊情况,同时考虑到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还是需要积极投身到线上课程的开发。

(一)前期建设准备

对很多课程而言,线上教学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模式,对于曲式作品分析这门课程而言也不例外,因此在正式投入教学之前,有非常多的建设工作需要落实。

首先,从教师的视角来看——教师需要根据情势的变化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大纲、计划、节奏等,在此过程中还要通过试验来确定合适的线上教学平台,比如腾讯会议、classin、雨课堂等,根据教学平台的特性进一步细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整体的框架搭建完成以后,教师需要将学生纳入到框架中,通过微信群、邮件等方式完成分组、发布公告等一系列事宜。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与教务部门协作,互通双方的规划与进度。由于线上课程无法接触到实体的教学材料,对于一些没有配套电子资源的材料,教师还需要将其转化为电子资源发给学生。如果课程规划中有一定量的练习,那么教师还需要搭建一些途径供学生学习。

从学生的视角——学生需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安排,提前下载并测试平台功能以确保之后课程的顺利开展,对于教师发布的资源、信息等也要主动整合。

(二)线上课程实施

前期建设完成以后便要投入实施环节,线上课程的开展需要从课前贯穿到课后,因此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一定的规划。

1.课前学习环节

课前学习环节在传统的线下课堂可能被理解为预习,但在线上课堂中的课前学习绝不仅仅指纯粹的预习,而是有教师大幅参与的学习环节——教师在整个课程开始之前需要将课程大纲、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及最后的考核方式都发给学生,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也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每一节课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将当堂课程用到的材料发给学生,同时将每节课的主要任务提炼告知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预习与思考。除此以外,教师在课前还可以对学生上一节课的课堂表现、练习情况等做一个反馈,对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状态做一个调整。

2.课堂教学环节

在线教学也分多种形式,有的老师习惯有实时互动的直播形式,也有老师喜欢更方便重复观看的录播形式,还有的老师更倾向于课件录音的方式。

在采用直播方式的课堂中,教师需要提前设置会议并将会议号发给学生,同时也需要协调好镜头与屏幕的关系,保证课程当中需要共享的内容学生都能看到。教师还需要确保自己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状态,通过随机提问等形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采用录播以及课件录音等方式的课堂对于学生而言在时间上更灵活一些,因此教师也需要特别注意课程吸收的时间,要给学生一个规定的时间段去完成课程的学习并给出一定的检测途径,让学生在线学习时也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美国音乐教育家约翰·怀特说过,“音乐理论的学习, 长时间地被看作是培养音乐家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它的根本目的是在视唱、总谱读法以及其它重要的表演技能以外, 理解作品的风格……这些都是一些辨别能力,它们几乎是卓越表演家的第二天性”。他在《音乐分析》一书中把音乐理论的学习目的归结于对作品风格的把握——作曲, 是在已有的风格基础上创造一种风格;演唱、演奏,是在风格认知的基础上表现一种风格;音乐学研究,更是以对风格的探索为主要的工作。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是“由作家的精神个性所制约的作品思想内容与形式方面总的特色”。这就是说, 如果要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我们既要在作品的艺术形式方面——音响组织在某一时间段中所显现的结构进行分析, 即“曲式分析”,也应包括对其思想内容方面——音响组织在展示过程中赋予人们的情感体验以及潜入其中的思想内涵进行分析, 即“作品分析”。如将这两者结合起来, 即为以探求作品风格为目的的“曲式与作品分析”。

3.课后答疑环节

线上教学会受制于网络状况,且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也很难确定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此按照一定频次或者按照学生需求设定答疑环节很有必要。答疑环节的形式选择也比较多样——可以是通过直播的方式直接交流;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通过微信群、QQ群等社交工具组织问答;甚至可以让班长提前搜集整理班级学生的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在群里做统一回复。答疑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所收获,更好地跟上課堂的节奏,同样可以让教师进一步获取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4.课后作业

教师可以通过提前设置好的作业库比如超星学习通的出题模式来发布课后作业并进行批改、给出反馈,在设置时需要设定好提交时间、方式、格式等。如果不是以作业库的形式而是以群组、邮件等形式发布与接收作业,则更需要注明作业要求,并附上补交、延时不交等情况的细则。

由于都是在线收发,且这门课程的作业很多时候都是主观题乃至实践操作题,因此教师在反馈作业时也需要尽可能地详细,这里同样可以通过直播或者录播、课件旁白的方式进行反馈,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完成情况与学习情况。

三、线上线下教学各自优缺与互补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线上教学都有诸多不便之处,但同时也有诸多可取之处。同样地,传统的线下教学也有自己的优缺点。受疫情影响,线上教学迅速地蔓延在人们的视野里,如果能够将二者的优势有机结合,那么便能创造更高效、有价值的课堂。

(一)线上教学的优缺点

线上教学在大幅推行之初会让人觉得有诸多不便,这也是其缺点的主要组成部分。

首先,线上教学十分依赖网络,这就使得网络状况的好坏会成为课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这种对外部环境的高度依赖性是线上教学的重要限制之一,使得基础网络建设没有那么完善,发达的地区没办法很好地开展在线教学。

其次,对于教师而言,在线教学的教学质量没有线下教学那样好把握,授课环节教师难以确认学生的状态、掌握程度等,也很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容易出现一人讲无人听的状况。

除此以外,对于学生而言,在线课程没有线下课程那样强的压迫感,吸收掌握的程度很多时候不如线下课堂。

但是同时,其便捷、多功能集合、资源丰富等特性是线下教学暂时无法比拟的。

(二)传统线下教学的优缺点

传统线下教学毫无疑问更有利于师生的交流——教师可以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状况与动态,学生也能在一定的紧张感中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传统的线下教学大多发生在学校这样的场景中,这就更便于师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

但是线下教学的缺点也显而易见。首先,线下教学受制于时间、地点,不够灵活、较难自由变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选择余地都比较小。同时,线下教学大多是“一次性”教学,不同于线上教学具备录播的功能,学生无法回看。

(三)线上线下优势互补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并不是两个对立面,只是教育教学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出的不同产物,且二者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1.利用线上优势推进线下任务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高在线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不定时抽查笔记,见面课中采用问题牵引式,避免教师一人讲而学生参与不积极等现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或者互助小组,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线下的联系,将线上的部分任务设置成小组任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堂任务。

2.建立线上线下评价反馈机制

无论是线上课程还是线下课程,其实都需要一种长效的评价反馈机制,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紧密的沟通桥梁。传统的线下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反馈往往是比较零散的,到了学期的节点又会形成一些比较笼统概括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不够系统、全面。而线上平台的优势则可以帮助教师建立一个更系统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在线的学生档案,更便捷地记录学生的动态。

四、结语

曲式作品分析课程在高师院校的开展由来已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迎来了革新的转折点,教学模式由线下转为线上便可看作是其外在形式的变革之一。如果能够从内容出发,辅以教学模式的革新,这门课程应当能够给予该专业学生以更多的助益。

参考文献:

[1]高佳佳,王萃.音乐分析学纵横谈———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研讨会专家发言择要(上)[J].音乐研究,2013(04).

[2]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265.

[3]柴志英.打开音乐风格的大门——对《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的思考[J].解放军艺术学报,2004(01).

猜你喜欢

高师院校
论赏识教育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师院校禁毒防艾课程中的应用
高师院校大学生如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探讨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中反思的现状与对策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结合学科定位谈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文化多元视野下吉林省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多元视野下吉林省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