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观察,用心感悟”作文教学活动设计
2020-01-11何文燕
何文燕
【摘要】教师应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基础上一步步引导,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留意身边人和事的良好习惯,从而让学生用笔说话,说真话,写真话。
【关键词】回归生活;观察;留意
一、教材分析
“用心观察,用心感悟”源于新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结合本班学生周末参与的一次家庭体验活动而设计的。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找到写作素材,从而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若他们在习作中没有新鲜的材料,写作时容易胡编乱造。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多种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对生活缺乏观察,不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连自己做过的事情都不去分析、体会;稍有留意的事情,学生因不懂观察方法,不善于积累素材,对人和事的记忆都消失了。根据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学生学语文必须要回归生活,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写的文章才有生命力。笔者让学生利用周末参与家庭体验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围绕这次活动练笔一次。通过这次练笔,学生们感到有话可说,写得比平时都顺手。但大部分学生不会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于是,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与作文的基础上,笔者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积累材料,写作时才会写出感人的文章。通过本课的设计引导,让学生们第二次练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课标和教育大纲分析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7-9年级写作要求第2 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觉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第7条“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导学生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家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得做家务的基本技能,愿意积极主动地分担家务,体会父母长辈劳动的艰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四、教学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继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熟悉生活,了解生活,学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组员互评家庭体验活动及小组讨论、情景演练,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上课时使用多煤体展示学生们参加家庭体验活动的风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写作内容来源于生活。通过互评与讨论,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表达,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实践体验的过程与感悟体会;通过情景演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讲述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从而为积累写作素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价值感
学生周末参与的一次家庭体验活动,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学会感恩的情怀。他们获得家务劳动技能,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他们懂得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是爱父母长辈、孝顺父母长辈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作文有话说只是第一步,如何观察细致才能发现问题,有感而发。让学生认识到写作取材于真实的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观察是写作关键。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题创情境
通过陆游教子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引导学生要多体验生活,深入到生活中,积累生活素材。
(二)与人分享谈收获
1.观看美篇分享快乐;
2.说说自己的感悟体会。
(三)情景演练促提高
1.说一说,乐干活;
2.演一演,乐观察。
(四)观察方法促改变
1.观察角度:
(1)静态观察——观察者自己的位置不动,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如整体—局部—特写;上—下;左—右;前—后等;
(2)动态观察,即观察者一边移动一边观察,古人称之为“移步换形法”。
2.“五器开放法”:动用自己的所有感觉器官,通过看、听、触、嗅、尝,迅速把握事物的颜色、性质、状态、大小、温度、变化等特征。
3.就所观察的实物、实景、人物进行合理联系与想像。
4.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
(五)互动游戏促巩固
运用多媒体课题,将观察方法与修辞手法与写作手法混在一起,让学生快速地做出选择,激发学生参与的乐趣。
(六)小结启发促反思
家庭体验活动来源于生活,所以学生们都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作文从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我们要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的所在。
六、教学活动课后反思
(1)葉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可见,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这节课的设计,笔者注重学生课外与课内的沟通,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实际情况,让学生们在课堂展现自身,相互沟通。笔者自认为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2)设计这节课,笔者对学生的写作知识、心理状态是比较了解的。在写作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写作中,胡编乱造,不会留意生活中的人和事。笔者深入学生实际,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在这基础上,开展一次分享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习作,照顾到后进生与优生的搭配。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拥有信心。这节课注意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堂中随时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学习。
(3)这节课笔者在录播室上课,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大教学容量。其中,互动游戏环节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在某些方面的限制,是传统教学极好的补充,让学生对观察方法进一步地掌握和巩固。但由于笔者对平台使用操作不够熟练,在展示习作时耽误了点时间。日后笔者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与使用,给教学增加比较有效的辅助手段。
(4)在讲授与引导观察方法时感觉不是很到位,学生知道了几种观察方法,举例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