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新模式的课堂实践思考
2020-01-11侯青岩
摘 要:从儿童心理学上来讲,小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而老师在建立数学思维的同时又要学会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比如说趣味教学法和换位沟通法,另外,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授课技能,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树立终身学习概念,不断给自己充电。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换位沟通法;生活化教学法;课堂实践;教学思考
在一二年级的学生思维里,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感知还是简单的加减法,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概念,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数学的观念,比如说:什么是数学?数学都包括什么?怎样学习数学?对于低年级学生这些问题的理解是一个缓慢而又陌生的过程。在这个思维过程的发展中,利用教学上的创新和趣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渴望,让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渴望上数学课。老师更要教授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技巧。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主要运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一、 趣味教学法
低年级学生乐于倾听故事和做游戏,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听各种故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自主性,但是数学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学科,所以为了让数学也具有趣味性,我课上尽可能多的使用多媒体设备,将数学知识融入动画中,寻找优质资源,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中。如将“加减运算”这样的数学题目故事化,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小兔过生日,她的朋友从森林各处赶来为她庆祝,小熊是小兔的邻居,他早早地送了两个又大又甜的西瓜给小兔子做生日礼物。小猫住得远,昨晚便来给小兔送了5个苹果,小猴来的时候从自家果园里摘了6个香甜可口的桃子。小鸡不仅不送礼物,还偷吃了3个苹果,小兔子很生气。请同学们算算看,小兔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水果?最后还剩下几个苹果呢?学生听完了这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争先恐后地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2+5+6=13 5-3=2后,我又出示其他的图片,让学生分小组编故事,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最后评选出一个最好的故事,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会了使用加减法。
在学习“多少”这个数学知识时,我采用游戏学习方法,我们教室里有多少男生,又有多少女生,男生多还是女生多?怎样不用数数而直观了解人数的多少?学生通过思考和小组讨论,我在学生讨论时加以指导提示,从而共同找出一个方法,让男生和女生排两队,一个对着一个站隊,对齐之后看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出来几个人呢?这样的排队比较的方法比较直观,利于理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感到快乐,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在游戏中将知识理解记忆。
这种趣味教学法更多的还是讲授新课的时候使用,以其新奇性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也让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学习的渴望。
二、 换位沟通法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也具有自己的思维体系,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经常面临一些小毛病:注意力不集中、迎难而退、被动学习。面临这些问题,我会更多的去和他们进行课下交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不是我的课程进度过快或者语速过快让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还是因为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有没有前边知识基础没打好,后边知识学起来费劲的现象。在交流过程中,我更多的是倾听和理解,了解学生想要什么样的老师,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在作业的布置上是否有不妥之处。我尤其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的想法,因为只有提升了他们的成绩,才能提高班级的总体成绩,了解他们为什么学习成绩差,怎么样讲解才能听懂。
那么对于一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我也不会放弃,我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心血和关注。不爱学习无非两种原因,一种是老师讲的不好,听不懂;另一种就是学生自身的懒惰性过强。对于懒惰性强的学生我会教给他们一些心算技巧,比如两位数乘法:53×78=4134常规的计算时间长,我教给他们的心算是“头头乘,尾尾乘,头尾相乘再相加”这就是“5×7=35 3×8=24 5×8=40 3×7=21 3524在中间两位加40+21=4134,这样只需要两位数的计算省时省力”这个计算办法在讲授的时候也会因为他的趣味性和新颖受到一致的欢迎。我也从中发现学生更喜欢技巧性的学习,可以省略一些烦琐的计算和时间。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深入学生的内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和难处,这样才能和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让学习不再是难事,让一切都有商量和改变的余地。
三、 生活化教学法
《标准》中对小学数学的总体目标要求有“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于一些特有的知识,我们也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比如:一年级对天秤和重量的认知、四年级对立体几何的认识还有种树、放水等应用题,这些数学知识其实都是生活中切实发生的,对于立体几何的认识,一个药盒、一块新橡皮、冰箱还有皮球这些都是立体几何,都处在我们看得到、摸得着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多的以生活实例来引导学习。再比如种树的事情,老师可以带学生去校园里看一看150米可以种多少树,中间有多少个间隔。我们追求的就是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多的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计算立体几何体积、面积的时候,先自己找一个模型量一量,感受一下,这样在脑海里也会形成一个立体模型。让他们不再觉得数学知识脱离生活实际,晦涩难懂。
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又将学到的知识反馈于生活。并且在其他的学科中也能很好的展现数学学科的优越性,建立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比如说数学与科学的联系,将数学计算和思维融入科学学习中。
四、 课堂实践的思考
为了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满足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对老师的需求。在新模式的授课下,我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从中获得一些思考和感悟,尤其是自身能力方面,我认为我还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不学习很难跟上学生的步伐和教育的发展理念,很容易被时代所落下。并且不学习很容易在课堂上被学生的问题所难住,有损老师的威严。并且我发现学生在小学阶段学生是需要并且乐意合作学习的,小组间的竞争更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性和好胜心理。
(一)老师要不断增强自身职业能力
老师自古以来的职能是“传道受业解惑”,而这传授知识的背后更是要求老师不断学习,不断增加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将更多新颖和优质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对于老师的职业能力可以从两方面提高,一方面,自身平时的不断学习,在网上查阅资料,观看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另一方面,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组织的寒暑假培训,请一些在教育方面独有心得和体会的教育研究者和老师召开讲座或者是线上的视频课程。比如我在线上的教育讲座中,对老师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印象深刻,我认为我在这一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好,所以我在课下备课的时候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就是针对不同学习进度和能力的学生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将要求更加细化,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分为基础、提高和升华三个层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不同阶段的教育培养目标,选用更新颖、科学的教学策略方法来构建更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比之前的“一锅烩”式教育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成效,在教育方面自己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还有就是现在的学生课下各种兴趣班,尤以奥数班为例,一些奥数题晦涩难懂,题目新奇,老师如果不在课下不断学习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很有可能在课堂上出现尴尬局面。对于那些对数学有特殊兴趣,喜欢奥数,喜欢挑战自我的学生,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教授他们更多拔高的知识,但是也要让他们打好基础,不过于自负。
(二)合作共赢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越來越发现数学这门学科是需要合作的,单独的个体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的,也许有的优等生偏向于独立学习,自己钻研,但是更多的学生还是适合合作探究的,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建立,让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想的更加全面更加细致。比如在几何问题的学习中,做辅助线在所难免,可是老师教授的时候大多是一种辅助线的画法,而同学们互相探讨互相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平时并不出彩的学生他们所想出来的解题方法更加新奇,而且更加简单,老师在加以鼓励的时候,也会让他对自己的创新思维加以认可。
很多中等生他们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新意是老师可能想不到的,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树立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去钻研。而且也会让更多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变得更加开朗,在学习的合作中也可以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的内向的性格形成一个转变。
小学是一个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阶段,语文靠它打基础,数学更是对几何物体的认识,对应用题的理解和钻研,以及数学计算的高效准确,都为初中甚至高中的学习做好基石。学好运算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省时省力,提高准确率,尤其是九九乘法表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知识。所以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是最不可忽视的,学生没有兴趣,老师就找趣味,培养兴趣,学生学习过程中有难题,老师就完善自身,终身学习,终身解答。
参考文献:
[1]杜阿娥.关于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模式的思考[J].福建教育研究:基础教育(A),2012:13-15.
[2]肖嗣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思考[J].中国西部,2017.
[3]陈月霞.关于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
[4]李建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J].考试周刊,2018:86.
[5]甘登梅,余启香.例谈问题情境创设的“六性”[J].江西教育,2007(4).
[6]张凤莲.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具体原则及对策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
[7]李继芬.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7(2).
作者简介:
侯青岩,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尚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