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提升策略
2020-01-11岳军
摘 要:小学数学是启发学生逻辑思维,建立推算理论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在信息化教育时代,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深入灵活运用创新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旨在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将被动的传统接收式教学转化为自主学习探究式,是契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推动数学知识的切实掌握和拓展、提高和培养创新素质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课程和学生群体需求,合理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多途径地准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互动探究,发散思维,实现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探究式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重难点的攻克阶段,掌握好该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将为未来升阶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个阶段的学生群体具备了相应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积极自主的探究性教学,将为增强学生构建自我学习体系,开发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激发个人潜能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要时刻作好引导学生主体的角色,科学理解和安排课程,探索合适的教学策略,通过将书本知识以情景教学展现,结合问题思辨、生活案例、实践活动、交流互动、探索延伸等立体多元的流程,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论和实践能力。
一、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价值特征
(一)學习对象探索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在开展探究式教学中,最先发起的必然是问题的探索,这个问题是由主要引导者——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进度来确定的,区别于传统的理论解答问题,它是引起学生自主综合讨论、思辨、实践等后续操作的学习对象。
(二)结合生活案例
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抽象的数学知识探究,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生活来创造学习情境。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与价值,学生才能从实际的案例与具象化的感知中,真正领悟和掌握原理与知识,探索更丰富更有意义的数学内涵。
(三)充分自主参与
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参与主体,是从问题思考到结论推导的整个过程的执行者。教师仅是作为创设学习空间、打造学习氛围的建立者,调节学习局面,确认学习进度的把控者,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交流的引导者。
二、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误区
(一)规定化设置
探究式教学是为学生自主探索而打造的学习平台,为了能够顺利开展,有的教师会对教学做好事先的统一准备和标准化规定。这样的操作,一切都在教师的既定设置中,失去了学生主导学习的意义。
(二)直面化引导
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差异化思维会出现不同的学习方法与思路。教师在过程中不应给予太直观的引导,这样的提示并不是善意的,会让学生不经过过多思索就走捷径,产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结论化探究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注重结果的推断,急于将公式、要点等体现、归纳出来,而对结论的探索过程、学生的探究发问、操作实践等只走形式,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将使学生产生急躁、倦怠心理。
三、 小学高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实施
(一)兴趣激发——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式教学开始前,一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课本的教材内容都是有确定的问题和解答方法的,直接对着课本开设提问,就陷入了传统的课本式发问,很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融入数学的规律性、趣味性、生活性,用语言的艺术,站在学生角度来创设符合课程目标探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愿并积极加入情境中,对学习对象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上《简易方程》这一章节时,根据简易方程的学习特点,在课程开始前,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玩一个读心术。”这样的开场白想必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有欲望接着了解下去。再来将悬念进一步往下设置:“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心里想一个数字,不要告诉我。按照我说的步骤,你要用这个数字去加上几,再减去几,再乘几,结果只要你告诉我,我就能猜中你心里想的是哪个数字。要不要来试一试?”通过创设这样一个趣味问题情境,马上就能引起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并且想要尝试深入了解魔术的解法,学习气氛很快就被带动起来,学生们也能在下意识中切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中。
(二)信息交互——搭建多元平台
多媒体设备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是重要的载体手段。包括能满足音频、图片、图表、影像等的学习资料展示,还能带来互动问答、游戏等的实时体验建立,是最直接最多元的传递、拓展教学内容的方式。通过多媒体的信息交互,能够最大化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和可能性,使得纸上的数学知识也能变得生动跳跃,清晰明朗,从看、听、想、说、动多感官连带加深学习印象和深度。
多媒体设备具有平面教程所不具备的立体特征,丰富了课堂的实操性、直观性与趣味互动性。日常教学使用多媒体教案对于呈现小学数学知识中涉及的表格、坐标、图形、概率图等的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制作图文并茂的PPT教案和互动探讨游戏,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图形的运动(三)》中有关于空间感较强的时针方位判断学习,就非常适合通过有趣的多媒体短视频动态展示让学生参与游戏互动抢答。
(三)具象转化——结合生活实际
探究性教学离不开生活的案例。巧妙地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的生活案例、故事等结合来讨论,转化成具象化的形式呈现,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有利于快速掌握知识点和概念原理,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体会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之美,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的《负数》章节,就是适合采用生活案例结合历史材料具象讨论的一个例子。负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最常见的就是温度的差异显示。教师可以通过温度这个生活实例来进行课堂的交流学习。学生群体间有来自南北方不同地方的,或者去过温度差异大的地方旅游的,可以让学生自发聊一聊实际的正负温度差距带来的气候体验和事物差异。正数数值越大,温度越高意味着越热,负数的数值越大也就越冷。教师还可以采用温度计这种生活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尝试在温水、冷水中操作,通过观察温度正负数值的实际变化,记录并分析,从生活常识中了解到正负数间的联系,能够更好地了解负数的含义。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是最早发现并提出正负数概念的国家,教师可以结合负数的史料记载,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相关数学的发展历史,提高学生的爱国修养,激发学习热情。
(四)合作探讨——探索创新实践
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探究式教学要提倡有价值、有意义的合作探讨和自我创造与创新。学生们合作交流探讨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多种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的碰撞与交换学习,带来更多的拓展空间,也利于发现弱项,有针对性地去改善和提升。教师务必要为学生提供合适、合理、科学的合作探讨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价值和得到进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涉及几种基础独立图形的面积计算与运用。在学习和巩固了各种独立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不规则组合图形的解答方法便可以通过切割和填补成多种规则图形,继而衍生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在教學方面,可以借此开展合作小组探讨的模式,每个小组对不规则多边形图形进行面积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究,分别写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分类汇报和集中梳理,综合推举最适合最高效的方法。小组成员虽存在个体差异,却可以互补合作,碰撞出不同的成果,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借助图形拼接道具,拼接多种不规则图形,并对其面积进行快速计算,将数学公式理论进行实际的操作变通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五)拓展延伸——设计探究作业
小学高级教学的探究式教学,不仅仅要体现在限时的课堂中,还应该延续到课后的作业内容中来做成果反馈。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相应难度的探究性作业设计,在实际的自我考核中具体巩固和加强了学习的要点和重点,并结合实际的生活运用与理解,深化数学基础,强化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课程《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结合学情设置不同难度、轻负高效的探究性作业。对于优秀的学生群体,由于其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相对快速、牢固,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更高,可以让其就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圆形物体进行丈量、计算,形成作业分析报告,做到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对于基础普通的学生,主要是强化其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其独立完成课程相关的课后题,做到牢记计算公式并能合理运用;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探究性作业的内容要偏向于学会基础知识,让其尝试做到自己用圆规画图、学习解答其周长和面积等基础习题。教师在过程中也要做好跟踪记录,及时给予学生辅助和鼓励,保证学生能够在合理适度的作业内容中得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拓展。
四、 结束语
对于学生而言,探究式教学是积极进取,突破自我的过程,开放高效的实验性课程有助于学生发挥自主能动力及开发个人潜能,实现学习方法、态度、水平的提高。探究式教学在小学高级数学的推行与普及,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相处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与探究的连带关系,结合教材与学情精心考量,选择应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之路漫漫,需要教师不断在践行过程中求索攀登,改良创新。
参考文献:
[1]马忠福,何亚娟.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252.
[2]王秋萍.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9):173.
[3]许立霞.“互动—探究式”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8):95.
[4]王玉霞.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21):30.
作者简介:
岳军,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临潭县术布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