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药学干预对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
2020-01-11
(抚顺市职业病防治院药剂科,辽宁 抚顺 113001)
血脂异常主要的临床表现在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C)及胆固醇(TG)的不断升高,并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现不断降低状态,严格来说也就是脂蛋白代谢出现异常情况所致[1]。血脂异常受到饮食习惯、遗传以及工作生活等因素所影响,当血脂异常发生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会使得患者产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现象,进而导致冠心病与缺血性脑梗死等严重疾病[2]。临床上治疗血脂异常一般采用降血脂药物治疗方法,而在用药上常会发生用药不当情况,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带来极大影响,进而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产生药抗性,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在降血脂药物使用中实施药学干预手段展开观察,以此来分析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情况,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需应用降血脂药物治疗的患者160例临床资料,按照盲选法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80例中男性存在47例,女性33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位于(62.14±1.74)岁;观察组患者80例中男性存在46例,女性34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位于(61.59±1.68)岁。两组患者对比一般资料的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明显,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根据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若出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药学干预手段,具体内容如下:①制定药物使用规范:医院药物管理部门需要将临床应用的降血脂药物根据相关标准与规范制定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3],并做好医护人员用药的监督工作,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使用药物,同时对于降血脂药物易出现的问题建立风险分级管理模式,将药物管理中出现过的问题进行分析后给予加强药学干预,加强医护人员的药学监测。②药学培训管理:开药医师负责发放药物,若开药医师为把控好药物用量或存在误拿药物等情况,易导致发生药物乱用情况,进而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等影响。因此开药医师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知识和综合素养,医院需要定期对开药医师进行培训,培训结束之后进行考核,考核达到标准后方可上岗,对于未达到标准的应当加强培训,以此来保证培训的效果,降低出现药物乱用等不良事件产生的影响。③处方药物管理:对于病情还未完全清楚的药物在开处方时需要再三核对,确保所开药物与患者病情是能够相符合的,并且保证药物治疗的作用,同时在现有处方管理制度基础之上依据药物相关标准再次完善与详细处方管理制度的内容,不断优化、规范处方开具相关的流程,临床医师需要对处方药物的作用严格审查,分析判断降血脂的作用是否具有合理性,同时对处方中的不合理情况及时进行纠正,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④宣传降血脂药物用药知识:按照降血脂药物的药理机制与用药方法,开展药物知识讲座,为临床医护人员详细讲解,同时嘱咐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按照用药规范进行服药,避免出现用药错误等不良情况造成的不良反应[4]。⑤定期考核药学掌握情况:医院需要定期考核开具处方的相关管理人员,并依据患者评价医护人员的情况,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保证正确用药发挥的理想效果达到最大化,避免出现用药的不良事件。
1.3 观察指标:①用药不合理情况: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不合理用药的具体情况,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中主要包括了用药剂量、种类与时机等方面的不合理,并将不合理用药情况的程度划分为了严重问题、重要问题以及一般问题,严重问题主要为不合理应用降血脂药物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重要问题主要为不合理应用降血脂药物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一般问题主要为不合理应用降血脂药物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小的影响,同时计算并统计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的占比情况。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律失常、腹泻、恶心等;③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于治疗后抽取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液3 mL,应用我院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指标水平变化;④用药干预满意度:应用我院自拟满意度调查表,其中涵盖三个选项,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 法: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不合理情况:对照组患者中不合理应用降血脂药物中存在3例严重问题、5例重要问题、7例一般问题,不合理用药占比为18.75%(15/80),观察组患者中不合理应用降血脂药物中存在0例严重问题、1例重要问题、1例一般问题,不合理用药占比为2.50%(2/80),比较结果为(χ2=13.904,P=0.000)。观察组患者的降血脂药物不合理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中发生2例恶心、1例腹泻、1例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4/80),对照组中发生6例恶心、3例腹泻、4例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5%(13/80),比较结果为(χ2=6.663,P=0.00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LDL-C(mmol/L):对照组(1.96±0.57),观察组(1.17±0.09),比较结果为(t=12.244,P=0.000);HDL-C(mmol/L):对照组(2.71±0.36),观察组(3.15±0.52),比较结果为(t=6.222,P=0.000);TG(mmol/L):对照组(1.81±0.63),观察组(1.23±0.43),比较结果为(t=6.801,P=0.000);TC(mmol/L):对照组(4.26±0.15),观察组(3.04±0.13),比较结果为(t=54.973,P=0.000)。治疗后观察的LDL-C、TG、TC均低于对照组,且HDL-C高于对照组(P<0.05)。
2.4 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干预满意度:对照组中非常满意41例(50.00%)、基本满意20例(25.00%)、不满意19例(23.75%),总满意度为76.25%;观察组中非常满意59例(73.75%)、基本满意18例(22.50%)、不满意3例(3.75%),总满意度为96.25%,比较结果为(χ2=16.864,P=0.000)。观察组的用药干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血脂异常情况在临床上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而降血脂药物则广泛应用在治疗血脂异常上,有研究显示近几年降血脂药物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该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对患者机体的血脂代谢功能进行调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物主要包括烟酸类、贝特类、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胆酸螯合剂及多烯脂肪酸类药物[5],降血脂药物对于患者血脂异常情况改善效果显著。
目前在临床应用降血脂药物中仍然存在不合理应用的不良现象,会导致药物该有的效果未发挥出来,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进而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合理应用降血脂类药物起着关键性作用[6]。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应用药学干预发生不合理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药学干预在降血脂药物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降血脂类药物的药学干预能够使相关人员充分掌握该药物的药理机制与存在的不良反应等,同时制定药物使用规范,能够有效管理医师的用药行为,从而防止发生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本次研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为16.25%(P<0.05),主要是药学干预对每个环节都加强把控,同时定期对医师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到不同药物之间的作用,在使用药物时更具有安全性与有效性,以此来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与用药干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药学干预能够将药物治疗效果的合理性发挥到最大化,通过宣传降血脂药物用药知识与定期考核药学掌握情况可提高患者的药物使用认知度,同时充分掌握医师的用药情况,对于存在的不良事件及时进行改正,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服用行为,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还能够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缓和医患之间的严峻关系。
综上所述,将药学干预应用在降血脂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上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