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黄帝内经》“形与神俱”思想提高癌症防控效率的探讨※
2020-01-11陈南楠田建辉
于 盼,陈南楠,田建辉,2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2.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上海200032)
肿瘤是当今世界的第二大健康杀手,现代医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易产生心理障碍[1],而长期的慢性心理应激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和进展[2]。2016年《中国肿瘤心理治疗指南》的出版,表明心理治疗成为防治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3]。《黄帝内经》中“形与神俱”思想对肿瘤的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试探讨“形神并调”在肿瘤防治中的指导作用。
1 形神源流考
1.1 形考 《说文解字》载:“形,象形也。”形泛指一切具有形状的实物。《庄子·天地》载:“物成生理谓之形。”《墨子·经上》载:“生,刑(形)与知处也。”人从出生起便有了形,不仅是五脏六腑、筋骨皮肉等血肉之躯,也是气血津液、奇经八脉等不可见的精微物质[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论理人形,列别脏腑。”《黄帝内经太素》曰:“雄雌两神相搏,共成一形。”形是内在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素问·八正神明论》载:“请言形,形乎形……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形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载体,《周易》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形与气关系密切,《灵剑子》曰:“形之所依者气也,气之所因者形也……未有无气而自成形者也。气因形有,乃魂魄偕之。”
1.2 神考 中医的神来源于宗教和上古哲学,有超自然的神力[5]。《周易》曰:“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荀子》曰:“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春秋繁露》载:“神者,其理微妙也,非独阴阳之气可以类进退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对神的含义逐渐分化深入,《黄帝内经》中关于神的论述有190多处[6],说明神在人体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何者为神?《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若风吹云,故曰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者,“神者,气之母也”,“神失位,使神采之不圆,恐邪干犯”。神是人意识思维活动的总括,万物皆有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气血是神的一种外在表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
2 形与神俱是健康的基本保证
“形与神俱”首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强调形神并存是长寿的关键要素。该思想可上溯至《道德经》:“载营(形)魄(神)抱一,能无离乎?”神即形,形即神,形神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灵剑子》曰:“神之为母,形之为子。”《养性延命录》曰:“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养生辨疑诀》曰:“神由形住,形以神留。”在养生保健过程中“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方能做到“形体不弊,精神不散”。
形与神俱是养生疗疾的关键[7]。《太平经》云:“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则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养性延命录》曰:“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神形离别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神灭论》载:“神与形殊,生则合为一体,死则离为二物。”由此可见,形神过用、形神分离是导致疾病加剧的重要过程。神与形均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形劳则神不能内守,神变则形成为空壳,即所谓“形病则神不安,神变则形病”。
3 形神并调防治肿瘤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可见治神与治形均为疾病治疗要旨。系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免疫等治疗均重在治形,缺乏对神的调控,故形神并调是对中医学精髓的回归,用于防治肿瘤可能提高疗效。“粗守形,上守神”,形神并调包括治形和治神等不同技法。
3.1 治形以养神 “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景岳全书·治形论》曰:“人之所有者唯吾,吾之所赖者唯形耳,无形则无吾矣。”历代医家均注重治形以养神。《类经》曰:“未有形气衰而神能旺者,亦未有神既散而形独存者。”《景岳全书》言:“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提倡运用至静之熟地黄填补精血以填阴充形[8]。《遵生八笺》曰:“运体以却病,体活则病离。”可见运动导引是治形以调神的重要途径。孙思邈言:“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认为生活中需适度锻炼[9],其还擅用按摩导引等方式调节身体状态,“小有不好,即按摩按捺,令百节通利,泻其邪气”。陶弘景善用五禽戏治形以调神[10],“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益气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葛洪同样倡导导引治形[11],《抱朴子内篇》曰:“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导)引以增年。”除导引外,吐纳、膏摩均可治形,从而达到《内经知要》中“形不受贼,精神不越而寿可百矣”的状态。
3.2 调神以全形 神的失调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素问·本病论》曰:“非但尸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太玄经》载:“神伤则侵命……保神以安心。”《素问·汤液醪醴论》载“神不使”是“形弊血尽而功不立”的原因。“祝由”之法是调神治疗疾病最早之例,调神治癌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开拓了新思路[7]。
(1)发大慈恻隐医者之心,以情胜之 《大医精诚》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为医者当换位思考,充分发挥共情之心。恶性肿瘤患者经过系统的西医治疗后易产生抑郁、焦虑、痛苦、紧张等负性情绪[12],医者施治时应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考虑。《圣济总录·治神》载:“凡以形体之乖和,神先受之。”认为治病之本宜“先致其所欲,正其所念,去其所恶,损其所恐”,方能治愈。恶性肿瘤患者求诊中医时偶有自身求生意识不强,应遵循“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的原则尽量疏导患者,并及时与家属沟通,尽量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
(2)调神之法,心神为要,各有千秋 有学者通过研读经典古籍和提炼临床经验,总结了调神治癌八法,包括守神、顺四时、针刺、药石、导引、音乐、推拿、认知行为干预等[13]。静可安神,所谓“静神灭想,生之道也”。《胎息经》载:“主人安静,神即居之,主人躁动,神即去之。”心神占主导地位,《管子·心术》曰:“心也者,智之舍也。”《荀子·解蔽》曰:“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养神必先定心,《中和集》曰:“炼气化神所以先保其心……心定则神全,神全则了性。身心合,性命全,形神妙谓之丹成也。”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即是顺四时以养神。有关针灸调神之法更是百家争鸣[14]。《素问·宝命全形论》载:“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本神》载:“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普济方》曰:“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张景岳曰:“医必以神,乃见无形,病必以神,血气乃行。”《金匮要略》中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百合地黄汤、温胆汤等皆为药石调神之剂,《神农本草经》中载调神药物120余种[15]。刘完素提倡导引调神,所谓“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古代医家对于调神的论述颇多,有待进一步梳理应用于肿瘤的防治。
4 形神并调防治肿瘤的应用
现代医者多从心、肝二脏论治肿瘤,调整“神”的状态。杨永等[16]认为,心神与癌毒密切相关,提倡情志疗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以情胜情、健脾补中。高瑞珂等[17]认为,情志失常以心为主、以肝为辅,为恶性肿瘤发生的关键因素,并可导致DNA修复受损,促进肿瘤血管生成,通过免疫抑制等从而促进肿瘤进展。李军等[18]以肝主疏泄理论为指导防治肿瘤,主张疏肝解郁、调畅情志、活血行气、化痰散结,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肿瘤的发生率。吴以岭等[19]提出通络养生八字经“通络、养精、动形、精心”,指导健康养生活动。林玩福等[20]梳理了治疗各脏腑疾病的安神药物,临床治疗时可根据肿瘤所在脏腑选择相应安神药调节心神。杨涛等[21]从镇静安神、益智宁神、通督益神、开窍醒神等方面进行针灸治疗以并调形神,临床疗效较佳。殷东风等运用“形神同一”假说研究胃肠癌[22]、乳腺癌[23]、食管癌[24]、恶性淋巴瘤[25]治疗过程中的形神变化特点,倡导肿瘤早期以治形为主,辅以治神;晚期重于治神,少治或不治形,追求形神相对统一[26]。
5 小结与展望
在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扶正治癌”思想的指导下,恶性肿瘤的治疗重点已逐渐从“人患之癌”转移至“患癌之人”,使临床研究突破瓶颈,形成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学术体系[27]。在此基础上,田建辉认为形与神俱是养生疗疾的关键,形神并调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是中医学术核心精髓的回归,是目前肿瘤疗效提高的突破口之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到要加快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本文通过挖掘中医经典并将形神并调应用于中医临床肿瘤的防治,期望突破当前肿瘤综合治疗的瓶颈,但目前治疗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暂未确立,积极推动发展相关基础与临床科研项目将是中医肿瘤学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