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2020-01-11汤建丽

科学咨询 2020年49期
关键词:激励性分层教学内容

汤建丽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高级中学 浙江湖州 313000)

一、学生科学划分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与学习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数学学习差异,教师就有必要借助大数据进行分析,对高中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开展,最重要的便是对学生的划分。如何确保学生划分得比较科学,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生上课表现、基础能力以及测试等,作为划分标准,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对比。

例如,在高一数学人教版A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短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自主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随堂测试。该测试内容占总体分值的30%。其次,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看的视频,写出三角函数的诱导过程以及教学重难点。该分值占总分值的20%。再次,剩下的50%,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最后,教师对所得到数据通过大数据进行对比,进而把学生分为A层(数学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以及成绩优异的学生),B层(数学基础一般,接受能力尚可,学习主动,有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数学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缺乏数学学习积极性,成绩不乐观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后进生)。[1]

二、教学内容划分

据大数据分析得出,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最关键、最难的便是分层上课。高中数学教师在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合理的划分,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发展规律,按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教学过程开展分层教学。教师要先从最简单的教学内容开始,激发C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C层学困生的教学,在A层与B层可以略讲,而对于C层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知识可以在B层进行重点讲解,以此类推,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这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高一数学人教版A版“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教学中,教师针对C层学生的教学内容设计,只需让C层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对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进行了解;对B层学生的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在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并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此外,B层学生还可以借助数轴,对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进行学习。针对A层学生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师要让A层学生除了对C层与B层所教知识进行掌握与理解之外,还要让他们学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并向A层学生传授等价转换、分类讨论以及函数与方程等的数学思想,提高A层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课后巩固练习,教师也要结合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练习,以便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2]

三、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等进行评价,既可以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又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不足进行了解与改进。教学评价不是单一性的。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也要通过大数据对比,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即教学评价分层。高中数学教师要随时关注每个层次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同一层学生进行相互评价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基于大数据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的评价分层,教师便可以划分为赏识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严格性评价。对于C层学生,教师可以选用赏识性评价,尽管学生只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并与C层学生的家长进行不定时交流;针对B层学生,教师可以选用激励性评价方式,对B层的学生要多说一些激励性的话语,或者是在作业本上写一些激励性的评语,以便起到激励的作用;针对A层的学生,教师除了要对他们进行激励评价之外,还要进行严格性的评价,使A层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四、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更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不及时采取措施,必定会让学生之间的数学学习差距更大。因此,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基于大数据开展分层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激励性分层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雨林的分层
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与思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