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个问题探讨
2020-01-11谢金发
谢金发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福建安溪 362400)
引言
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提升物理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情,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为了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进行分析。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忽略学生动手能力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注点放在如何提升理论知识学习效果上,忽略了实验学习的投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物理是一门理论性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验证理论知识,掌握理论技巧。但是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平台,影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新高考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较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科学习,从中获取一定的技能技巧[1]。但是,通过对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分析,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一课程学习兴趣较差,认为物理课程逻辑性较强,参与积极性不高。也正是因为学生兴趣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
(三)教学方法落后
在高中物理教育工作中,大部分教师仍采用讲述式的方法进行课堂活动,在此学习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只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由于教学方法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无法实现高质量教育。
二、基于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对策
(一)加强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升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并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重难点知识,并以严谨的态度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问题[2]。通过学生实验操作,不仅积累了实践学习经验,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物理思维得到提升。
例如,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急促和知识讲解,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强化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能够正确地运用打点计时器,并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根据纸带中的信息判断物体运动情况,进行加速度计算。在实验动手前,教师可以将打点计时器的构成及操作原理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对此有初步的认识。同时,还应将打点计时器使用方法、操作步骤、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对此有产生正确的认识。当基础知识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轨道及配套小车、交流电源、若干钩码、刻度尺、细绳等放到讲台上,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描述的内容,有序的进行实验操作,并利用教师讲解的方法技巧,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完成实验活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其积累实验操作方法,真正的感受到实验操作的过程,了解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无形中提升了课本知识学习效果。
(二)创建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物理兴趣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景设计的方式,将教材内容转化成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主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情境创建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利用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常见的抛体运动,如气球、飞艇竖直上升,博士帽从手中被竖直抛向天空等等,将此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借助此引出课本知识——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多媒体情境的运用,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新高考背景下,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自由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探索,使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物理能力与素养得到提升[3]。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基础,引进信息技术,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独自思考学习空间的同时,提高课本知识教学效果。
例如,进行《重力与重心》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育工作,将重力与重心的定义、力的图示和示意图、重力的大小,方向判断方式等内容呈现在微视频中,并将此通过学习平台分享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微视频观看的过程中学会画力的示意图。能够根据图示或者是题干信息分析力的大小与方向。课堂活动中,则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讲解。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方面的问题,影响物理教育改革。新高考教育背景下,需要对以往教育中存在问题进行完善与创新,提升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不同学习方法的引导下,形成热爱物理学习的热情,提升教育工作质量,促使物理教学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