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
2020-01-11傅进平
傅进平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眉山 620010)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笔者认为,当前的高职学生已经拥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行行出状元”这一论点已经变得越来越显性。在这一方面,笔者建议,我们不仅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养成,还需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养成。在网络文化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家门”、“校门”已经锁不住孩子的心。在这期间,学生可能接受正面影响,也可以受到负面迁移,基于此,笔者建议,在接纳这些孩子之后,我们就要对他们负起责任,我们要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出发,应用当前的网络环境实施“新教育”构建“新平台”进而让高职学生不断地提升思想品质,不断地提升个人价值。本文笔者就对网络文化对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及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负面影响分析
(一)迁移了学生的精力
在笔者看来,网络文化对于高职学生的影响,正面的我们可以随口说出几条,负面的我们同样可以随口说出几条。在负面影响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迁移了学生的精力。高职学生虽然精力旺盛,但也是有限的。如果将这些精力放在业务素养的提升上、改变自己的认知上,必然可以生成令我们惊喜的效果,但是,在有了网络文化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把剑具备的是“双刃”。它在很多情况下也迁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如许多高职院校学生一到大二,就开始逃课上网打游戏,这样即虚耗时间与金钱,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据笔者调查,考试挂科者,90%为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通过与这些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不仅仅学业荒废,他们心理养成方面也会出现问题。
(二)缺少绿色屏障
在笔者看来,高职学生还不是合格的“成年人”,他们在搜集到信息之后会积极地思考,但是,却未必具备科学化的辨析能力。在学生接触这些网络文化时,会很快发现,其中有很多内容新鲜、刺激。对于充满青春活力的高职学生而言,这些信息更让他们印象深刻。而作为教育者,我们却明了一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情感、认知还不够成熟,他们还缺少思想方面的绿色屏障。所以这些信息会影响他们的三观养成。如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难以获取人间真情,然而许多学生喜欢在网络上交朋友,期间的敷衍、欺骗掺杂其中,严重影响学生对社会的正常判断;一些学生利用网络浏览涉黄涉黑网站,犹如洗脑,影响学生正常价值观。
(三)颠覆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笔者建议,我们要努力维持自己的“师道尊严”。让学生信服我们的所教、所讲,让学生分享我们的认知、理念。尤其是在有了网络文化平台之后,这一点更为重要。当然,我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成为“严师”,也不是为了封闭教育空间,打造一个世外桃源,而是要帮助学生拥有一根“定海神针”。进而促使高职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认知,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为自己掌好舵。如网络是一个多元化世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比较便利地获取自己想要的讯息,这对传统依靠课本、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科提出了严重挑战,教师的角色也显得比较尴尬。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就会去模仿他们肯定的榜样,此时必然会引发更多的成长问题。
(四)让学生认知与现实生活脱节
在这一方面笔者想说,因为网络文化的兴起、因为新媒体资源的丰富,“宅男、宅女”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因为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必然会在生活认知方面呈现出更多的问题。如虽说网络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机会,但许多大学生往往利用网络来交友聊天、玩游戏等。此时的高职学生虽然还是一名在校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学习、生活内容显然已经和业务能力的成长出现了脱节。如因为迷恋“宅生活”,学生的生活规律逐渐被打破,他们与外界之间的交流时间变少、交流空间变窄。此时的高职学生是与整个现实生活发生了脱节。如很多大学生与家人、同学、朋友的关系疏远,逐渐陷入一个无法摆脱的缺少人际接触的世界,也容易使之情绪低落或患上孤独症,这也造成了学生班级观念、集体观念淡化。此时的高职学生必然在综合素养方面不断地“退化”。他们不仅仅不能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他们的生活能力、言语交际能力都会出现问题,而他们心理、思想也会出现问题。
二、正面影响分析
(一)学校教育变得丰富多彩
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展,并且是以多种方式来进行推进,但是仍然很难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呢?笔者认为,主因之一就是缺少特色、主题明确方法不明确、有目标却缺少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在有了网络文化做支持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一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学校教育变得丰富多彩、有序有效。如学校可以开展属于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类似于新浪、凤凰网易等网站,当然,这个网站要有其特色。作为高职教育者,笔者认为,多彩的教育空间一定会抓住高职学生的注意力,为高职学生的思想成长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二)给予学生一个“虚拟空间”
小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想象力丰富。观察我们的高职学生,我们可以欣喜的发现,他们的想象力同样丰富。在有了网络文化做支持之后,我们可以结合二者之间的优势,促使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认知、见识,让学生在某一个领域生成强烈的求知欲。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领。避免学生的精力在其他方面进行消耗,避免学生陷入“虚无的想象”中不能自拔,如在无“网”不胜的时代,信息网络技术这种“第四媒体”对于玩酷追星、表现自我、冒险精神的年轻一代而言,实在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他们可以在其中打造一个理想化的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重新制定规则,这种想象必然会引发很多创新、重组。其实高职学生还是一群大孩子,他们需要在这种成长氛围中生成创客能力,进而推动行业发展,社会发展。
(三)增强学校教育的说服力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笔者认为,学生出现不配合现象的主因,就是我们的观点不接地气,或者是不能让高职学生信服。在有了网络文化做支持之后,我们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可以提升说服力。如在传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主要通过个别谈心、集体宣讲以及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来进行,而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过去的那种靠简单说教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让学生信服。网上信息异常庞杂,学生自主选择信息的主动权极大,此时我们选择学生熟悉的课题,选择有影响力资源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可以让学生心服口服。基于此,教师不妨转换传统的教育习惯,努力将传统教育与时尚元素进行整合,进而促使学校教育能够作用于学生的成长空间。筛选网络文化就是为学校教育提供教育资源的最佳方法。
三、应用对策分析
(一)实现“深化”教育目标
在实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在融入网络文化时,我们要注意结合实际的学情,结合我们的教育主题,进而促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切切实实的影响学生的思想[1]。如我们要应用网络文化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更直接也更深入,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育人环境、新的工作手段和新的工作载体。期间我们还需要借助网络文化不断地拓宽教育渠道,进而促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接受正面信息的渠道,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变得有声有色、有吸引力。如网上讲座、BBS论坛、电子信箱、网上交谈、红色网站、热线服务等等,这些都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新的教育平台和载体。因此,充分利用好网络文化,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有声有色。
(二)提升教育者的教育能力
任何教育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教育者发挥出教育效能,在应用网络文化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拥有教育能力同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基于此,教育者首先必须掌握更多的信息,对信息的分析、加工、整理、概括提炼的本领也要更大,要具备更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否则,在网络时代的学生工作中,就会失去主导权和优先地位,也难以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是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师提供的思维方式、理念认知、行动方式,都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基于此,在应用网络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让把自己的“思想”展现出来,做到言行一致,进而让学生明了大道至简,促使学生能够自己建设绿色屏障。
(三)构建互动平台
高职学生毕竟已经不是“小孩子”,他们有较为成熟的个性化思想,笔者建议,在面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改变传统的单方面施教的模式,让高中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发现,提出自己的质疑。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切忌“一棍子打死”。基于此,在应用网络文化时,要利用网络创设由单向的传播方式改变为双向传播,形成生动活泼的虚拟现实生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自主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信念与习惯评价相结合、网上与网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效果评价,改变单一的笔试型评价模式。其实,高职学生迷恋网络文化的主因之一就是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寻找自己的知音人。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我们要注意将这一点作为切入点。
(四)坚守“思想阵地”
我们面对的学生虽然是个体,但是,他们却是未来社会大环境中的建设者。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整视角,进而促使我们培养的是拥有“大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不是只有“小我”的“宅男、宅女”。在应用网络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资源构筑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开辟网上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阵地,网站在形式上要注意追求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提高网站的亲和力[2]。在内容上既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把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放进网站。其实,在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资源中,新奇的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充满正能量的可以让学生热血沸腾的资源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我们就需要坚守“文化阵地”、“思想阵地”。
(五)整合校园文化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但是,学校教育还是他们实现学习目标、成长目标的主渠道[3]。笔者建议,在应用网络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让其与学校教育空间的其他教育元素进行整合,进而促使高职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接受教育,促使学生拥有一个更为优异的成长空间。如我们可以让网络文化整合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优秀的校园文化有时比“课堂教学”的作用更大。这种教育形式既有物质层面,也有精神层面,既有动态层面,也有静态层面,比如校园建设、班风校风、课外活动及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等。基于此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可以多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听报告、看展览、搞演讲赛、辩论赛等。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咨询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促使大学生在广泛接触社会、接触群众中,更深刻认识国情、民情。
综上所述,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我们要从学生的现实问题入手,我们要从社会的未来入手。促使学生在拥有“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拥有“大我情怀”。尤其是在与高职学生一起实现成长目标时,他们的个性化问题需要得到引导,他们的生活环境需要得到科学化构建。此时,我们要注意应用当前最具优势、最具吸引力的网络文化帮助学生建设思想方面的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