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护理要点探究

2020-01-1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2期
关键词:行经造口术造口

阎 勇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近年来,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肠内营养支持的主要方式。为进一步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护理要点,以下展开临床护理观察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75.34±8.21)岁。

纳入标准:①年龄不低于21岁;②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病症;③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核实本试验递交资料,批准后允许执行。排除标准:①精神病患者;②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③不同意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 50例患者接受手术前的8~12 h要禁食、禁水,手术当天可以使用50 mL浓度为50%的甘油灌肠,同时要使用氯巴定溶液漱口3次。如果患者有鼻塞症状,则要用盐酸羟甲唑啉液喷雾处理鼻腔。将患者的活动性义齿摘除,采用单剂量头孢匹胺,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1 g药物[1]。将纤维内镜、吸引器、氧气连接管、内镜异物钳、内镜监视器等提前准备好并进行检查。将生命体征检测系统安装好,对相应的数据进行适当调整。随后,要给予患者必要的帮助,使其采取仰卧体位,身体右侧要稍微抬高,方便送入内镜并进行操作。要想确保安全性与操作可行性,要对患者双上肢进行固定,并且获得患者的协助。

在50例患者中,护理施行的场所主要包括病床旁、手术室、内镜中心与ICU。所有患者都没有使用肌肉松弛剂,且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手术时间控制在20~40 min。

1.3 评价指标 分析50例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的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患者的所有数据均行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组间比较的判定标准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治疗,分析治疗结果后可见患者手术成功共计49例,统计成功率为98%,由此表示此术式治疗效果较好。剩余1例患者空肠置管难度较大,导致治疗失败。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只有恶心呕吐与呛咳等症状。治疗失败患者在空肠置管的过程中,收缩压骤然上升且心率每分钟低于50次,还有呼吸暂停的症状,为此及时停止操作。经过辅助呼吸与供氧等措施的采用,患者于4 min以后各项生命指标恢复正常状态。

3 讨论

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的微创性特征十分明显,而且实际操作也较为方便,需要的手术时间不长,费用支出不高,不会发生较多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无论是内镜室、ICU或是床旁都能够完成,且术后护理也相对便捷,误吸概率不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胃造口手术过程中[2]。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的过程中,要求内镜医师、护士、麻醉医师共同配合完成,以不断增强手术成功概率,提高质量安全性,以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但因为老年患者的自控能力不强,病情也相对复杂,所以尽量选择手术室实施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若有意外发生能够及时采取救治措施。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的过程中,不采用内镜医师与护士共同负责麻醉的方式,而是要交由专业医师进行麻醉处理[3]。在手术之前,护士要给予麻醉医师必要的帮助,并对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加以监护,与诊疗相互配合。如果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到90%,且有心动速度过快或者是过慢等情况,都必须及时告知医师,尽快对患者进行抢救。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护理工作的要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管饲护理 应始终遵循管饲的基本要求进食,并在喂食的过程中和喂食以后的1 h之内,将患者的床头摇高,抬高幅度控制在45°~90°。在喂食患者之前要对胃液进行回抽处理,但注意不应施加过大的回抽力[4]。

3.2 饮食护理 患者术后的饮食温度应控制在39~41 ℃,并且要现配现用。通常情况下,在饭菜打开以后要在当天用完。如果气温过高,应将剩余饭菜放入到冰箱内,以免出现食物变质的情况。

3.3 皮肤护理 针对患者术后造瘘口的皮肤,应使用纱布进行保护,并对渗血、渗液的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观察肉芽组织是否生长过长[5]。术后1周内,必须要每日对敷料进行更换,随后每间隔1周更换2~3次,如果造瘘口存在渗液的情况,要及时更换敷料。在消毒的过程中,需要将腹壁固定盘片移开后彻底进行消毒。若患者的造口周边皮肤有感染的情况,则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且每日更换敷料。另外,还要及时修剪过长的肉芽组织。

3.4 胃造口管护理 ①固定胃造口管,以免受牵拉影响,尤其是翻身的情况下,若管道出现移位情况,应及时通报医师。要想延长造口管的使用时间,需要从管末端,由远至近夹放开关架,以免同一夹放位置时间过长而对造口管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固定造口的过程中,应保证松紧适中。如果过紧,很容易出现胃黏膜与腹壁血液供应不充足而坏死;如果过松,还会使胃液外渗,增加感染概率。②确保胃造口管畅通[6]。若胃造口管有堵塞的情况,应对盘片进行检查并将其打开,使用温开水对造口管进行冲洗,即可保证胃造口管畅通。若是球囊胃造瘘管,则要将球囊内部的生理盐水排放干净,将管子去除以后进行冲洗,并重新放置其中。③胃造瘘管转动。如果置入胃造瘘管的时间较长,胃壁内层细胞很容易包埋胃内所留置的内固定盘片,所以要在行手术治疗1个月以后,每日对管道进行转动,以免发生这一情况[7]。在转动过程中,需将腹壁固定盘片松开,而蓝色的安全夹需保持在原有位置,在对皮肤进行清洁以后,即可向造瘘口的位置推进管道,深度控制在1.5 cm,有效避免损伤胃壁的内部。在管道转动度数达到180°的情况下,即可在造口位置拉出,确保皮肤与造口管处于干燥状态,保证腹壁的固定盘片向原有位置滑行并位于蓝色安全夹的前方,采用90°角对胃造瘘管进行固定处理[8]。

3.5 肠内营养护理 行手术治疗后经过4~6 h,应进行持续性滴注,保证滴速为每小时50 mL,向患者体内输注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剂量控制在500 mL左右。若患者没有不适感,可在置管以后的第2天进行肠内营养输注,保证温度处于30~40 ℃。患者在耐受的情况下,可以每间隔12 h提高滴注速度,直到速度达到每小时100 mL。而输注量则要从少向多增加,最终达到全量,在2~3周以后即可自主配置饮食,可以包含蔬菜、肉类和水果等。饮食后,需在1 h之内将患者的床头抬高,幅度在45°~90°。对于睡眠期间的患者或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将床头抬高30°~45°,以免眼部或者是口鼻所分泌的物体流入气管内[9]。在输入营养液前后,应使用30 mL的生理盐水开始,以正压方式冲管并夹闭导管,以免出现营养液反流或堵塞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喂食之前应对胃液进行回抽处理。在配制或输注营养液的过程中,要尽量规避污染问题的出现,且应在4~6 h之内输完营养液。如果是家庭自制的营养液,则要磨碎食物后使用单层纱布过滤较大颗粒。在滴注期间,需要对液体进入体内速度进行观察,并且了解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状况,结合营养液实际黏稠程度,每间隔4~8 h使用注射器抽取30 mL温开水冲管。对患者营养状态展开动态化评估,并对其日饮食摄入量与大小便情况进行记录,在相同条件下每周对患者体质量进行测量,进而对营养方案做出适当地调整。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于20世纪80年代被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可以达到胃肠道减压与胃内营养的目标。由此可以证实,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的运用,能够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能量来源,使胃肠道获得机械性刺激,不断提高其肠黏膜的代谢功能,保证肠道与肝脏血流量正常,以免肠道黏膜出现萎缩。而且,这种治疗术式在供给肠内营养方面更加安全与有效,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但在治疗期间,必须高度重视术后的护理工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采用护理措施[10]。

综上所述,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需安置相应的营养管,且实际操作技术较为复杂,会产生较大的创口,甚至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有必要接受科学合理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快术后康复速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其营养需求相适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行经造口术造口
乡 念
易水学派张元素“行经”理论的起源、形成、发展与演变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
房间隔造口术联合体外膜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大动物实验研究
两种穿刺方式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对比研究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网络平台对肠造口术后患者远程随访的应用研究
一例阴道成型10年后经腹联合会阴宫颈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